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法眼─公案拈提》(第二辑)

【作者】 平实导师

【出版日期】1998年7月

【书号】957-98597-6-0

【开本】32开,472页

【定价】NT$500 / 辑

  • 书籍简介

  • 序言

  • 内容试阅

继《禅门摩尼宝聚》之后,以更细腻更深入之笔触,再再列举实例,不但阐释土城广钦老和尚之悟处﹔并直示这位不识字的老和尚妙智横生之根由,继而剖析禅宗历代大德之开悟公案,解析当代密宗高僧卡卢仁波切之错悟証据,并例举当代显宗高僧、大居士之错悟証据(凡健在者,为免影响其名闻利养,皆隐其名)。藉辨正当代名师之邪见,向广大佛子指陈禅悟之正道,彰显宗门法眼。悲勇兼出,强捋虎须﹔慈智双运,巧探骊龙﹔摩尼宝珠在手,直示宗门入处,禅味十足﹔若非大悟彻底,不能为之。禅门精奇人物,允宜人手一册,供作参究及悟后印証之圭臬。

2007年起,凡购买公案拈提第一辑至第七辑,每购一辑公案拈提,皆赠送本公司精制〈超意境〉CD一片,市售价格280元,多购多赠。

自 序

有老居士云:“更有甚者,把公案故事拈提出来,加以评唱,所谓拈古。现在也有禅者做这样的事;古时候的祖堂录、虚堂集、碧岩录等都是。你若是大彻大悟了,根本不必去看那些东西。”居士又批评公案禅是葛藤禅,更举大慧宗杲禅师火焚其师克勤圆悟禅师所著碧岩录之事例为証;不知大慧此举之用心良苦,亦不知碧岩录之去人葛藤、着着指向真心。凡此皆因错悟,与公案拈提不能相契,故有此说。真悟贤圣若读碧岩录,必定拍案叫绝、击掌称善,岂况毁訾?观乎重刊碧岩录诸跋中法师居士之言可知。兹摘众跋之片段以为明証:

“圜悟老祖居夹山时集成此书(碧岩集),欲天下后世知有佛祖玄奥,岂小补哉!老妙喜(大慧宗杲)深患学者不根于道,溺于知解,由是毁之。谓其父子之间矛盾,可乎?”

“圜悟禅师评唱雪窦颂古一百则,剖决玄微……。后大慧禅师因学人入室下语颇异,疑之;才勘而邪锋自挫,再鞠而纳款自降曰:‘我碧岩集中记来,实非有悟。’因虑其后不明根本,专向语言以图口捷,由是火之,以救斯弊也。然成此书,火此书,其用心则一,岂有二哉!”

真悟者若读証悟者所拈公案提示,必定神契冥符,引为知音;若读碧岩录,必定击节赞赏,哪堪拒斥?平实悟后两年,读碧岩录时,深然大慧火书之举,恐密意尽泄,正法随灭。唯查台湾大陆曾读此书之人甚多,迄今未见有弊;反因此书之住世,而使错悟之人心存顾忌了不致太过自负而自误误他,未尝非善。

后见显教密教错悟诸师误导禅和,日益严重,难以对治,乃转而支持公案拈提;更效圜悟大师作略,继缮公案拈提,以摧诸方邪见,藉显宗门正见,用报千年前亲承圜悟古佛指授深思。

二者诸有谬执般若中观见者,错会阿含般若经旨,责禅宗祖师为自性见,每将错悟真悟诸师相提并论,实属不当,故宜区分真悟错悟之差别所在,此则应作公案拈提以示。至于假藉阿含及般若中观知见,批评禅宗为真常唯心系或自性见者,彼等不解真悟祖师之悟处及见地,岂唯尚未明见大乘道,亦乃未见二乘道,不明二乘法中密意、不明般若中观密意,名为未见道之凡夫,何得称为大乘真正道者?此诸人等之般若见、中观见、无常无我见等漏失,笔者已于《真实如来藏》一书中详述,兹咯表不述。

三者本书原辑一百则,于一九九八年元月底动笔,迄三月十日圆满百则拈提。唯鉴于篇幅之钜、倍于第一辑,恐初机学者望而生畏,乃将末二十则移入第三辑中,此辑印行八十则,与读者见面。笔者于第一辑中曾许诺:将于第二辑中例举错印証之公案,遂有一九六则鲁祖面壁、一九七则行婆冤苦、一九八则马祖梅熟、一九九则南堂不是,共四则公案之举示,然因改编入第三辑中,故此辑中之错印証公案,仅余灵云桃花、天然知寒等二则。至于寒山拾得公案五则,及蜀郡袁焕仙盐亭明暗公案等,悉皆一并移入第三辑中,且俟来年再与读者见面,合先叙明。是为序。

菩萨戒子:萧平实 序

于西元一九九八年季春

参话头的目的不在于变五俱意识为独头意识。谓祖师之証悟,多在五俱意识情况中悟,于独头意识中悟入者极少。唯有参至见山不是山--坐中五识不触五尘--方至独头意识境界,此乃平实坐悟所历过程;然悟后深知坐中参究歧路极多,欲悟甚难,故常诃止同修,禁止坐中参究。

若非坐中参究之见山不是山境界,必是五俱意识,五识同时现起接触五尘,然意识多分在话头上,少分在五尘上,故常忽略五尘境,非无五识与意识俱起。行者若真証悟,便知此理,便知参话头之目的,非欲变五俱意识为独头意识。

又:学人无论是在独头意识或五俱意识之状况下,若因善知识之棒喝而悟得真心时,其独头意识或五俱意识必与真心同时并存。妄心意识从来不曾掩盖真心﹔不论已悟未悟,真心皆与灵知意识同时并存,非将灵知意识粉碎消失而后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