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於第八識如來藏心,即無真實佛法可知可證!

學佛之目的在於實證一切法界背後之實相,禪宗稱之為本來面目或本地風光,佛菩提道中稱之為實相法界;此實相法界即是金剛藏,又名佛法之祕密藏,即是能生有情五陰、十八界及宇宙萬有(山河大地、諸天、三惡道世間)的第八識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心,即是禪宗祖師所說的真如心,此心即是三界萬有背後的實相。證得此第八識心時,自能瞭解般若諸經中隱說的種種密意,即得發起實相般若─實相智慧。每見學佛人修學佛法二十年後仍對實相般若茫然無知,亦不知如何入門,茫無所趣;更因不知三乘菩提的互異互同,是故越是久學者對佛法越覺茫然,都肇因於尚未瞭解佛法的全貌,亦未瞭解佛法的修證內容即是第八識心所致。本書對於修學佛法者所應實證的實相境界提出明確解析,並提示趣入佛菩提道的入手處,有心親證實相般若的佛法實修者,宜詳讀之,於佛菩提道之實證即有下手處。

平實導師述著,已於2014/01/31起開始出版,每二個月出版一輯。

TOP

平實導師,於甲申(1944)年出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祖父以耕讀持家,父、祖皆為三寶弟子。13歲喪母,初識無常。少時即好打坐及方外之術,亦習金石、拳術、古文、針灸等。自小厭惡迷信,每斥神造世人之說,不信神能造人。

兵役期滿後辭父離鄉,於台北市覓職;五年後成立事務所,執行業務;雖游於世務,而樂於暗助弱小。歷練世間法18年後,於1985年歸依三寶,鼎力護法,勤修福德。自修持名念佛,精進二年之後自成無相念佛功夫。

1988年 平實導師應邀在許居士家中佛堂開始講說基本佛法,先講五蘊、十八界法之緣起性空、四聖諦、十二因緣等阿含基本佛法,以《阿含經》中所說佛法為說法的主要內容。

1989年初,平實導師轉進而改修體究念佛─參禪。從此開始常常住於「見山不是山」的境界中。十月初隨聖嚴法師前往天竺,作為期15天的朝禮聖地之旅,而中斷說法度眾之事。返國後,鑒於長時處於參禪狀態之「見山非山」境界中,不便繼續說法而暫停講課;並立即結束事務所業務,專心參禪。

因參禪始終沒有結果,後來 觀世音菩薩開示:「開悟哪有那麼簡單?心肝那麼沒閒!」(台語)所以1990年11月,平實導師中止了原來在某道場的許多義工事務,於家中開始閉關,摒絕一切外緣,專心苦參19天後,在第19天下午,終於驪龍頷下得珠─明心並且眼見佛性─發明智慧;因為無人可以印證故,嗣即深入經藏,以三乘法義印證無訛;不久又經 佛之召見,說明此世、往世因緣,給與印證。

有鑒於末法時期外道猖獗橫行於佛門中,正法日漸衰微,遂發悲勇,誓願度眾,隨即應允以前追隨導師修學者之請求,乃於1991年仲夏復出弘法度眾。但因 平實導師以如來藏作為證悟之內容,各大山頭則皆同以意識離念靈知心,作為證悟之內容;各大山頭因為與 平實導師的法義不同故,竟謗為「不如法、邪魔外道、法義有毒」,聯合起來私下抵制如來藏正法,令如來藏正法難以永續弘傳。為免正法被如是常見外道法所取代,為護正法,平實導師毅然揭竿而作獅子吼,開始效法玄奘菩薩之方式,以破斥邪說之方法來顯示正法的不同所在;如是弘傳了義正法,獨自面對諸方錯悟大師、各大道場之龐大勢力而無所畏懼。平易近人的 平實導師,卻作了這種大異常人的弘法志業。

TOP

自 序

大乘法之般若實證即是親證法界之實相,由於親證法界實相而了知萬法之本源,所見一切法不離中道而不墮二邊,如是現觀之智慧即名實相般若。一切已證實相法界而住於中道者,悉皆有此實相智慧,亦皆能親見實相法界之本來真實與如如境界,即名證真如者,是故一切證真如者亦皆是親證實相而有實相般若之賢聖。如是賢聖亦皆同觀一切有情各各都有之真實心性如金剛,永不可壞,名之為親證金剛般若之賢聖。又親證實相者,必定得見涅槃之本際,洞見不迴心阿羅漢所入無餘涅槃中之本際,亦見定性聲聞聖者阿羅漢不知不見如是涅槃本際之事實。如是四理,一切有心修證大乘佛菩提道者皆應知悉;如是正理亦是亙古亙今永遠不變之理,故名如是覺悟者為無上正等正覺。

關於真實心之體性猶如金剛而永不可壞之正理,於拙著《金剛經宗通》中所說已多,於此即不贅述。實相者,謂宇宙萬有之本源,山河大地、無窮時空之所從來;亦謂一切有情身心之所從來,即是禪宗祖師所說父母未生前之自己本來面目,或謂本地風光、莫邪劍、真如、佛性──成佛之性……等無量名所指涉之真實體;以要言之,舉凡親見宇宙萬有之本源而能反復驗證真實者,即名親證實相。

真如者,謂此真實心出生萬法而佐助萬法運作之時,能使所生之蘊處界內法及山河大地、宇宙星辰等外法運為不絕,永無止盡,如是顯示自身之真實性,而其自身之體性復如金剛永不可壞,合此二者故名為真;此真實心於無始劫來如是生滅萬法之時,卻是如如不動,從來不於萬法起念而生厭惡或貪愛,乃至於未來無盡時空之中亦復如是絕無絲毫愛厭,永遠如如不動,故名為如。合此真與如等二法,故名真如。

中道者,謂此實相心如來藏恆處中道,不墮二邊。世間人每執識陰六識覺知心自己為常,不知前世覺知心是生滅法,唯能一世而住,捨壽入胎後即告永滅,不至今世;此世之識陰覺知心則是依此世五色根為緣而生,非從前世往生而來此世,故有隔陰之迷,不憶前世。故說此世覺知心並非常住不變之本來面目,不論有念或離念之覺知心,捨壽入胎後永滅,不至後世,故此覺知心生滅有為無常無我;而世間人不知,執此覺知心為常,即墮常見外道所執之常,不離常邊。有一分外道經由觀行發現覺知心自己有如是過失,不能來往三世亙久永存,於是轉生一切有情死後斷滅之邪見,因此撥無因果,成就邪見,名為斷見外道。然而親證此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者,現見一切有情之實際理地本是此心,不墮於覺知心與五陰境界中故離常見,亦因已見此心而知五陰永滅之後並非斷滅空故離斷見,亦見此實相心從來不住於六塵境界中,是故永遠不墮常斷二邊,亦復永遠不墮善惡、美醜、生滅、來去、一異、俱不俱、生死……等二邊。一切賢聖如是親證之後,轉依於如是實相法界境界,永遠不墮二邊而亦不離二邊,常住於三界之中自度度他,是名親證中道之賢聖。

涅槃者,無生無死、不生不滅之謂。阿羅漢以斷除我見、斷盡我所執及我執,捨壽之後永遠不受後有,永無後世五陰故不再流轉於三界生死之中,名為入無餘涅槃。然而親證實相之賢聖菩薩,親見阿羅漢捨壽後不再受生,滅盡後有永無未來世之蘊處界時,如是無餘涅槃實即第八識如來藏獨存之境界。於其第八識獨存之際,無五蘊、十八界,迥無六塵及能知者,絕對寂靜亦絕對無我,故名無我,亦名涅槃寂靜,即是證得無生。而此絕對寂靜之涅槃中仍係如來藏獨存之境界,外於第八識如來藏即無涅槃之實證與存在;親證實相之菩薩於發願世世受生人間而世世陪同有緣眾生流轉生死之中,親見阿羅漢捨壽後所入之無餘涅槃境界,於阿羅漢未捨壽前即已存在,親見其捨壽後第八識獨存之無生無死、不生不滅而絕對寂靜之境界,無待捨壽滅盡蘊處界之後方見,故名實證無餘涅槃本際,名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能如是現觀者,能知萬法背後之實相境界,方名親證實相之賢聖,必有實相般若。

而此真如心、涅槃心、中道心、金剛心,實即第八識如來藏也,是萬法生滅之實相,故名實相心。此實相心於因地名為阿賴耶識,通名如來藏、異熟識,即是求證實相智慧、求證中道智慧之佛弟子所應殷勤求證者。凡證此心而能轉依成功者,皆入菩薩五十二果位中之第七住位,已入三賢位之菩薩數中,其實相般若已非阿羅漢之所能知。若外於此真實心如來藏而求佛法,皆無真如可證,亦皆不見中道、涅槃,即無實相般若可言,名為無知無證般若之凡夫。舉凡否定此第八識真如心如來藏者,即無真正佛法可知可證;故說否定第八識心而竟勤心求證佛法者,即屬心外求法者,是名佛門外道。當代、後代一切禪宗大師與學人,於此皆應留心;以此緣故,平實特請《實相般若波羅蜜經》為大眾宣演;於宣演實相義理之時,益之以宗通之法,欲令真求佛菩提道之真實修行佛子得有入處,真實生起實相般若,是故宣講《實相經宗通》。而今宣演圓滿整理成文,總有八輯,欲益今世、後世真學佛法之有緣人;若世世代代皆有佛子因此實證者,非唯大乘佛法得以久住,亦令二乘正法得因諸菩薩之親證實相,亦得復興同能住世,即能廣利人天。茲以此書整理成文欲予出版流通天下,即述上理提醒學人,即以為序。

佛子 平 實 謹序 公元二○一三年驚蟄 誌於竹桂山居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是唐朝天竺三藏菩提流志所翻譯的。《實相般若波羅蜜經》有別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因為這部經裡面的禪宗機鋒比《金剛經》更明顯。另一位菩提流支翻譯經文,有時會有一些過失,因為他會用自己的意思來翻譯,也許是因為還沒證悟般若的緣故,所以他翻譯的《入楞伽經》就有一點點的不正確,有一些違背了佛意。因此我當年註解《楞伽經》的時候,是把三個譯本綜合起來參考而作註解的,不是單憑一個譯本來註解,所以我註解的《楞伽經》是相當正確的。這部《實相般若波羅蜜經》則是菩提流志所譯,就沒有這個問題。《實相般若波羅蜜經》顧名思義,說的是實相法,是以「實相」為中心主旨來闡釋「智慧到彼岸」。這個經題,我就用補充資料來為大家作一個說明,因為經名一開始就講到「實相」兩個字,所以請先切換為補充資料,《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七:

【爾時最勝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法界?」佛告最勝:「天王當知,法界即是不虛妄性。」「世尊!云何不虛妄性?」「天王!即是不變異性。」「世尊!云何不變異性?」「天王!即是諸法真如。」「世尊!何謂諸法真如?」

「天王當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說。何以故?諸法真如過諸文字,離語言境,一切語業不能行故;離諸戲論絕諸分別,無此無彼離相無相;遠離尋伺,過尋伺境;無想無相,超過二境;遠離愚夫,過愚夫境;超諸魔事,離諸障惑;非識所了,住無所住;寂靜聖智及無分別後得智境,無我、我所,求不可得;無取無捨,無染無著,清淨離垢,最勝第一,性常不變。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天王當知,是為法界。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證法界,多百千種難行苦行,令諸有情皆得通達。天王!是名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真如實際、無分別相不思議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世尊!云何能證、能得如是法界?」佛告最勝:「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無分別智,能證能得。」「世尊!『證、得』義有何異?」「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見,故名為證;後智通達,故名為得。」

爾時最勝復白佛言:「如佛所說聞思修慧,豈不通達實相般若波羅蜜多?而復說有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無分別智能證、能得。」佛言:「不爾!所以者何?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聞慧粗淺、不能得見;是勝義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天王當知,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異生、二乘所不能見。」】

想要解釋「實相」,就是這一段經文最棒了,只要直講就行了,不用我再來發揮。現在我們來說明一下,這一段經文講的實相,到底是怎麼說的?也請諸位來判斷一下,姓名明載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這位最勝天王,他到底悟了沒有?這就是說,諸位要建立一個觀念:名字被記在經中的人,不一定都是聖者;名字不在經中的人,卻有可能是個聖者。因為經典結集的時間過去了,菩薩乘願再來時,他在後代重新受生後的名字會被記在經中嗎?不可能嘛!但是有一個可能是諸位要認知的,就是某菩薩過去世也許曾經是某一個名字而被記錄在經典中。所以對於「迷信」,就像孟子有一句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同樣底道理,菩薩再來的時候,他不會在額頭上寫著說:「我是什麼人再來。」因為他換了個五陰,這一世已不能再稱為什麼人了,而他在世時大約也不會明講出來;所以對於乘願再來而換了姓名的菩薩,可別罵說:「你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你出來講什麼佛法?」難道他這一世的姓名有可能被載入二千五百年前的經傳中嗎?

現在,大家從這個經典裡面來看這位最勝天王,他向 佛稟白說:「世尊!法界到底是什麼?」我們學佛以來常常聽到人家說:「我把所有功德迴向法界。」好了!到底他迴向法界是迴向給什麼對象?這一定要弄清楚,因為有許多大和尚、山頭和尚也這麼迴向。法界到底是什麼?這得要弄清楚,因為這個法界其實跟實相是息息相關的,是不可分離的。要懂得法界才會懂得什麼是實相,懂得實相的人沒有不懂法界的。所以弘法以來,我有時候會說法界是什麼,好像聽起來跟外面那些大師說的都不一樣,那麼到底誰對誰錯?一定要弄清楚啊!這可不能含糊,真正學佛時是一定不許含糊的。

他來問說:「什麼是法界?」佛向最勝天王說:「你應該要知道,法界就是不虛妄的法性。」這不虛妄的法性,最勝天王聽了也是不懂,所以他又問:「世尊!那什麼是不虛妄的法性?」佛就說:「天王啊!不虛妄的法性也就是不變異性。」糟糕了!不變異性又是什麼,他又不懂了,只好再問;他得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然前面問的就白問了,所以又問:「世尊!什麼是不變異性?」世尊就說:「天王!不變異性就是諸法中的真如。」不過,他還是聽不懂,只好繼續問:「世尊!那什麼是諸法中的真如?」佛就說:「天王啊!你應當要知道,真如這個法非常的深、非常的微妙,只能夠用智慧來了知;不是我用言語說了,你就能夠聽得懂的,用言語也是說不出真如的。為什麼呢?因為諸法中的真如,是超過所有文字的,不在文字的境界裡面,也是超過一切語言境界的;祂不在一切語言的境界裡面,因為所有的語言境界,在真如中都沒有辦法運作的緣故。」

講到這裡,你們已經找到如來藏的人請現觀一下,是不是如此?真如境界中有沒有文字?有沒有語言?你可以現觀,然後為我證實正覺的妙法正真無訛。所以《般若經》是可以實證的,並不是玄學。般若是義學,義學一定是可以實證的。不能實證的,才叫作玄學。你經由現觀而核對過了,證明確實是如此了,那麼接下來再聽 世尊所說:「真如,這諸法中的真如,祂是離一切戲論的,」因為真如從來不曾有過戲論,「並且也離開了任何的分別,」從無量劫以來,真如不曾起過分別,「這個真如既沒有此,也沒有彼,祂是離一切法相的,祂本身也是無相的。」

這樣講了以後,一定有人心裡面開始有個念頭說:「哎呀!蕭老師!你這樣講,我不如自己讀經算了!因為你這樣講,我還是完全不懂啊!」問題是,人家找到如來藏的人證真如了,他不必聽我解釋就讀懂了。也許有人就說:「我們就是因為不懂,才要來聽你講經。如果聽你講了,還是不懂,我們來聽經幹嘛呢?尤其今天又下那麼大的雨!」好!那我們就得要解釋一下了。

真如是什麼?在大品、小品等《般若經》裡面說的真如,有兩個意思。它有時候是講這個如來藏心,也就是講金剛經──講「此經」,「此經」就是如來藏這個心。有時候講的真如,說的是這個如來藏心在諸法之中運作時,顯示出來的真實性與如如性。這段經文,不管你是從這兩個道理中的哪一個方面來說都通,我們就先以如來藏心作為真如來講好了。這個如來藏,祂從來不與語言相應,而祂了知眾生的心行也都不靠語言,眾生想要作什麼,也不必跟如來藏用語言去說明,祂都知道;所以祂離語言境,離文字境界。祂在諸法中運作的過程,從來不在語言文字裡面去運作,也不跟語言文字相應,從來不了別語言文字,所以說:「諸法真如過諸文字,離語言境。」才會說:「一切語業不能行故。」一切言語的行為,都無法在真如心如來藏的境界中運行。這想起來,好像很玄呵!玄!當然是玄啊!因為 佛陀已經講了:「這個真如是很深密的、很奧妙的,只能用般若智慧來知道,沒有辦法靠著聽聞人家言說解釋就瞭解祂。」

又說:「這個真如心是離開一切戲論的,是離開種種分別的。」戲論,都是覺知心在世間法上作了種種的思惟猜測才會有戲論。可是真如心不在六塵中去作任何分別,所以祂不會跟語言文字相應,當然就不可能與戲論相應。即使是三藏十二部經,對真如自身來說都還算是戲論,因為祂從來不與語言文字相應,祂從來住在實相法界裡面。也就是說,祂從來都住在實相的功能差別裡面,所以祂絕諸戲論。既然祂不將六塵作任何的分別,怎麼會有任何的分別呢?所以所謂的分別,都是在六塵當中運作的,那就是識陰六識的分別功能性,不是真如心的功能性,所以說祂「絕諸分別」。

即使是某一位大師說的錯悟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分明。」他自稱這樣子就是不分別,就是開悟而明心見性了,但是對真如而言,那早就是六塵中的分別了。如果不是對六塵已經分別過了,怎麼會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呢?又如何會有了了分明可說呢?所以那其實都已經分別完成了。可是真如從來沒有這種分別,所以如果誰要說他悟了以後永遠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禪師就把他打出方丈室去了,因為那已經是具足分別了。如果還有誰說:「我明明白白、了了分明而不分別。」他來到正覺講堂,我還是會以亂棍把他打出去,看能不能打醒他。如果他要告到法院去,就讓他告去,沒有關係!這就是說,真如是從來無分別的,這個無分別的心,當然不會有此與彼的分別,當然本身一定是沒有任何六塵相存在的;所以在祂的境界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不可能存在,也沒有美相醜相、男相女相、好相壞相、善相惡相、染相淨相,什麼相都沒有。祂就是這個樣子,因為祂離一切相,所以不可能有相,無相的境界中當然是對六塵無分別的。

並且祂「遠離尋伺」。尋就是覺,伺就是觀。前心分別稱為覺,後心觀察稱為觀;粗心分別稱為覺,細心觀察稱為觀。綜而言之,尋與伺就是覺與觀。真如從來不起任何六塵中的覺觀,所以祂沒有尋伺,離開尋伺的境界。尋與伺都是意識心住在六塵境界中的事,有時配合五識心來尋伺,有時候獨頭意識自己在尋伺法塵,或是在夢中尋伺內相分的六塵;那都是識陰中的境界,而真如的境界中沒有識陰裡的境界。

「無想無相,超過二境」,想,一般都解釋為用語言文字在那邊思惟,說這就是想。但是,在阿含裡面卻說了知時就是想陰了,所以 佛說:「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真如無想,意思就是說沒有了知性──不在六塵中起任何的了知,所以稱為「無想」。既然於六塵中不起任何了知的心行,當然祂就沒有覺知心了知的法相。既沒有覺知心在六塵中了知的法相,一定是超過二種境界,不會落於二邊。有覺知心的法相就會落於二邊,所以覺知心相應的法:非善即惡,非美即醜,非男即女,非染即淨,非佛法即是世俗法。覺知心一向是如此了知二邊,覺知心要能夠超過二境,要到什麼時候呢?要等到證悟真如心如來藏以後轉依成功。否則的話,即使是阿羅漢都無法超越二境的,但是真如心卻始終都超越世間對立二境的。

TOP

博客來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局墊腳石書局誠品書局三民書局PChomemomo 等網路及實體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