【作者】 平实导师

【出版日期】2001年7月

【书号】957-97840-9-4

【开本】32开,496页

【定价】NT$500 / 辑

  • 书籍简介

  • 序言

  • 内容试阅

修学大乘佛法有二果须証—解脱果及大菩提果。二乘人不証大菩提果,唯証解脱果﹔此果之智慧,名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大乘佛子所証二果之菩提果为佛菩提,故名大菩提果,其慧名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解脱果。然此大乘二果修証,须经由禅宗之宗门証悟方能相应。而宗门証悟极难,自古已然﹔其所以难者,咎在古今佛教界普遍存在三种邪见:1.以修定认作佛法, 2.以无因论之缘起性空—否定涅槃本际如来藏以后之一切法空作为佛法, 3.以常见外道邪见(离语言妄念之灵知性)作为佛法。如是邪见,或因自身正见未立所致,或因邪师之邪教导所致,或因无始劫来虚妄熏习所致。若不破除此三种邪见,永劫不悟宗门真义、不入大乘正道,唯能外门广修菩萨行。 平实导师于此书中,有极为详细之说明,有志佛子欲摧邪见、入于内门修菩萨行者,当阅此书。主文共496页,全书512页。售价500元。

2007年起,凡购买公案拈提第一辑至第七辑,每购一辑公案拈提,皆赠送本公司精制〈超意境〉CD一片,市售价格280元,多购多赠。

《自 序》

溯自公元一九九三年以《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一书,及一九九五年以《禅--悟前与悟后》一书,不指名道姓而破斥邪说以来,陆续已有多种著作不曾指名道姓而辨诸方法义之邪正;然皆不见被余指正之诸方知识有所修正,悉皆继续误导众生如故,乃至亦有私下指使徒众于诸场合以及互联网上对余谩骂诬诋者,是故于二000年五月出版《楞伽经详解》第三辑起,改絃易辙,对于未悟示悟及方便示悟之出家在家大师、密宗法王活佛,以及破坏佛教法义之密宗应成派中观师--主要为印顺法师及达赖喇嘛--加以指名道姓之破斥,藉以彰显佛教正法之本义,导正已被曲解之教义。

然而间有乡愿之人,每谓人曰:“同是佛门弟子,何忍互相批评攻击?”故意将余之法义辨正诬指为人身批评攻击,以之而为诸方被评之显密大师辩护,乃至亦有指余如是救护学人等作为是不圆融者。然而余于二000年五月之前,五六年间不曾指陈姓名而作辨正,彼等悉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继续误导众生如故;如是事实,大众何可视若无睹?乃竟单方面厉责于余耶?不应正理也!

复次,所作指名道姓破邪显正之举,能令广大学人警觉、普获法利,同时获得抑制邪见传播之作用,可免学人再受误导,普皆回归正道,其利不可谓小也;如是大利于学人之作为,云何而不应作?无是理也。

复次,教界之中,人人竞作好人,无人肯作得罪诸方大师之恶人,我若不作如是据实之辨正,并书以成文流传后世者,恐余将来灭此色身已,正法随灭;何以故?谓余将来灭后,诸方邪师必将无所忌惮而广弘邪知邪见、误导学人故。若余身后无人肯为此事,或虽肯为、而为他人所阻,则将无人能为此事,坐令邪知邪见广大弘传,佛之正法真旨恐将命如悬丝,灭在不久。若余力能为之,而不肯为;则未来了义法若灭者,即是余罪也。若余今先为之,则末来二三百年之了义正法弘传可以无忧;未来若有大师复作误导众生之事者,一切学人皆得援引余书所举经旨而破斥之,令正法之弘传无忧,是则能益今时后世之广大学人也;如是大善之行,云何而可止余行之?不应正理。

复次,三乘诸经法义甚深,古今知识每多误解;若不速将佛法回归三乘宗义,则越至法末之季,三乘正义越难令诸学人了知,是故余今藉诸大师邪谬之见而作辨正,能令今时后世学人建立正见,则将不复误会佛法,则能检魔辨异、远离种种外道邪见,则我佛教即能免于被外道法渗透,可免日渐空洞化、外道化之潜在危机;如是,佛教即可延续至月光菩萨降生之季也,是故末法之今时,指名道姓而破邪显正之举,有其必要,不可终止。

数年来,往往有人语云:“对于佛法之见解,各人不同;你说的不一定对,我说的也不一定错,何必互相批评?”亦有人云:“我怎么知道你说的一定对?”职是之故,必须引经据典而証成之。然而众生尚慢者多,便言:“那是佛说的,不是你的証量;你只是引经据典而说罢了,有什么証量?”若不引经,彼便言:“那是你说的,不一定正确。”不肯抛却成见,客观探究之,殊难与语,是名“无见道缘者”,不能强度入法。

真善知识凡有所说,不必迎合众人心意而讨好之;余所说法,意在令利根(有智无慢)之人得度,不为钝根;彼诸钝根(聪明尚慢)之人,难因余所说法而度;但求能于三五年后转其邪知邪见,不被假善知识所误导,回归正道,则余愿已足,不须其人之来学或赞余也。

大乘第一义法,甚深难証,佛世已然,非独现今;若有真悟之人出世说法,一切错悟而尚慢之人,闻则恐畏而生瞋恨,乃至生怨生恼;不独末法之今世如此,佛世已然。佛出人间,彼时外道恐畏者甚多,多属畏闻二乘无我法者;佛门中之凡夫则误会般若为一切法空,畏闻佛所说之诸佛“常乐我净、真常唯心”之第一义究竟正理;证悟之大乘菩萨则于闻说“真常唯心”之理时,心生欢喜,是故《维摩诘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此之谓也。如是现象,非独现今,佛世已然如是;是故若闻余所说法而生瞋恨怨,乃至生恼而以化名于互联网上、作诸人身攻击而无根诽谤余者,事亦平常,无足为奇也。然因初学者不知其故,往往惑于种种乡愿之说、及种种饰词狡辨之言论,便致丧失亲学正法乃至亲証正法之机缘,是故余今借此《宗门正道》出版因缘,陈述正理,即以此为序。

菩萨戒子 萧平实 谨序

公元二00一年 初暑 志于 喧嚣居

只如镜清最后一判:“李靖三兄,久经行阵。”于沩山仰山玄沙堕处,是判著?抑未判著?若人于此判得,便见沩山、仰山、玄沙、镜清、云居、禾山及与平实,俱在眼前,涅槃般若悉蕴胸中,即可出世为人师也。其或未然,何妨下问平实:“仰山插锹,意旨如何?”平实向尔道:“拔锹便行。” 再问︰“玄沙踏倒,意旨如何?”平实向尔道:“拔锹便行。” 三问:“南山割茅,意旨如何?”平实向尔道:“拔锹便行。” 四问:“狗衔赦书诸侯避道,意旨如何?”平实向尔道︰“拔锹便行。” 五问:“禾山云:汝问我、我问汝﹔意旨如何?”平实向尔道:“拔锹便行。” 六问:“拔锹便行,意旨如何?”平实向尔道︰“拔锹便行。

如是下得六问,平实只是一答﹔上上根人,一闻便知,不由思惟﹔思而知之者,早是鹤过新罗也。 颂曰:

田中作务归去来,南山割茅大好田﹔

仰山插揪玄沙踏,狗衔赦书最威严﹔

不奈船何碎戽斗,久经行阵未曾蹇﹔

汝问禾山我问汝,识者拔锹早忘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