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實導師

【出版日期】2001年7月

【書號】957-97840-9-4

【開本】32開,496頁

【定價】NT$500 / 輯

  • 書籍簡介

  • 序言

  • 內容試閱

修學大乘佛法有二果須証—解脫果及大菩提果。二乘人不証大菩提果,唯証解脫果﹔此果之智慧,名為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大乘佛子所証二果之菩提果為佛菩提,故名大菩提果,其慧名為一切種智—函蓋二乘解脫果。然此大乘二果修証,須經由禪宗之宗門証悟方能相應。而宗門証悟極難,自古已然﹔其所以難者,咎在古今佛教界普遍存在三種邪見:1.以修定認作佛法, 2.以無因論之緣起性空—否定涅槃本際如來藏以後之一切法空作為佛法, 3.以常見外道邪見(離語言妄念之靈知性)作為佛法。如是邪見,或因自身正見未立所致,或因邪師之邪教導所致,或因無始劫來虛妄熏習所致。若不破除此三種邪見,永劫不悟宗門真義、不入大乘正道,唯能外門廣修菩薩行。 平實導師於此書中,有極為詳細之說明,有志佛子欲摧邪見、入於內門修菩薩行者,當閱此書。主文共496頁,全書512頁。售價500元。

2007年起,凡購買公案拈提第一輯至第七輯,每購一輯公案拈提,皆贈送本公司精制〈超意境〉CD一片,市售價格280元,多購多贈。

《自 序》

溯自公元一九九三年以《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一書,及一九九五年以《禪--悟前與悟後》一書,不指名道姓而破斥邪說以來,陸續已有多種著作不曾指名道姓而辨諸方法義之邪正;然皆不見被余指正之諸方知識有所修正,悉皆繼續誤導眾生如故,乃至亦有私下指使徒眾於諸場合以及網際網路上對余謾罵誣詆者,是故於二000年五月出版《楞伽經詳解》第三輯起,改絃易轍,對於未悟示悟及方便示悟之出家在家大師、密宗法王活佛,以及破壞佛教法義之密宗應成派中觀師--主要為印順法師及達賴喇嘛--加以指名道姓之破斥,藉以彰顯佛教正法之本義,導正已被曲解之教義。

然而間有鄉愿之人,每謂人曰:「同是佛門弟子,何忍互相批評攻擊?」故意將余之法義辨正誣指為人身批評攻擊,以之而為諸方被評之顯密大師辯護,乃至亦有指余如是救護學人等作為是不圓融者。然而余於二000年五月之前,五六年間不曾指陳姓名而作辨正,彼等悉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繼續誤導眾生如故;如是事實,大眾何可視若無睹?乃竟單方面厲責於余耶?不應正理也!

復次,所作指名道姓破邪顯正之舉,能令廣大學人警覺、普獲法利,同時獲得抑制邪見傳播之作用,可免學人再受誤導,普皆回歸正道,其利不可謂小也;如是大利於學人之作為,云何而不應作?無是理也。

復次,教界之中,人人競作好人,無人肯作得罪諸方大師之惡人,我若不作如是據實之辨正,並書以成文流傳後世者,恐余將來滅此色身已,正法隨滅;何以故?謂余將來滅後,諸方邪師必將無所忌憚而廣弘邪知邪見、誤導學人故。若余身後無人肯為此事,或雖肯為、而為他人所阻,則將無人能為此事,坐令邪知邪見廣大弘傳,佛之正法真旨恐將命如懸絲,滅在不久。若余力能為之,而不肯為;則未來了義法若滅者,即是余罪也。若余今先為之,則末來二三百年之了義正法弘傳可以無憂;未來若有大師復作誤導眾生之事者,一切學人皆得援引余書所舉經旨而破斥之,令正法之弘傳無憂,是則能益今時後世之廣大學人也;如是大善之行,云何而可止余行之?不應正理。

復次,三乘諸經法義甚深,古今知識每多誤解;若不速將佛法回歸三乘宗義,則越至法末之季,三乘正義越難令諸學人了知,是故余今藉諸大師邪謬之見而作辨正,能令今時後世學人建立正見,則將不復誤會佛法,則能檢魔辨異、遠離種種外道邪見,則我佛教即能免於被外道法滲透,可免日漸空洞化、外道化之潛在危機;如是,佛教即可延續至月光菩薩降生之季也,是故末法之今時,指名道姓而破邪顯正之舉,有其必要,不可終止。

數年來,往往有人語云:「對於佛法之見解,各人不同;你說的不一定對,我說的也不一定錯,何必互相批評?」亦有人云:「我怎麼知道你說的一定對?」職是之故,必須引經據典而証成之。然而眾生尚慢者多,便言:「那是佛說的,不是你的証量;你只是引經據典而說罷了,有什麼証量?」若不引經,彼便言:「那是你說的,不一定正確。」不肯拋卻成見,客觀探究之,殊難與語,是名「無見道緣者」,不能強度入法。

真善知識凡有所說,不必迎合眾人心意而討好之;余所說法,意在令利根(有智無慢)之人得度,不為鈍根;彼諸鈍根(聰明尚慢)之人,難因余所說法而度;但求能於三五年後轉其邪知邪見,不被假善知識所誤導,回歸正道,則余願已足,不須其人之來學或讚余也。

大乘第一義法,甚深難証,佛世已然,非獨現今;若有真悟之人出世說法,一切錯悟而尚慢之人,聞則恐畏而生瞋恨,乃至生怨生惱;不獨末法之今世如此,佛世已然。佛出人間,彼時外道恐畏者甚多,多屬畏聞二乘無我法者;佛門中之凡夫則誤會般若為一切法空,畏聞佛所說之諸佛「常樂我淨、真常唯心」之第一義究竟正理;證悟之大乘菩薩則於聞說「真常唯心」之理時,心生歡喜,是故《維摩詰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此之謂也。如是現象,非獨現今,佛世已然如是;是故若聞余所說法而生瞋恨怨,乃至生惱而以化名於網際網路上、作諸人身攻擊而無根誹謗余者,事亦平常,無足為奇也。然因初學者不知其故,往往惑於種種鄉愿之說、及種種飾詞狡辨之言論,便致喪失親學正法乃至親証正法之機緣,是故余今藉此《宗門正道》出版因緣,陳述正理,即以此為序。

菩薩戒子 蕭平實 謹序

公元二00一年 初暑 誌於 喧囂居

只如鏡清最後一判:「李靖三兄,久經行陣。」於溈山仰山玄沙墮處,是判著?抑未判著?若人於此判得,便見溈山、仰山、玄沙、鏡清、云居、禾山及與平實,俱在眼前,涅槃般若悉蘊胸中,即可出世為人師也。其或未然,何妨下問平實:「仰山插鍬,意旨如何?」平實向爾道:「拔鍬便行。」 再問︰「玄沙踏倒,意旨如何?」平實向爾道:「拔鍬便行。」 三問:「南山割茅,意旨如何?」平實向爾道:「拔鍬便行。」 四問:「狗銜赦書諸侯避道,意旨如何?」平實向爾道︰「拔鍬便行。」 五問:「禾山云:汝問我、我問汝﹔意旨如何?」平實向爾道:「拔鍬便行。」 六問:「拔鍬便行,意旨如何?」平實向爾道︰「拔鍬便行。

如是下得六問,平實只是一答﹔上上根人,一聞便知,不由思惟﹔思而知之者,早是鶴過新羅也。 頌曰:

田中作務歸去來,南山割茅大好田﹔

仰山插揪玄沙踏,狗銜赦書最威嚴﹔

不奈船何碎戽斗,久經行陣未曾蹇﹔

汝問禾山我問汝,識者拔鍬早忘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