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實導師
【出版日期】參見 詳細資料
【書號】參見 詳細資料
【定價】NT$300 / 輯
書籍簡介
序言
內容試閱
詳細資料
密教修學,皆由有相之觀行法門而入,最終目標不離顯教經典所說第一義諦之修證﹔若離或違背顯教第一義經典,即非佛教。西藏密教之觀行法—如灌頂、觀想、遷識法、寶瓶氣、大聖歡喜雙身修法、喜金剛、無上瑜伽等,皆印度教「兩性生生不息」思想轉化,自始至終皆以淫樂法為中心思想,不能令人超出欲界輪回,更不能令人證得涅槃,絕非佛法。而其明光大手印、大圓滿法教,又皆同以常見外道所說「離語言妄念之無念靈知心」作為佛地真如,不能直指真如。西藏密宗所有法王與徒眾,都未開頂門眼,不能辨別,以「依人不依法、依密續不依經典」故,不肯將其上師喇嘛所說對照第一義經典,純依密續為準,因此而誇大其證德與證量,動輒謂彼祖師上師為究竟佛、為地上菩薩﹔如今台海兩岸亦有自謂其師證量高於釋迦文佛者,然觀其所述,猶未見道,仍在觀行即佛階段,未到禪宗相似即佛、分證即佛階位,竟敢標榜為究竟佛及地上法王,誑惑初機學人。凡此怪象皆是狂密,不同於真密修行者。西藏密宗及附藏密之外道,舉之不盡,學人宜應慎思明辨,以免上當後犯「毀破菩薩戒」重罪。密宗學人若欲遠離邪知邪見,請閱此書,即能了知密宗邪謬,從此遠離邪見邪修,轉入真正之佛道。共四輯,每輯300元。
(節選)造此書最大之原因,則是觀察密教以外道法代替佛教法義,處處說為更勝於顯教之究竟成佛法門,如是以外道法冒充佛法,以喇嘛外道身冒充佛教僧寶,再以崇密抑顯之手段而蠶食鯨吞佛教資源,以漸進和平之方式,滅亡佛教於佛子不知不覺之中,將又重演古天竺佛教滅於密宗手中之歷史。而密教法義之當代首領,首推達賴喇嘛及印順法師﹔達賴公開推廣無因論之緣起性空觀,否定第三轉法輪之唯識諸經,依宗喀巴之說而指為不了義法﹔復又暗中弘傳雙身法,說為究竟成佛之法﹔印順法師則以顯教法師身份而主動繼承密教邪法,極力弘揚密宗黃教無因論之應成派中觀,明為反對密教(指斥密教雙身法),實際則以廣弘應成派中觀之無因論而護持密教,以此而否定 佛說之第三轉法輪諸經如來藏妙義,由此故令密教之雙身法獲得生存之空間﹔如是今時顯密二大師之弘傳密教邪法,一明一暗,同令密教得以擴大其勢力,同令佛教學人誤以為密教真是佛教,其惡劣影響極為重大深遠,不能不據實加以披露。
第一輯-摘錄精華篇
第一章 概說密宗
第一節 概說密宗
第一目 概說密宗:本書所說之密宗者,乃謂今時弘傳於人間之密宗,非謂佛法中證得密意之秘密宗旨也。密宗之初始,本是藉諸密咒真言、藉助諸佛菩薩及護法龍天之力,以求達到世間之身心安樂,而免產生佛法修行上之障礙,是故初始唯有藉諸密咒求護法神護持之法與儀軌,非如今日密教之法義組織嚴密。密宗法義之組織嚴密,乃是經由後來之日漸增補、及搜集外道法與佛法名相之後,再搜求外道男女合修淫樂之雙身修法理論而納入佛教中,然後以此雙身修法之理論而前後貫串之,方有今日之規模,非如顯教之三轉法輪而圓具三乘菩提一切法,亦非如顯教之於四阿含中已隱顯函蓋三乘一切法;故說密宗諸法乃是後來之凡夫俗子,依於妄想而建立增補之虛妄法,並非真正之佛教。
密宗所說法義之荒誕不經,真可說是匪夷所思,乃是索隱行怪之宗教,本質並非佛教。而其所說解脫道及佛菩提道,則又完全悖離三乘經典之真實義理,誤導眾生極為嚴重,令諸學人久修佛法而無所證,並且漸入歧途,沈溺於三界有漏有為法中;修之愈久,陷溺愈深,不能自拔,必將導致永世 輪迴、乃至墮落三途,貽害學人極為嚴重。
然而如是嚴重事實,少人能知;乃至密教內外或雖有人知之,而不敢言;誠恐據實言已,招致密教人士之群起而攻、百般辱?乃至害命;唯有默誌於心,尚不敢公開明說,何況敢形諸筆墨文字?由如是緣故,致使密宗之實質,長久以來不為一般學佛者所知,乃至高級知識份子如陳履安先生者亦受矇騙而不能警覺。
如今世界資訊發達,學人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基本佛法已普遍被一般學人所知,若有人能不畏密宗強大勢力,敢出面據實指陳密宗法義之邪謬處,令密宗一切法王活佛仁波切皆不能置喙,令一切學人皆能理解密宗法義之邪謬所在,則能使諸顯宗學人不須捨顯就密--不須從正法中轉入邪道;亦能令諸密宗學人乃至一切法王仁波切回歸正法,則古來密宗學人誤入歧途、久修無證,或誤修誤證、犯大妄語業而導致捨壽入地獄之情況,即可漸漸消除;古時天竺佛教滅於密宗手中之故事,便不會再重演於今時之臺灣乃至未來之中國大陸,佛教法義便可保持純淨;此後千年之佛教流傳亦可無虞,今時後世廣大學人亦可免於古今密宗邪見之遺毒。
是故揭露密宗邪見、加以辨正邪謬之事,意義深遠而且重大,佛教界一切大德皆不可等閑視之。餘今造此書者,意實在此,普願一切長老、大德、諸方學人、密宗一切法王學人,皆能體察餘之至誠,如實探討密宗之本質及法義之邪謬,捐棄成見,共為佛教之久遠流傳而攜手努力,造福今時後世學人。
複次,密宗之一切學人特須警覺及探究:我入密宗之門學法修法,目的為何?若目的乃是為求世間法之強身及男女欲之享樂,則可不須在意餘之所說,可以繼續修學密法;若學密之目的,是為修學解脫道及佛菩提道,則應舍密就顯,不可再存身於密宗之內,蓋其所修諸法皆屬似是而非之邪見法故。若必欲留於密宗之內修學佛法者,應俟密宗之法義邪謬修正之後,方可修學;否則皆必誤入岐途,於佛法之修證,必定空無所成;乃至破毀菩薩重戒--雙身修法是故意邪淫故;及成就大妄語之未來無量世無間地獄長劫尤重純苦重報--密宗內一切即身成佛法之修證皆是大妄語業故。由是正理,餘今呼籲一切密宗學人,應先探究自身學密之目的,而後冷靜探討密宗法義是否符合佛法二主要道之真意,然後慎重決定自己之去留,如是方為有智之人也。密宗中人若未讀完本書內容,輒先誹謗者,名為無智及情執深重之人也,不知內涵便作評論故。
密宗之邪見極多,要而言之,以應成派中觀之無因論邪見、及無上瑜伽雙身修法之即身成佛邪見為主要。其次則是索隱行怪之行徑:搜羅一切外道所修、種種稀奇古怪之世俗邪見法門,納入佛法中,以之作為佛法之修行法門--譬如求甘露、遷識法…等,以之作為佛法修行上之證量,其實與佛法之修行完全無關。由其行徑古怪,違背佛法之理論與真實修行法門,故說密宗是索隱行怪之宗教。
複次,密宗之見、修、行、果,俱皆錯誤;灌頂諸法亦無實質意涵;而彼所傳遷識法,謂可由空行母將學人之本識遷往空行淨土或極樂淨土者,亦屬虛妄想;而密宗之《大日經、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所說之觀想本尊成佛已,即名已成究竟佛者,更為虛妄。求降甘露之法,則是欲界天之有為法,與佛法無涉;至於五甘露等,更是荒謬淫穢之邪見妄想,無關佛法。
以肉身成佛而說肉身即是法身者,更是無稽;氣功拙火之修煉,亦與佛法無關;觀想中脈明點為菩提心、以明點為阿賴耶識持命持身者,亦是外道妄想,非佛法也;修練寶瓶氣,欲成就禪定之四禪八定者,亦是外道虛妄想,完全無關佛法也。
至於宗喀巴將佛道次第顛倒,謂三轉法輪諸唯識經典為不了義法,以二轉法輪般若經典之「中觀總相智」為究竟法,而密宗黃教行者普皆信受不疑,非是有智之人也。宗喀巴於《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引述顯教諸經,以證成其所主張「無第七八識」之說,亦皆是斷章取義,曲解顯教第三轉法輪諸經之佛意;完全不知「第三轉法輪諸唯識經所說諸法乃是證悟般若中觀者證悟般若總相智後所應進修之一切種智」,反誣最究竟了義之一切種智唯識真義為不了義法,藉此邪說而否定七八二識,令人不能責其為未悟般若者。又不知般若中觀所說乃是第八識如來藏之中道性,妄謂「無如來藏」之「一切法空」即是般若之主旨,完全誤會般若正義,名為不知不證般若之凡夫也。
宗喀巴更規定黃教之上師資格,以其人之大小香(大小便)不臭而有香味者為能否擔任上師之標準,如是立論極為荒唐;而宗喀巴所說秘密灌頂中,使用四脈流物(大香、小香、上師與師母或明妃在灌頂壇行淫後所流出之精液與淫液)置於弟子舌上,謂由「嚐彼而生妙樂三摩地」,更為荒誕不經。而彼密宗學人學至最後階段之大樂光明、無上瑜伽、空樂雙運時,對宗喀巴等祖師所傳授:淫樂遍身持久不退、而能於極樂觸覺中樂空雙運,並體會樂空不二者,即是成就正遍知覺,以此為即身成佛之無上秘密法;竟然信受不疑,令人懷疑密宗行者究竟有無智慧?世俗有智之人尚能了知其謬,而學佛之人為學智慧,竟不能了知其謬,豈非顛倒?二乘人雖無般若慧,亦知應斷除欲界貪,乃密宗「超越三乘」之無上密法,竟反而貪著欲界愛,空言「以欲製欲」而遠離三乘佛法,非是有智之人也。
至於天竺密宗月稱「菩薩」及宗喀巴之恣意否定七識與八識,令三乘佛法墮於斷滅論及無因論中,已非荒唐而已,直是破壞佛法根本、謗菩薩藏,《楞伽經》中佛說如是人已成一闡提人,而諸密宗行者竟然毫無懷疑、信受奉行,隨之否定七八二識,隨於宗喀巴等未悟祖師成就一闡提罪。
如是,始自天竺,中及西藏,今至全世界延續不斷之密宗、種種荒謬邪見及破壞佛教正法諸行,少人知之,而無人敢公開明說。佛教歷經密宗如是長久以來之種種破法及摧殘,輾轉傳至此土,實質法義幾已滅沒,少人能知能證佛所宣示之三乘法義,哪堪於此一息僅存之際、更遭密宗以種種外道法取代正法而加以摧殘?
若無人出而摧邪顯正,匡複實質了義正法,則昔年天竺佛教滅於密宗手中之故事,仍將重演於今日之中國,誤導十餘億人;乃至隨於密宗之弘傳全球,必將於後世誤導全球學人;吾人若不加以辨正邪謬,致令全球學人普皆信受密宗邪法時,後必致使佛教了義正法永滅於此世界。
吾人若無慧眼法眼,見不及此,則任令如是故事重演,亦無過失;若已明見及此,卻不肯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則是忘佛祖恩,負佛法義,非真佛子也;由如是理,今造《狂密與真密》一書,以求上不負佛恩,下不負祖恩法恩眾生恩,異日舍壽時面見 世尊,得無愧咎,歡喜頂禮,依 佛指示隨處受生,再行菩薩正行;斯乃餘之心行,普願人天共鑒、顯密學人悉皆照燭,同歸正道,皆得法益。
第二目 引證之出處:餘今造此《狂密與真密》一書,以薩迦派天竺祖師畢瓦巴所著《金剛句偈》、薩迦班智達講釋、法護漢譯之《道果--大乘要道密集--本頌金剛句偈注》一書為骨幹,以宗喀巴之《密宗道次第廣論》一書、及餘種種密續經典、密宗祖師所造密續諸論為輔(詳見書後所列參考書目)。實因薩迦派之《道果--本頌金剛句偈注》(以下簡稱《道果》)一書最足以代表密宗法義故,所述次第最為具足分明故,內涵次第極為確實故,已經函蓋密宗諸派法義故;各派法義與薩迦派之《道果》一書所說,皆悉大同小異故。然因《道果》一書善於保留密教之密意,內容極為省略隱晦,應需他派他書之細節及口訣之補充;至於各派口傳秘密法門之口訣內涵,已散說於諸派上師所造密續及著作之中,隻需一一檢閱貫串於《道果》之次第中即可,是故本書以《道果》一書為骨幹而評論之,合先敘明。
次則以宗喀巴所造之《密宗道次第廣論》,及諾姆啟堪布--道然巴羅布倉桑布--所述《那洛六法》,及陳健民上師之《曲肱齋》全集為輔,參考藏密各派法義而造之;《道果》最有次第性、涵蓋最完全故,《那洛六法》屬於圓滿次第及即身成佛法之口訣故,《密宗道次第廣論》最有權威性故,《曲肱齋》最有內涵故,藏密各派之法義早已互相融合而大同小異故(注:《道果--金剛句偈注》之譯者法護,本名曾慶忠。薩迦班智達乃薩迦派第四祖。《道果》原書結集時約八巨冊,後由第一世蔣揚欽哲增補及總結集,彼曾與三百餘位密宗上師學法,即是轉世頂果也。蔣揚欽哲由結集密法之大成故,法護由漢譯此書故,皆對餘今時將密宗佛教導歸正道有大助益,此乃彼等功德也)。
餘雖廣有密宗諸書二百餘冊,然僅以其中較具代表性者為佐證--譬如《那洛六法》書中多授口訣,極具代表性。又陳健民上師推廣密宗之道,廣著密續,乃至對無上瑜伽亦?細靡遺而詳述之,亦令密宗行門不再神秘,令真善知識易得了知密宗實質,易於檢視辨正之,皆於導正密宗固有之邪見上,有大貢獻,亦為重要之引證資料,餘則僅作參考爾;密宗古今上師之著作,率皆互抄於前代祖師及當代上師所造之密續而大同小異故。
至於克主傑「大師」之著述,則仿效宗喀巴之慣例,一味強詞奪理,並且扭曲覺囊巴之他空見而後加以指責,用以抵製覺囊巴之如來藏思想;而其著作《密續部總建立廣釋、……》等書之內容與宗喀巴雷同,不須引用之,皆略不引證。今時密宗諸師之著作,則多抄自古時祖師之著作,並無新而特殊之創見,皆不引之。餘造本書所參考之密宗典籍,細目附錄於書末;書中所舉密宗諸師之開示,皆於所引文末括弧中注明出處,以證非是誤引、非是斷章取義而責密宗。引證之實例說明如下:(135-85)--書末附錄第一三五冊之第85頁。又例:(135-85-9)--第一三五冊第85頁之第九行。又例:(4-3-480)--第4號書之第3冊之第480頁。
密宗之密續,大約可以分為「經典」與「續」二類。經典者,如《大正藏》密教部之《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金剛頂經--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諸佛境界攝真實經、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佛說秘密三昧大教王經、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蘇悉地羯羅經、妙臂菩薩所問經》等,皆是天竺「佛教」晚期之密宗祖師所集體創造,經過長期之結集而後出現於人間,托言龍猛菩薩開南天門鐵塔所取出之毗盧遮那佛所開示者;三乘佛經中並未有如是預言故,彼諸密經所說皆與三乘經典之法義抵觸故,皆與解脫道及佛菩提道互相抵觸故,本書中將一一舉述之,亦是本書所參考及舉證之重要資料。
續部則屬密宗之祖師所造者,譬如《聖毗盧遮那現正覺續、四金剛座續、中觀寶燈、中觀義集、中觀要訣、薄伽梵母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慧燈鬘釋、菩提道燈釋、廣釋菩提心論、入中論、入中論釋、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略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入二諦、吉祥輪律儀成就法、菩薩寶鬘、入菩薩行、金剛座與金剛歌、金剛亥母成就法、吉祥喜金剛瑜伽母成就法、喜金剛續、金剛空行續、金剛鬘續、集密釋續、律生續、耳傳--金剛偈句、六法耳傳、初佛續、密意集釋、大圓滿三自解脫論、解脫點論、勝樂五次第論、聖觀世自在成就法、聖度母成就法、宗義寶鬘、寶性論、甘露密論、根本續、授記密意續………等》以及《大正藏》密教部中之種種念誦法與儀軌等。要而言之,舉凡密宗祖師所造、關於密宗道之修行理論與實務之著作,不論是否托言為「佛」所說之經,皆屬於密續,皆參考之。至於修法之儀軌,無關法義,皆不於書中舉之。
然密續有分為四續、七續者:四續者,傳統西藏佛教所分,乃謂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七部續則再細分,由行續分出分別續,由瑜伽續分出二續,由無上瑜伽續之方便父續分出大瑜伽續;亦有另由無上瑜伽續之智慧母續分出無上瑜伽續者。亦有分為六部者,即是將四續之無上瑜伽續再分為父續、母續、無二續,若合事續、行續、瑜伽續則成六部續。
事部以皈依、淨身、建壇等為主,行部以供養上師而修集學密資糧,及修持身口等外行與念誦為主;瑜伽部以修習方便瑜伽及意業之「三摩地」--父續--為主,而以「智能瑜伽」之母續為輔。譬如《吉祥集密大續王》,即屬於父續之代表作;《勝樂略續》則是母續中之最主要教授,以女性立場而言勝樂之修習。無上瑜伽部則以修習方便智慧--父續及母續合修--方便智慧無二為主。無上瑜伽者,謂一切密法之修習,以此為上,無有更上者,故稱無上瑜伽;即是男女雙身合修之法,所謂樂空雙運、樂空不二是也,與父續母續…等同屬雙身法。
宗喀巴則於雙身法之父續中再分為相抱、執手、言笑、互視等四續,於其所著之《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作如是說:《《勇金剛論師於《結合釋》中亦說為四續部。《金剛莊嚴續》第十一品,先說方便續中貪續多種差別,次雲:「此明互相抱,續部諸差別,如是由執手,笑視亦應知。」此說能詮教續,故是顯示四續部之差別。爾時續部之名亦曰笑續、視續、執手,或抱持續、二相合(男女二根相合)續,共為四部。……然有由笑、顧視、執手、或抱所生喜樂為道,故亦總有以欲塵貪為道之義(以男女淫欲觸塵之貪為修行之道理)。此如《第二十五穗》雲:「事行瑜伽及上瑜伽四續部者,以笑、視、抱持二合、執手而表示之。如是事續等中有以諸尊顧視顯示智慧方便隨貪,有以歡笑、有以執手、有以抱持、有以二合(二合謂二根交合)。」又《後分別》第三品「由諸笑及視,抱與兩兩合,續亦有四種。」寂靜論師釋雲:「言由四者,謂由事行瑜伽、上瑜伽續,表示笑視抱持二合。如是事續等中有明「方便、智慧」諸尊隨貪現笑,有現顧視,有現抱持,有現二合。」……如勇金剛《結合釋》雲:「言笑視及執手等,謂由笑聲,或由觀色、持手、二合妙觸,引生大樂無分別心(引生淫樂之最高樂觸而住於其中不起語言分別)。言如蟲者,是無漏大樂空句(詳第九章說明,此勿先舉);謂如蟲從樹生即食其樹,如是從樂所生妙三摩地應修空性(從淫樂所生之一心不亂「定」中應修「諸法緣起性空」之空性)。……由明妃(與人合修雙身法之女人即是明妃)欲塵貪為道門中求菩提者,無上部中俱緣真實及自所修明妃,以笑等貪而為正道(以雙身法之欲貪為密宗之成佛正道)。下三續部,唯緣所修智妃(女人因有女根而能令男行者修學密宗之「雙身法智慧」故名智妃)欲塵喜樂為道。瑜伽續中既不可修二根交合,故除彼外,緣餘執手或抱持觸喜樂為道,配瑜伽續。除觸塵外,依笑視所生喜樂為道,配事行續。此等是釋「無上部中立四續部」之名義。」》》(21-44~46)
宗喀巴於其著作中又別有四部之分法--以欲塵為道之方便而修空性見及天瑜伽:《《欲證此二,若須觀待眾多外事,乃是事部之機。若待外事內定等分,非待極多外事,即是行部之機。若於「外事、內定」二者,以定為主,待少外事,是瑜伽部之機。若不觀待外事,能生無上瑜伽,是無上瑜伽部之機。此依解釋名義而說,謂由外事增上故名事續,事定等行故名行續,重內瑜伽名瑜伽續;較此瑜伽更無過上,故名無上瑜伽也。》》(21-47)
第三目:本書所說之密宗以西密為主:今時之密宗以西密(藏密)為主,今時之藏密則以紅白黃花四大教派為主,故以此四大教派之祖師密續為取材之來源;但因四大教派所傳之法,於細節上悉皆互有差別,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依各教派之法而一一舉說,故以綜合之方式舉例而述;主旨必定符合,但細節不免稍有出入及與省略,合先敘明。東密(中國唐朝傳往日本之密宗)今已式微,融入日本之民間信仰中,亦不積極向日本國外推展,故於佛教正法已無負面影響,故不說之;又因目前所知之東密,久已不傳雙身修法,亦不向外國積極宣揚,影響力已漸式微,故不說之。由於西密不斷向全世界推廣宣揚,其知見與實修之法複又極為邪謬與狂妄,故必隨其勢力之向全球擴張而破壞真正之佛教弘傳,故此書之破邪顯正,以西密為鵠的,不涉東密也。
又:餘於書中有時加以批註,令讀者知悉密宗口訣之隱意;然餘此世未曾學密,所知皆由年少時好樂修行之術,而研究修學靜坐、拳法、氣功、道術之知見,以及近年因閱讀《土觀宗派源流》一書之後,於定中及夢中漸漸引出往世在覺囊派中二世任法王時,為掩護所傳如來藏法而隨俗兼傳時輪金剛之印象,故多少知其密意,乃據以批註之。
此書中所述密宗之理論與實修之法--尤其是秘密灌頂與無上瑜伽--稍有誨淫之嫌,而不得不據實陳述者,實因密宗之法、本來如是,非餘所強加之也。複次,若不據實明說,而代之以含蓄隱約之陳述,誠恐密宗內諸執著名利之上師及諸迷信之信徒,仍將故意再作狡辯,混淆視聽,說言密宗之內無有此法,致令學人誤信,而使密宗之邪教導,繼續潛存及滲透於佛教之中秘密弘傳,便不能摒除密宗邪法於佛教之外;是故必須據實細述,令大眾普知密宗之本質,不能再考慮是否誨淫之問題也。
若人欲責此書難免誨淫之嫌者,應責密宗之祖師及其法義,不應責餘;非餘所強加於密宗故,密宗之修法本來即是邪淫虛妄之法故,餘僅據實陳述、而未加油添醋誣枉密宗故。複次,鑒於學佛人中,多有知識程度不高者,此等諸人亦是最易受密宗迷惑者,若隱晦而說者,彼諸知識程度較底者往往不知書中 所雲為何意,是故於關鍵處及隱晦之密法名相,應須加以括弧而作簡單之批註,使諸識字較少者亦能讀而知解書中所言之意,是故不得不給予較淺顯之批註,則雙身修法之意涵自亦難免較為明顯,此乃末法時為護 世尊正法所不得不為者,有智之人鑒之!
第二節 明點脈氣無上瑜伽是密宗修法之根本
第一目 明點、脈氣、無上瑜伽--此三是密宗修法之根本:明點與氣功乃是密宗即身成佛法--無上瑜伽雙身修法--之基礎,由明點及脈氣之修證完成,乃可修習無上瑜伽;由修習無上瑜伽雙身修法,則可證得「佛果」,故說明點、脈氣、無上瑜伽乃是密宗修行法門之根本,密宗以無上瑜伽之即身成佛法門為主要思想故。至於氣功之修法,讀者若有興趣,可徑參閱附錄所載第62冊《藏傳密宗氣功》之說明,此書不作轉述。
密宗祖師妄以為練就明點氣功後,即可成就世間果之四禪八定、生欲界天乃至色界無色界天。如《道果--金剛句偈注》所說:修學氣導引道、界甘露導引道、脈字導引道,謂能證得四禪八定,並能「融入大佛母般若波羅蜜母等之宮殿,覺受法身、且解二執」,證得法身及解除人我執與法我執(詳61-371、487、492、493)。
又妄以為可藉明點氣功及觀想脈字之成就而離三惡道、成就出世間果,成為「不顛倒菩薩」(61-478~491)。妄以明點氣功之成就,可以成就般若波羅蜜而離能斷與所斷(61-494、495)。妄謂依身中脈輪可以成就四種淨土(61-552、553)。
又誤以觀想所成之明點為菩提心,如宗喀巴所造《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雲:《《粗細生起次第究竟後,依仗智印亦能將菩提心從頂降至秘密下端(龜頭或陰蒂。女方有時非指陰蒂,而言子宮口--海螺脈)……》》,菩提心乃是眾生本有之第八識--阿賴耶識--此心無形無相, 雲何能藉觀想而變成明點?此菩提真心與眾生十八界同時同處遍在,無一界不遍,雲何能藉意識之觀行而變成明點、聚於肉團心間?或降入密處海底輪?無斯理也;而密宗自噶當派始起,乃至後來分裂為四大派以來,悉皆如是錯認明點為真菩提心,完全違背三乘經典之聖教量。
密宗古今諸師皆以為明點之修行,輔以因灌、道灌、慧灌、無上密灌,及脈字之觀想,可以成就佛地之三身四智(61-559~561),其實與佛法成佛之道無關。亦如密勒日巴之口訣雲:《《耳傳能詮之口訣,心底深處受納時,如鹽溶水成一味。智慧於內開顯時,是非疑惑頓時斷,根本後得夢醒覺。深觀產生大樂時,所顯諸法自解脫,如水蒸汽消太空。……本來明體智慧現,明朗如淨水銀鏡。……解脫取捨諸行時,以心離作安然住,……此時境識各自分,如分馬群與牛羊,心與蘊聚係繩斷!我已利用人身寶,瑜伽行道事已畢。》》(4-3-480)。其實是以意識觀想明體住於樂空不二之境中,作為已經成佛之修證;如是密勒日巴,尚不能證得「真相識」阿賴耶,而以明點為阿賴耶識,未入大乘真見道位,何況成佛?而言即身成佛之果地修證?
密宗古今諸師所修禪定,既皆以明光大手印及明點脈氣、雙身修法之修證為法門,則必不能證得四禪八定,是故禪定層次皆低;緣於不離欲界淫欲故,所得禪定皆不能超出欲界定範圍,初禪修證必須遠離欲界男女欲故。如是「密宗禪定」之修法,皆是妄想境界之「禪定」,非真禪定也。關於明點、脈氣之修法,將於第二章中作較詳細之說明;無上瑜伽、大樂光明、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等,則將於第九章中加以說明。
第二目 密宗之兩重秘密:兩重秘密者,謂法性秘密與緣起秘密;法性秘密謂明空雙運之解脫道--明體空性自解脫之大手印;緣起秘密謂藉男女合修雙身法之淫觸為緣、而觀樂空不二,藉以證得解脫,即是貪欲為道之法也。
如陳健民上師雲:《《原夫密宗有兩重秘密:第一為法性秘密,第二為緣起秘密。法性秘密雖極微細,卻極平易;當其未悟,並無可覓之處;及其已了,並無奇特之跡;其流弊最輕微,然極難救。緣起秘密雖極粗重,亦最危險;當其契合(正當二根交合時),固有特殊效能;若被誤會,亦有墮落危險。……前者屬大手印,後者屬事業手印。前者亦稱解脫道,後者亦稱方便道,或直稱貪道,以與解脫二字相反。此二道各具其秘密性,……。法性秘密者,法之本性離言絕照,不可思議,非人為之。密宗大手印教授中,曾苦口婆心設法說明,然其明體終不可如說顯現。至若禪宗尤為真實,不用文字言語、教外別傳,其秘密性更為顯然,非到實悟實證,無法直接瞭解。……譬如打地和尚,何嚐不願說出?然充滿口中皆是法性,隻有打地以示其法;其後有人私藏其杖而問之,亦唯張口而已。彼固屬初步接觸充實之法性,尚在初關之中,無法從法性活出;要在能於法性現起妙用之第三步證量,方可隨說皆是。…今打地之不能說出,正如蘇東坡所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端緣身在此山中。」餘因蘇東坡詩而為打地和尚解嘲曰:「空靈塞滿到諸峰,充實無由分異同,難說匡廬真面目,端緣口氣在其中。」》》(34-8~9)。然而打地和尚之打地密旨,陳上師猶未知之,如是所說隻是彼之臆想爾。
陳上師又雲:《《即是文佛本人亦無法比擬之。漢藏諸古德多以虛空比擬之(藏師如是比擬,漢地悟者絕非如是比擬)。然如懸想一虛空在上,而以為是法性,試問下方地面不屬法性耶?中央作此懸想者非法性耶?…本人自徹見後,實際上了知:非唯上方如無雲晴空,下方乃至四方、連行者本人,當時亦並無身體。外內上下左右、無表無裏,一個無邊圓球。此中並無能見之行者,亦無所見之法性。能所既無,真理自顯,非人為之。所以秘密者,法性本身秘密,亦非有人可以保此秘密而不顯露。當其法性自然顯露,亦全不費力。故 所雲秘密者,特對未曾閱歷之人而言;曾閱歷者,亦覺平平常常也。…此法性秘密正如一個水晶透明圓球,人人從東邊可以看透到西邊,人人也可以從西邊看到東邊。既不能單指東邊是水晶球,也不能單指西邊是水晶球。若道把法性當作水晶球,全體舉起,誰能為之?如有此人,試問此人可以身在法性之外耶?此人本身也屬法性。又有誰人將此人連同法性一併舉起耶?然而密宗顯教皆說全體起用,如何起用此全體耶?非過來人實無法能瞭解、能說明、能實現,此所以稱不可思議之秘密也。……法性滲透各種平常及奇特中,因此無法向任何邊側身進去。上師既不能用言語傳授,弟子亦不能運用心靈領會。……然而密宗大圓滿、大手印,在無可如何處,仍然設立善巧,導引到四灌(雙身法之樂空不二),必有一日成熟。禪宗則仗子孫證量直指之作風,亦得特殊之根機,然終無法破此法性之秘密;唯有讓過來人自己以其證量現前了悟。當其了悟,也是平常,終無公開其法性秘密之奇方。》》(34-10~13)
此即密宗一切古今祖師之所悟也--或謂一念不生時,「明性--了知」與「空無之性」不二;或如陳上師之以觀想上下四方猶如圓球、空無邊際,無諸遮障之空,以為如此即是法性,而謂之為密宗之第一重秘密;其實仍是意識妄想境界。禪宗之所悟法性秘密者,乃謂一切有情每日受用之第八識--阿賴耶識。此識可以實證及運用之,未觀想之時及正觀想之時,皆是分明存在,非是觀想時方現前可見,非是不觀想時便看不見,非以密宗之如是觀想而成;是故陳上師所言之法性,並非佛法中所說之真實法性,隻是妄想者所想之法性爾。然此觀想所成之境,仍未離法性,由法性阿賴耶識出生故,而陳上師不知本心阿賴耶識何在,故有如是臆想言說。
密宗之緣起秘密,即是密宗所說「佛果位智德經驗之緣起秘密」,即是男女合修之雙身修法;密宗因有此法,故自稱為「果地之修行法」,故自稱能令人即身成佛,而名為「果地修行妙乘」,因此而貶抑顯宗為「因地修行法」--證量淺薄、不能即身成佛。且觀近代密宗漢人上師中極有名氣之陳健民上師如何解說「緣起秘密」:
《《佛果位智德經驗之緣起秘密:佛之後得三摩地中,充滿妙觀察智及成所作智,故發出妙用之智慧悲心。其佛位之法身,既與一切眾生之心同體,故能具足十八不共法,凡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所造業、所積善、所從師、所學法,無有不能了知者。正為其根本三摩地中,毫無半點我執無明之染汙與隔閡,故在此同一法性中之一切眾生等所有之佛性,及其所作之無明業力,佛皆能一一了知,如掌上之果;加上其果位證得之經驗,而設施密法之各種方便,使顯教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之道之法,從此縮短加快,故有金剛乘道之建立。……。就佛果位經驗而建立即身成佛之緣起秘密:佛於顯教小乘及大乘,但言心行如何成就阿羅漢或菩薩;惟於密宗則將其本人果位之緣起秘密,以類相從,而建立修習佛身之法。如是修本尊之身口意業,觀想持咒,一一如彼本人之經驗,編為果位學習之方法。故有五相成身、及修本尊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一切方法。在解脫道中所謂法性無喻不可比擬者,翻成緣起秘密,凡佛果經驗上所能成證,佛即以其本人為喻,令果位密法行人,行其行、語其語、心其心,而建立三密相應之緣起秘密。正因為其在根本三摩地中了知法性無可比擬,唯是佛可知佛、佛可成佛,佛佛道同。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故將最後成佛之寶貴經驗,一一編為密法,而授與灌頂、加被成就,一切其他法不可比擬之佛。然以佛比佛、以佛教佛,方便秘密,有此殊勝緣起也。……。依於形相之緣起秘密:在法性秘密中,有無情說法之秘密,故在緣起秘密中,則有依於形相之秘密:無情之物,緣起和合必有形相,普通者如杵(男性生殖器)具金剛之相,鈴(女性生殖器)具蓮花之相,彼二相配,一部無上密宗之秘密存焉。其他世間各物,如凸與凹,如枘與鑿,如杵與臼,如鎖與鑰,如鉤與鐶,陰電與陽電,如榫與竅,如橐與鑰,如壺與蓋,如天與地,如山與川,如日與月,皆為無情,然皆說有情。密宗用手印結出各種形相,或如本尊,或如法器,或如指示,或如動作,皆有其妙用生起,故修之則應,結之則靈,無有落空者也。 法身無為之緣起秘密:法身無為,本屬法性秘密,然佛依成佛果位之經驗,發現有各種緣起能顯法性空性之光明,如醉時、交合時、得灌時、調習時、入中脈時、悶絕時、臨終時、睡眠時,此見《喜金剛圓滿次第》之解析;《口授論》則曰:「法身喜遍空,死、悶絕、睡眠;?欠與噴嚏,剎那能覺知。」惟其隻在剎那之間,眾生不自知;佛陀能發現眾生法身光明之速發速失,故在其大悲中,開出密法方法,利用睡眠無夢時,修習法身光明。而一整部貪道,即就交合方便(性交技術之方便善巧),用氣功明點,生起四喜四空,以合其緣起秘密。》》(34-15~19)。上文中顏體文字所說之理亦有大過失,此處容略,後當述之。
如是二種秘密,皆以意識境界之修證為其即身成佛之「果位修行法」;特以貪道之兩性合修淫欲中,藉氣功明點之控製而不洩漏精液,延長淫樂高潮之時間,於其一心住於性高潮中,體會淫樂之樂「空無形相」,即是空性;如是體驗淫樂即是空性,名為證得空性,名為空樂不二;又於持久不退之性高潮境界中,令覺知心別起一念--不對性樂起貪,如是久住於遍身性高潮境界之中,名為佛地大樂、正遍知覺。此即密宗所極珍貴而秘不示人之即身成佛之道--密宗引以自豪之「果位修行」勝法。
是故陳健民上師如是說:《《…頂禮五佛之自性者,由形相分五智、五佛:色蘊法界體性智--毗盧遮那佛;識蘊大圓鏡智--不動金剛;受蘊平等性智--寶生佛;想蘊妙觀察智--無量光佛;行蘊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五佛五智五蘊,一切在大樂本體分出。》》大樂本體謂長時間住於淫樂中之覺知心也,意謂淫樂中之覺知心為有情生命之本體也。故知密宗所證之「五佛五智」,皆在如是淫觸之中觀行,而自以為真實證得佛法也;若究其實,仍在意識境界,尚未能知末那識何在,何況能知佛所說之阿賴耶識?如是密教中人所修行門歪邪,亦悉未能觸證般若,俱非見道之人,不應自稱「果位修行」之最勝法門,如是法門曆劫久修亦不能見道故。
密宗既以中脈明點觀想,及寶瓶氣作為「佛法正修」,而此諸法絕非佛法,故其果位修行之說不可信也;而彼等所言之法性秘密,未嚐絲毫關連於法性;緣起秘密之雙身法樂空不二修法,亦未嚐與佛法有絲毫關連,皆是妄想者之行門,與佛法修證初無關連也。
第三節 後來居上之密宗?
密宗行者每愛自翊為後來居上之宗教,自翊為佛教中最究竟之教法,如陳健民上師雲:《《…行人依佛得聞正法,得自思惟、正抉擇,然後方可如理如法循序修行;乃至資糧、加行、見道、修道、無學道,完成其五道、十地、等覺、妙覺。其如何加速成就,乃有密法最後最高教授,以遂其即生即身成佛利他之大願。……在此種宇宙之中,人生之價值則在尚善去惡、守戒去欲,懺罪積德,別業改善而升入天道;或皈依佛門,學習無我四諦,調練止觀,證取四果而為阿羅漢;此為最高成就,故為小乘教法。在大乘言之,凡有小乘教法,能破人無我,能去一切邪見、無明、貪愛,則有大乘之基礎。在密乘言之,凡有無我基礎,不為世法貪愛所染,又已趨入大乘二無我,又發起前三菩提心,則有密乘之基礎矣。》》(34-22、23)
然而密宗諸行者,若真有三乘之修行基礎及正確之法義認知,則必不能認同密宗之所有觀行法門與即身成佛之理論;此因密宗之即身即生成佛法門,與三乘佛法之真實義理完全相背,修之愈深入,則愈背離三乘法義之故。莫說密宗之法門是後來居上之方便法,其實根本是從來即非佛法,其荒謬邪說,後自舉例剖示之,此處暫且置而不論。
陳健民上師又作是言:《《密乘後來居上。佛教徒經過大乘教化後,了知真如緣起,不再如小乘之拒絕物質,亦不再如權大乘之執著唯心,乃提倡六大瑜伽。六大者,前五即五大色法:地水火風空,後一即識大心法。此色法心法,真如本體中本自圓融。依密法之修習,可以由分別之法互相感應,如法圓融,而形成返於真如本體之趨勢,而真如佛性亦可逐漸恢復其原況。由此進而提倡密宗之正見,以為指揮此識大及五大之修行工作,加速進行。此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無邊性種,融回法界真如體性;以地大支援而堅固,水大滋潤而開發,火大成熟而光大,風大運動而傳播,空大含識而圓融,識大滲透而了別;任一種性隨緣興起,於是「見大」之指導運用,可盡其能事矣。如此七大緣起,由密法修習心氣不二、紅白菩提、脈與脈相銜(雙身修法中、男性中脈下端與女性中脈下端海螺脈相接合。詳後第九章第六節說明),點與點相融(男性密行者與女性密行者之精液與淫液相溶合、二人所觀想之明點亦相合),而發生即身即生成佛之勝果,究竟利益人天之事業;如是,佛教之宇宙人生,乃得圓滿成功。不惟使宇宙能淨化成佛土曼荼羅,亦可使人生發揮其佛性,而確實取得無上佛果,實為人生之最高價值;值得一切人之追慕、仿效,盡其一生精力,以求圓滿到達也。正因為其哲理高超,再加上各佛本尊無始以來之十力萬行之加被,而顯出密宗之妙用……。》》(34-22~25)
不唯陳健民上師如是說,一切密宗行者及古今一切密宗祖師悉皆同作是說,同皆主張:「佛法出現於人間者,最後最勝妙,愈後愈究竟,故最後出現之密宗最究竟、最勝妙。」如是同藉此說而崇密抑顯之說法,於古今一切密宗上師所說言語及所流傳書籍中,屢見不鮮。然而陳健民上師及密宗古今一切上師,其實皆錯解真如緣起之理,複又錯解究竟佛地之真常唯心真義,故有如是貶抑真如緣起及真常唯心之言語(真如緣起之理及真常唯心之正理,請詳拙著《正法眼藏--護法集》第六章第二節之辨正,此勿再述)。
彼諸密宗古今上師及一切密宗行者,亦皆不知自己所說不符佛法,皆不知自己所修密法其實從來即非佛法,竟皆自翊為後來居上之最究竟佛法,反而貶抑顯宗真實正法為難以令人成佛之法、為因地修行法門,而自翊為「果地修行」法門,如是誤會,名為可憐憫者。
第四節 密經及密續之主要意旨
密續雖有四續、六續、七續之異,然皆同以雙身修法之樂空雙運為主要修行法門,美名為即身成佛之果位修法,西密不論何派皆不離此一理論。
密宗之即身成佛法門,皆是以男女雙身修法為骨幹,故五方佛之報身皆是抱佛母密合之像--由受淫樂中至高層級之第四喜大樂果報,故名「報身佛」;舉凡喜金剛、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大幻化金剛、大威德金剛、大樂光明、嚇嚕葛、無上瑜伽、金剛薩埵、時輪金剛、金剛持(有時名為金剛薩埵)……等,皆同一法,唯有細節上之多少有異爾。乃至密宗所說之報身佛,皆是擁抱「佛母」之交合受樂像,皆以交合女性時之樂空不二淫樂,作為佛地之究竟樂,是故《西藏度亡經》所說中陰階段之五佛來迎時,亦皆是擁抱明妃之交合受樂狀;是故密宗所言究竟佛法之修證,皆以交合之大樂為主旨:
《《杵端唯有此龜頭,蓮瓣緊含似有鉤,上下騰挪能發樂,明空契合碧天秋。 定功豈等閑,杵似須彌山,一舉通三世,空行最得歡。
轉妙法輪:密處融成軸上春,不容死水屍橫陳,吻唇抱頸鉤雙足,互動恍如轉法輪(陳健民上師注雲:行時二者身之上下,形成法輪之軸;二者密處中心轉動時上下互動、左右搖擺,謂之轉妙法輪)。》》(34-305、316)
乃至密宗所建佛塔之理論,亦與雙身修法有關:《《胎藏界有很多修法,但是修成胎藏界的主要修持就是五輪塔觀。為什麼呢?因為地水火風空,這五輪是天生的在法界裏是有的,所以以這個物理為基礎。這個五大是一個物理的基礎,所以他要修這個觀--要先把自己的身體觀成一個五輪的塔。……五輪塔由下而上是地水火風空。……用石頭做的五輪塔是(依這理論)迭起來的,……關於五大還有以下的說明:講到堅定,就是地啊。講到慈悲,就是水啊。講到熱情、勇敢,就是火啊。講到轉法輪,就是風啊。講到空性的本體,就是空;因此空也是身,身也是空。……所以看到的東西地水火風空啊,但事實上他就各個的作用都不同啊!你們看需不需要把這些緣起搞得對啊!懂得這些東西就全法界的東西都懂得了。其實雙運法中也是這五個東西啊!男子漢沒得地大,就舉不起啊!陽舉起來就是地大啊!陽裏頭有流涎出來啊,就是水大。陽裏頭發熱--你平常裏頭他是冷的--到那個時候很熱,就是火大。這個抽擲就是他的風大,九淺一深都是風大。空大就是他的安樂啊!雙運時,女子的海螺脈(詳後第九章第六節)挺出來,就是地大。她密處出的水,就是水大啊!她裏頭發癢發熱啊,就是火大。女子的騰挪,就是風大。空大就是她的安樂。有些女子搞得太多的時候,他自然那個東西搞不進去了,這是地大過份,謂之石女兒。》》(32-216~219)
如是密宗一切修行法門,皆以男女雙身合修之理論為基礎;若人進入密宗實修者,遲早必須面對此一事實,遲早必須修此空樂不二之法,則必破毀戒行,墮於欲界淫欲之法中,則與三乘菩提之見道永遠絕緣,密宗之法絕非佛法之故,有智之人宜早思之。
然而欲修此法者,非必此生可以成就,所以者何?謂欲修此法者,必須先修成天瑜伽、明點、及氣功之後,方可修學此法;詳如宗喀巴於《密宗道次第廣論》29至33頁及80頁所說;此勿先舉,後第二章中自當述之。《那洛六法》中亦如是說,一切密續亦如是說--成就之後始可接受秘灌及修學練習雙身修法。而天瑜伽及氣功明點之修證,非必人人皆可成就;然而長時辛苦修成天瑜伽及氣功、明點之後,未來「如法」修成無上瑜伽之樂空雙運、樂空不二而成就密宗之「佛果」時,卻與佛道完全無關,隻是徒然浪費時間而獲得無常之欲界世間法之成就而已,亦隻是因於邪見而破毀律儀而已;一切修行努力,於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皆是徒然無功。由此正理,故說密宗古今上師所言「愈後愈究竟、愈後愈勝妙」等「後來居上」之說,真是無稽之談也。
第五節 密宗之三昧耶戒
修學密宗之法,除須先受四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師之外,尚須受密宗所獨有之律儀戒,並須念誦百字明至少十萬遍,以百字明「懺除自己之罪業」;然後才可以加受密宗三昧耶戒。三昧耶戒及附屬之「清淨律儀」者,宗喀巴如是咐囑,應清淨律儀:
《《於灌頂時受何律儀?及彼根本罪等?《根本罪釋》已廣宣說,今當說餘諸三昧耶。此如《蘇悉地經》咒毗奈耶品(轉真言法品)雲:「複次誦咒師,由住何律儀,速得諸成就?說彼咒調伏:有智修行者,於諸咒諸天,及大持誦者,悉皆不應瞋。智者勿臆造,咒軌及密咒;於諸惡性人,亦不應毀訾。開示密壇師,行為雖暴惡;然不應以語,或以意譭謗。智者雖盛怒,於他諸明咒,不壓伏損害,及治罰降伏。若無師隨許,不應持密咒;於未承事者,知咒亦不與。智者知經咒,曉印及儀軌,釋經並壇場,不傳未入壇。一切標幟形,及如有情形,並一切諸印,不食不跨越。具慧修行者,不輕毀諸藥,不觸諸垢穢,亦不以足踐。與諸大乘人,智者不應諍;聞菩薩神力,不應為破壞。…意勿向餘散,莫起諸雜念;無貪不淨心,行者誦密咒。莫修驅逐法,護他及遮法。不以自他咒,持誦禁惡毒。除為修成就,咒不作餘用;亦不用自咒,較量及考驗。智者三時誦,應三時沐浴。……」》》(21-63)
三昧耶戒之部份,宗喀巴如是言:《《未入曼陀羅不應傳咒者,如《總續》雲:「若未善見壇,設傳授諸咒,彼不得成就,死後墮惡趣。若為彼宣說,咒印及儀軌,自犯三昧耶,墮號叫地獄。」若未於四部隨一曼陀羅而受灌頂,不可唯依隨許法而修諸尊及授諸咒。設作是已,淨除彼罪之法,如前續雲:「如說三昧耶,設若誤毀犯,彼當善持誦,心咒十萬遍。或誦一千遍,無癡心總持;或息災護摩,或更入壇場。」《劄拏經釋寶矩論》中,先說彼等三昧耶已,次雲:「諸三昧耶、我從事部中集;大瑜伽部諸瑜伽師,由處時增上及意樂增上亦應如理護持。又自謂是大瑜伽部諸瑜伽師,若即不樂潔淨、不善防護,不應道理。以意樂增上,事部中亦有開許,如雲:隨淨或不淨,用食未用食,任沐浴與否,念本尊即成。是故大瑜伽部諸瑜伽師亦不應違上說三昧耶也。」此謂非但受事行部灌頂者應當守護,即受無上瑜伽部者,亦須守護。故應善知彼三昧耶及根本罪,慎防莫放(犯)諸根本罪。設犯餘罪亦莫舍置, 如雲晝犯夜悔,夜犯晝悔,如是悔除令淨。》》(21-64、65)
如宗喀巴所說三昧耶戒者,主要有四:一者未具器(未入密灌之灌頂壇受灌頂)者,不得傳與咒語及諸密法;二者於灌頂壇不得放逸其心;三者若犯三昧耶戒,當依密宗之法懺除令淨;四者若犯三昧耶戒而妄傳密咒或密法與「未具器者」,則墜號叫地獄。謗明妃之大樂者,亦是犯重戒(34-109),此皆是密宗之根本戒十四墮所攝(密宗十四根本戒,詳34-166~168,此書不列之)。
陳健民上師則有如是規定:若於比丘尼、母、女、姊、妹、畜生等身上行於邪淫者,則犯三昧耶戒;若於比丘尼、母、女、姊、妹、畜生女之身上,依密宗之雙身修法而合修者,則非是邪淫,則是不犯密宗三昧耶戒者;是故密宗許多大修行成就之祖師,多有用姊妹、畜生女,乃至奪取國王之公主而共修者。
若用比丘尼、母、姊妹、畜生女等者,必須彼人(或彼畜生女)是蓮花種性之空行女(蓮花種性女:詳後第八、九章說明),或彼女雖非蓮花種性者,但已經具足明顯堅固之起分證量(已修成生起分之密宗女行者),方屬如法;若自身未證「生起分」之證量,則必須對方已具備生起分之證量;若自身未證「生起分」之證量,而合修之對方異性亦未具備生起分之證量,而強與對方合修雙身修法者,皆是違犯三昧耶戒,應墮地獄,此是密宗三昧耶戒所規定者。
若非時行淫者,名為犯三昧耶戒。但若與雙身修法之法門相應無異者--於行淫之中不於淫欲生貪(不貪求性高潮而射精)--則一切時合修雙身法,皆不犯戒。是故密宗祖師往往與異性於一日一夜、乃至多日多夜合修而二身不分離者,如是長時間不間斷地處於性高潮覺受中,而「不於淫樂生貪(此貪謂不貪射精之樂觸)」者,不唯不犯戒,並可得「即身成佛,有大功德」,雙身法之合修即是密宗成就究竟佛果之三昧耶故。
若非處行淫者,名為犯三昧耶戒--譬如於佛堂中之佛像前行之,或於壇城中之佛像前行之。然若合修雙身法之雙方,皆合於修練雙身法之條件者,則於佛堂或壇城之佛像前行淫者,名為非行淫,乃是雙修無上瑜伽成佛之道,「即是修練無上佛道」,不唯不犯三昧耶戒,並有「大功德」。
複有三昧耶戒,謂須觀想成功之後,方可合修,否則即成犯戒;此謂「三瘡門」也。意謂行者(以男方為喻),於雙身法之行門中,以下門(陰道)為正門而修之;合修之前,必須先觀想女方下門為蓮花,觀成之後方可進行合修。有時亦可用上門(女方之口),然非是正修;此則必須先觀想女方之口為甘露門,觀想自身杵頭所出之涎為甘露,然後合修。有時則取女方之肛門而修,修前須先觀想供養「守方母」,然後方可合修,否則名為犯三昧耶戒。
密宗認為:若是比丘以自己之金剛杵(陽具),進入女人蓮花(陰道)者名為犯戒;若已入達一寸二分以上者,名為究竟犯,則是犯根本戒。密宗「喇嘛」與女人合修雙身法時,《其法仍是全部抽送》,不受上述禁戒所拘;然合修之前必須觀想自他二人之性器官相入、乃是金剛杵入於蓮花,如此觀成、方可實地合修;若觀想未成就,而徑行實地合修者,則犯根本戒(詳見34-162、163)。
若於雙身修法過程中不慎漏點(不慎而射精)者,即是犯三昧耶戒;若不漏明點者(若能不漏泄精液者),狎諸女人,皆不犯戒:《《故在印度遇成就師不達古達時,為我灌無上密部灌頂,開示事印方便(男女合修雙身修法之方便善巧)甚多;於寂無人處、為布壇城,念勾召咒;俄頃,美女來,年甫及笄,衣飾華麗;忽後,變現方隅,十六女作總跳舞。餘以已受戒故,如前貪心智慧(雙身修法可以「成佛」之智慧)不能生起。俄頃,而彼女(脫)下羅裙、露蓮花(露出陰戶)、花(陰戶)中現壇城,師囑與交(合)。餘心口如一,白曰:「我乃比丘,焉能如此?」師曰:「此密行,決當行。若有疑,可服吾丸藥,並行吾氣功,明點必不泄,任何逞欲皆無妨。」餘毅然稟拒,壞戒、欺阿闍梨,決不敢奉命。師喟然歎曰:「汝於精要,竟不及知。」言罷,自與女行(淫合),行後上供(以淫液供「佛」及觀想淫觸樂受供佛),甫一彈指,女杳然去矣,其後餘深悔焉。夫明點(精液)不泄,戒必不犯,(雙身修法之)智慧輾轉增上,阿闍黎當以此悅意,尚焉欺?然事已成明日黃花,大緣起法於焉錯過,惜哉!嗣師複將貪道(雙身修法)口訣開示,授以秘密經論,大意謂:「以智攝持,智所依明點雖壞(雖然不慎射精),不犯『禁行戒』。明點不漏,唯為未生智慧以前,依之令增耳。……間亦疑乎當犯比丘戒,然僅飲杯茶頃,即不復念之,時欲歌、時欲狎女人,時欲往陌生地帶暢所欲為。」》》(34-608~609)。此處所說,乃以不漏物質明點(精液)者為不犯戒--意謂若能不漏泄精液者,則與他人交合修雙身法並不犯戒。
密宗三昧耶戒之犯戒者,若欲清淨,應行如是法:《《清淨犯三昧耶之瑜伽者,如《普賢修法》雲:「犯三昧耶,想心月,心咒變成雜金剛、三昧金剛師,想諸眾生本性淨,當於雜色蓮葉中,由前次第受灌頂。」祥米金剛釋此義謂:「想自心間地輪,上有雜色蓮華,彼上月輪中央,由吽字變成羯摩杵(陽具),上有慷字,變成寶劍,再變為不空成就佛,智慧方便為體(母續之密意及父續之密意為體)。次想一切諸法本性清淨,智慧薩埵(空行母)心間種子放光勸請虛空諸佛放光,出佛眼等天女,手捧寶瓶甘露充滿,為自灌頂,一切微塵悉皆潤澤。」此立自宗:修天為先,依止五甘露等,對治毀犯續中所說護密咒行諸三昧耶,破他派說「溶化自身為不空佛三昧形而受灌頂」。又四百五十論雲:「犯三昧耶還出者,微妙不空金剛輪,心間想業金剛慷,一切皆為自灌頂。」寂靜論師雲:「自修不空成就,想曼陀羅主尊心間有羯摩杵,上有慷字,自受灌頂。」此二隨修一種,能淨輕毀師長等罪,最為重要。》》(21-540~541)
若違三昧耶戒(譬如不信此法、誹謗此法者;或遇男性行者要求合修雙身法,而不肯配合共修之密宗女行者;或遇女性行者需修此法,而拒絕配合共修之男性行者,皆名為犯三昧耶戒者),須以美麗明妃(若上師是女人,則應以英俊勇男)供養上師令悅,方可滅罪,故薩迦派作如是說:《《又若三昧耶違退,補以五空行者為:若違一切三昧耶,則補以金剛空行之正意,於其上行之,即本頌雲:「以五妙欲等令悅等」,其謂「妙欲」者,為所悅欲於意,權立為功德之法。前一「等」字為「外五欲功德」,即供物與資具;後一「等」字為「內五欲功德」,即以嚴飾特殊明妃、獻於上師。於此唯令上師悅,而亦補粗略之三昧耶;若為根本墮戒者,則由令上師悅後,複持灌頂清淨。》》(61-326~327)。宗喀巴亦作是說,初無二意。
又:《大日經》中假冒之「佛」如是言:《《秘密主!如是上首諸如來印,從如來信解生,即同菩薩之標幟,其數無量。又秘密主!乃至身分舉動住止,應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轉眾多言說,應知普是真言。是故秘主!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已發菩提心,應當住如來地,畫漫荼羅;若異此者,同謗諸佛菩薩,越三昧耶,決定墮於惡趣。》》(卷五)。此謂學密法者必須認定:修法壇中上師或自己之一切身口意行,皆是真言密印,神聖不可懷疑,否則即是犯根本戒--違犯三昧耶戒--必墮惡趣,受無量苦。此是密宗《大日經》所說之根本戒。
第六節 生起次第成就方可修習雙身法
學密之人入門,須先學下三部法:所謂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下三部法,屬於生起次第;下三部法學已,方可受密灌及慧灌,乃至合修雙身法,否則即是犯根本戒。宗喀巴雲:《《凡能具足進趣圓滿次第,須有堅固生起次第,此則諸師皆同,如前廣說。《集密本續》十二品雲:「承事智甘露,一切應觀察,此即能修習,一切咒真實。」……攝行論亦說身遠離,並說始從生起次第乃至(男女合修之空樂)雙運,須學前已,方學後後;若無前前身遠離等,後則不生,次第定爾。》》(21-546)
事部及行部主要為禮拜、供養、禮請、持咒、懺悔、歌頌、奉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設曼陀羅壇…等。瑜伽部中有四種最重要之瑜伽:天瑜伽、空瑜伽、風瑜伽、念誦瑜伽。天瑜伽等生起次第修成後,方可修學空瑜伽及風瑜伽…等:《《如於所修天身,能修之三摩地雖有無邊,但至究竟唯是大密金剛持之一部。如是所誦真言雖有無邊,念誦勝利亦無量種,但辨咒有了義不了義,說了義咒即是金剛念誦,故語根本風能得自在。亦唯稱讚金剛念誦為語金剛三摩地,一切念誦此最究竟。如《攝行論》中說如是從生起次第乃至身遠離(於人間之色身不執著)修成(觀想所成之)天身,乃成究竟能誦咒者;即以彼身持誦究竟念誦,於發語風(以寶瓶氣誦種子字)獲得自在,即由風力而能任持引導界等(由寶瓶氣而能引導身中脈氣諸種子字及精液淨分等),故若結合外印(謂身印--明妃也)、然(燃)猛利火(拙火)、溶菩提心,即能任持不墜,滅八十種自性分別,生三空智,證得意金剛三摩地,此後乃得生起幻身。由生圓滿大空智力,乃能入光明一切空。由大空後唯從風心圓滿生起幻身之力,乃能於入一切空後、現證雙運轉身。次由修習雙運轉義,以彼等流而往(住?)佛地。……由是諸入此法修心要者,先當勤修第一次第,生「身遠離」;次當善巧「命力、金剛念誦」,要以修風(風瑜伽)為主。》》(21-552~553)
是故欲修雙身即生成佛法門者,必須先修觀想所成之天瑜伽(觀想廣大天身),而後加修風瑜伽(寶瓶氣)、金剛念誦等,然後始可修習雙身法也。此謂生起次第未完成者,不可修雙運法,否則即成犯「根本戒」,此乃宗喀巴之主張。
是故宗喀巴雲:《《於此深顯無二俱生歡喜圓滿次第之前,當修變化空點,即是修風金剛念誦。此聖派有多差別,說由修此之力,能達一切諸法皆如幻等。於此之前當修密點,即降心間空點(觀想所成之明點)下至密處摩尼(龜頭)任持(生樂而不漏泄),於此點中修能依所依圓滿曼陀羅。於彼主尊心間空點任持其心,及有多種收放(於雙身修法之樂觸中,能將射出之明點--精液--收回)差別。……修心中不壞點(觀想所成之明點)與摩尼中密點(性高潮中已至龜頭即將射出之精液名為密點),及上鼻端之變化點三者,如其次第,是依歡喜、勝喜、離喜而修。又修不壞殊勝點已,如彼隨壞次第修收放者,是俱生喜(於密宗內一般說此為證得究竟佛果)。總之,由前二修空點瑜伽,第三修風瑜伽,以風與點堪能之力,順逆收入、生起光明,數數修習,成辦深顯無二清淨智身,次即由此等流進修其果。》》(21-556~557)。此是宗喀巴所說者。此處等流,非是顯教中所說之等流果,乃是密宗自己所認為之等流果,迥異顯宗所說故。
下三部須在十六世內修完,然後進入無上瑜伽;若十六世中未曾修完下三部諸行,則不得修學雙身合修之即身成佛法門;此時就必須知曉金剛界與胎藏界之道理:《《必須懂得這個瑜伽部,頭一個金剛界與胎藏界;兩個要瑜伽的,他才能夠成佛啊!……胎藏界等於女人的蓮花(陰戶),金剛界就等於男的杵(陽具);到了無上瑜伽的時候,金剛與胎藏瑜伽,就是杵蓮相合,就是修雙身法。蓮花代表大悲,杵代表大智。杵發出的白菩提(精液)又有大悲,蓮花裏頭發出的紅菩提(淫液)又有大智,紅白要和合--紅裏頭有白、白裏頭有紅。》》(32-219、220)
《《生起次第修本尊觀有三個條件:一個條件是佛慢,一個條件是明顯,一個條件是要堅固持久。……然後再修佛風啊!你看那個氣息欄內各項的進步,他就不同了;起初的氣息都是外息啊,外面的空氣啊。後來修命氣,就有內息了。這個佛風就是密息,密息是從佛風裏頭出來的。密息就是禪息。……密息才是在中脈裏的,外息就在鼻孔裏頭及肺裏頭。……佛風往來總要經過中脈,才是佛風。修佛風的人,若沒有達到中脈,他還是不算是佛風啊!隻是觀想的中脈,那都不行哪!要實實在在的開了中脈才算。硬是有開了中脈的相,開了中脈的相就不同啊,見到無雲晴空才是中脈真正打開了。》》(32-122~123)
修成明點與佛風(寶瓶氣)之後,能將明點自由提降,然後才可以受秘密灌頂,及修學無上瑜伽之樂空雙運,否則即是違犯密宗之根本戒,「須下地獄受苦」。因為若未修成明點及佛風之自由提降者,無力於雙身合修之中、由對方提取明點之淨分或濁分,隻是藉詞與別人邪淫而已,所以說為犯戒。
第七節 迂回曲折離奇之密法
密宗之修行法門,極為迂回、曲折、離奇,複又曠日廢時。迂回曲折者謂:真正「成佛之道」,其法之首要,在於證知自己之第八識實相心(即是未來佛地之真如心),證得之後,修道之次第皆可按部就班一一完成;然密宗之修行法門,須於外道所修之世間法中--天瑜伽及脈氣明點等皆是外道所修之世間法--廣作種種修行,然後方可正式修學密法;及至正式修學密法之時,所修之法卻是男女雙身淫樂之修法,與佛法完全無關,皆墮意識層次之中故,皆與佛菩提道及解脫道無關故。而密宗所證之第八阿賴耶識,隻是觀想所得之明點,並非真正之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有時密宗上師所說如來藏雖非明點,而是心,然卻仍是意識之變相故;所說所修迂回而不能及於佛道故。
離奇者謂:明空雙運之大手印無上瑜伽,實是意識境界,與真如佛性無關,乃竟倡言如是所證為佛地之真如。複謂樂空雙運之無上瑜伽事業手印,名為能使人即身成佛之無上密法;然而觀其所證得之空樂不二境界,仍是意識境界,尚且未曾證得因地之如來藏,何能證得佛地真如?乃竟妄稱即身即生成佛,如是密宗之修行法門,荒唐離奇之至。
複有離奇者,謂密經說:觀想心中出現月輪,即認彼月輪為自己之真實心:《《…時菩薩白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遍知已。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一切如來鹹告言:「善男子!心自性光明,猶如遍修功用,隨作隨獲;亦如素衣染色,隨染隨成。」時一切如來為令自性光明心智豐盛故,複敕彼菩薩言:「唵菩提質多畝怛波娜夜弭」,以此性成就真言,令發菩提心。時彼菩薩複從一切如來承旨,發菩提心已,作是言:「如彼月輪形,我亦如月輪形見。」一切如來告言:「汝已發一切如來普賢心,獲得齊等金剛堅固,善住此一切如來普賢發心。於自心月輪思惟金剛形,……。」……時金剛界菩薩摩訶薩白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見一切如來為自身。」一切如來複告言:「是故菩薩摩訶薩!一切薩埵金剛,具一切形成就,觀自身佛形。以此自性成就真言,隨意而誦:唵也他薩婆怛多薩怛他唅。」作是言已,金剛界菩薩摩訶薩現證自身如來。盡禮一切如來已,白言:「唯願世尊諸如來加持於我,令此現證菩提堅固。」作是語已,一切如來入金剛界如來彼薩埵金剛中,時(金剛界菩薩所成之)世尊金剛界如來,當彼剎那頃現證等覺一切如來平等智,入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證一切如來法平等智自性清淨,則成一切如來平等自性光明智藏如來、應供、正遍知。》》(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卷上)
如是以觀想所得之月輪作為真實心,此觀若真者,則應真心有形有相,則違佛教示;由此密經之「如來」開示,可知此經之如來非是佛教之如來,真正之如來必不作如是未見道者所說之語也。複於「自心月輪」中,見一切如來之身等同自身,然後念一句咒語之後,金剛界菩薩便「現證自身如來,證得佛地之智慧」。非唯《金剛頂經》作如是妄言;《大日經》中亦如是說,俱說觀想本尊成佛已,則自身即已成佛;然究其實,連七住位菩薩所證得之第八識如來藏何在?都不能知,如此而可言已成究竟佛者,著實荒唐無比,絕非佛法;而諸密宗行者信彼密經諸言,愚癡乃爾!由是故說密宗之觀想修行法門,極為荒唐離奇。
曠日廢時者,謂密宗所修之前行法、加行法,念誦諸咒動輒十萬百萬遍,費時甚多;如宗喀巴雲:《《修此六尊於取寶藏取精華時,心咒誦一億遍,心中心咒誦三億等。所誦什一而作護摩。釋論謂此,依於圓滿世說。所引經論亦說「言持誦一億二億等者,是依圓滿世說,故當誦二倍等。」此說顯是修悉地時。》》(21-171)。而其儀軌極繁,修學費時;咒語極多,皆須一一記憶之;觀想之法繁雜,種類甚多,修觀往往費時多年。修練氣功亦複曠日廢時,所須供物及壇場環境,皆須費時籌措;最後階段之雙身修法所須明妃佛母,複須有諸因緣,方可得之,並非一切異性皆可請來合修,唯除自身已成就生起分。
而雙身修法之第三灌頂,亦須覓取上師中意之明妃(或勇父),方能具足第三灌之條件,方能修學「即身成佛」之雙身修法,此亦不易成辦;第因此時民智已開,學人大多知此修法非真佛法,是故欲覓明妃(或勇父)亦非易事。若以金錢換請風塵中女人為明妃(或以星期五餐廳之男公關為勇父而與女上師合作)者,又恐上師畏懼感染愛滋病、而不肯應命,是故當今之世、之時、之地,欲得成就第三秘密灌頂者,亦大不易也。是故今時密宗上師之為人作密灌、第四灌者,亦多僅依儀式為之,多未真行密灌四灌。而密宗之修行法門,其內涵及次第極為繁雜,然而「如法」成辦、努力修行所得之法,仍與佛道完全無關,隻成外道性樂之遊戲消遣爾。
又以無關佛法之外道法修證等有為法境界,擅自配置佛法中之修證果位。如蓮花生大師對於無上瑜伽之樂空雙運,如是開示雲:《《…又樂與六度相配者,佛父母由本尊明顯圓滿資糧,是為佈施;明點(精液)如命防護(令不漏泄),是為持戒清淨;諸苦所顯皆樂,為忍辱;於彼義安住,為禪定;於樂不疲不怠,為精進;樂自了知,通達空樂無二,為智慧。 與四灌相配:父母本尊明顯,為瓶灌;脈內明點動搖,暖生起,為密灌;清淨能取,執粗細分別,為三灌;離心智慧大樂顯現,為四灌。 與三戒相配:(樂觸)剎那不斷,為別解脫戒;樂為他(人而修)故,為菩薩戒;自生本尊明顯,不越空樂大樂智慧,為密宗戒。 樂與四道相配:發心已,自他本尊明顯,大樂智上遊戲,為圓滿資糧道;佛父母平等住,現證空樂,此為見道;能所修無執著,此為修道;此之本體(明體)離心所作,為無學道(為究竟成佛)。》》(34-557)
如是而謂已證見道、成地上菩薩、乃至成佛等,極為荒唐,完全悖離真正之佛法,故說離奇;而諸密宗古今祖師,竟然以此離奇之密法而貶抑顯宗之真修實證,不應正理也。由上所舉證,密宗之即身成佛法門,如是迂回、離奇、曲折、荒唐,與佛法修證完全無關,而誇言更勝於 釋迦佛所弘之法,而言愈後愈勝妙之法,而言更勝於顯教之法者,真乃妄語也。
第八節 修證雙身法之淫樂為密宗之中心思想
密宗之修行法門,始自結緣灌頂、皈依之因灌、瓶灌,中及上師相應法之觀想、明點之觀想、天瑜伽觀想、氣功修練,末至無上瑜伽之即身成佛法門,皆以修證雙身修法之淫樂為其中心思想,以此邪見而前後一以貫之,絕非真正之佛法也;於第二章起,將逐一舉例而辨正之。如是邪謬之觀念與修行法門,其實乃從婆羅門教諸教派之性力派中搜集而來,然後高推為釋迦世尊所未曾說之至高無上、即身成佛法門,美名為法身佛所說之「果地修行法門」;所說悉皆言不及義--不能說到第一義諦。
如是邪見,佛於《楞嚴經》中早已預破:《《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墮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先佛如來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卷六)
密宗之修行法門與知見初始即錯--自四皈依…乃至最後之無上瑜伽--一向皆以淫樂之男女雙身合修之法為其中心思想、為其正修之法;至於最末之修證,則墮外道境界及大妄語業中,無有一法與佛法相關,絕非佛教也。凡欲修學佛法之解脫道及佛菩提道者,務必謹慎明辨之,以免舍報時,因於破戒及破壞佛教正法之重罪,而於未來無量世中受諸尤重純苦長劫重報,悔之莫及也。
(本節未完,待續於第二輯中。全部四輯,於公元2002/1/5完稿,2002/2/9淩晨3.30潤飾完竣。)
第二輯-摘錄精華篇
第八章 灌 頂
第一節 灌頂略說
第一節中略說灌頂。灌頂是修學密法之道基,故學密者須先受灌頂,方可修習密法。如宗喀巴於《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云:《《無上瑜伽(樂空雙運之雙身修法)正所化機,謂如前說已修共道、淨治相續大乘種性,是大乘中具足最勝種性大堪能者,由大悲心發動意故,成就猛利欲樂、急願成佛,欲入無上瑜伽法門速急成佛,必須無倒了知續義,善學二種次第及諸密行。》》(21-154)
宗喀巴意謂:欲學密宗之道者,必須先從密宗上師受灌頂,作為「淨治相續大乘種性」,而後方可修習密宗所傳之無上瑜伽雙身修法,故說灌頂是修學密法之道基;猶如欲入學校學習諸法之前,須先身體檢查及註冊之意也。
灌頂前,師弟之間須互相觀察,若師弟之間皆覺有緣而能與密法相應者,方行灌頂之事:《《師長若不觀察弟子法器,隨人而灌頂者,非法器者不能守護三昧耶故(不能守護雙身修法之「等至」密意故),現(在)後(時)俱損。故為非器宣說(灌頂諸事者)生多過失,犯三昧耶,遠離成就,招諸魔害。弟子若不觀察師相,隨從何人即受灌頂,為彼邪師所欺,不能守護經說上師諸三昧耶斷壞成就,招諸魔害、生多過患,故應互善觀察。》》(21-160、163)
此說上師欲傳灌頂法者,必須先觀察弟子之根性是否適合受學密宗之道?若不先觀察、便予傳授灌頂者,則弟子若非密宗之正機,恐將來不能守護密宗之雙身法「秘密法義」而予洩漏,則將妨礙密宗法道之弘傳,則現在及後時,師徒俱損。故上師必須先觀察弟子是否適合修學密宗之法道?若不適合者,即不可為其灌頂。弟子欲受灌頂之前,亦須先觀察彼上師是否為密宗內之真正上師?否則被「不學無術」之人所欺,所學即非真正密宗之法也。由是故說欲成師徒之緣以前,雙方皆須先互觀察,而後方可決定是否舉行灌頂法事。
在傳統密宗之內,灌頂之事有時極其慎重,乃至有觀察至十二年者:《《金剛鬘經第二品云:「如摩瑩觀寶,煉治而觀金,如是十二年,應善觀弟子。故應一切時,如是互觀察,不爾生魔礙,招苦壞成就。」又五十四品云:「猶如獅子乳,不應注瓦器,如是大瑜伽,非器不應與。弟子剎那歿,現後俱受損;非器施教授,師長壞成就。」》》(21-160~161)
如此鄭重其事者,乃因不願密宗雙身法之「密法」被外界所悉,以免密宗之法道被真證道者所破也。密宗之道其實無有深妙佛法可言,唯是世間欲樂之法,冠以佛法名相,再予渲染高推為至高無上之佛法秘密修證,誑人為最高層次、最究竟之「佛法」,以迷惑眾生而已。以無佛法上之實質修證故,不許為外人所知,以免被外人所破--如今時之為平實所破。是故上師對於弟子之是否適合修密?是否能保守秘密?皆須謹慎觀察,以免密法外洩而遭破斥。
然而今時之台灣密宗,不論從尼泊爾或印度達賴、其他教派所派來者,或從他地來者,至台灣已,傳灌頂時,皆已形式化:唯將法器高舉示現與受灌者觀見,便認作已灌頂完成。如傳寶冠灌頂、金剛杵灌頂、鈴灌頂、瓶灌頂……等,悉皆唱誦咒語…等後,便以法器舉高、向諸多受灌者左右舉示,便認作已灌頂完成;如是灌頂,已成形式化之舉--成為偷工減料之灌頂,並無灌頂之實質,皆非依於密法而「如法」灌頂者。本書中所說之灌頂者,乃是依密續所說「如法」而灌者;若有在台之密宗行者所受灌頂,異於本書中所說者,當知彼是未曾「如法」受灌頂者,當依本書所舉為準,全依密宗之密續據實而言故。
灌頂之法主要有五種:一者因灌。欲為人灌頂之上師,於因灌之種種皆須先行了知,然後方可為人傳授灌頂。宗喀巴云:《《於灌頂儀軌支分中,護摩與資糧輪儀軌,及修彼時所需咒師之相、鈴杵、大小油杓、骷髏杖等,應如何製?製後如何持用等,皆應了知。如是由灌頂力,成為法器。善護諸三昧耶,聞思教義、決擇修習。上者現法即能成佛,中者於餘有情起中有位而得成佛,下者轉生乃能成佛。》》(21-156)
此段文中所謂之成佛者,實與顯教所言成佛之內涵,大異其趣,並非顯教所言之成佛也,唯是密宗獨有之「成佛」境界,乃是妄想之「成佛」境界,後自言之,此暫勿述。欲受灌頂之前,弟子應先承事上師,令上師心得歡喜,而後為之傳授灌頂法。
今者密宗諸法王上師來台灣為人傳授灌頂者,多未如是慎重其事,僅由此地之邀請者主其事,於法壇建成後,便依期而為大眾灌頂。灌頂之時,既未觀察受灌者是否適合修學密宗之根器,亦未為諸受灌頂者說明灌頂之意旨,亦未向諸受灌頂者言其灌頂後所應修學密法之主旨所在--雙身法之意旨,更未依密續之規定而為諸人灌頂,是故今時密宗諸師之來台為人灌頂者,主要用意在於與人結緣、收受供養,以備其國外道場之需而已,並無灌頂之實質意涵,故多數唯名「結緣灌頂」。
正式之因灌者,必須為受灌頂者說明灌頂之意義,並大略說明即身成佛法門之「殊勝」,令學者生起歡喜信樂之心;起歡喜信樂之心已,再為略說雙身合修即身成佛法門之主要精神所在,然後上師方為弟子傳授灌頂之法,正式灌頂。
二者瓶灌,三者密灌,四者慧灌,五者第四灌,詳後第二節起一一詳述。密宗之《結合經》則說唯有四灌,故云:「灌頂有四種,初謂瓶灌頂,密灌頂第二,第三謂智慧,第四亦如是。」
因灌及瓶灌屬於生起次第,有次第性;有時因灌與瓶灌合併舉行。茲依如法正式之灌頂而略述之:
因灌有三大主要內涵須知:一為壇城,次為灌頂之內涵,三為:因灌「所能清淨者是何垢染」?
首先建立壇城,安立圓滿無餘本尊座:《《依初瓶灌,佛座於中央,菩薩座於內周;二明妃中:智慧明妃於中央,實體明妃於座左;天女座示以一味之式於內周,忿怒男女座於外周,如吉祥勝樂三十七尊或密集三十二尊安立,當如是知。》》(61-181~196)
次須造作彩繪壇城,於彩繪壇城中,上師行十一法而授予弟子:《《得瓶灌之十一種,即水、寶冠、杵、鈴、名、禁行、金剛上師灌等七,爰及隨允加持、記別、勸慰、讚頌(原註:安慰、授記、慶幸、演法)此四後增。》》(61-192)
此灌頂者,通常名為水灌頂,如宗喀巴所云建壇、供養師長、祈請、沐浴、誦甘露咒、火供…等後:《《師長次(觀想)於自心種子放光,迎請無邊處所諸佛明妃(此等諸「佛」與明妃皆是雙身交合受樂之相)於前虛空中住,奉供養後,請為弟子灌頂,白云:「金剛持於佛,為救眾生故,傳德生灌頂,亦如是傳此。」……
水灌頂前觀想次第:謂想諸如來佛眼明妃充滿虛空,彼等於弟子上執持傘蓋幢幡衣服,歌舞作樂,雨眾妙花,手略傾斜執持充滿菩提心甘露(淫液)之白瓶,為從佛母蓮華(從明妃下體)初出(而為)弟子灌(入其)頂。時色金剛母等唱吉祥云:「諸吉祥住眾生心,一切體性勝部主,生諸有情大安樂,今灌汝頂最吉祥。圓滿眾德若金山,三世依怙淨三垢,佛眼廣長如蓮華,汝今寂滅最吉祥。彼說妙法不動搖,遍揚三世人天供,勝法恒令眾生寂,汝今寂滅最吉祥。多聞正法多吉祥,人天修羅供養處,僧白眾尊慚德本,汝今寂滅最吉祥。」》》(21-356~358)
《大日經》中則唯說有三灌,不說四灌:《《灌頂有三種,佛子至心聽:若祕印方便,則離於作業,是名初勝法,如來所灌頂。所謂第二者,令起作眾事;第三以心授,悉離於時方。令尊歡喜故,如所說應作。現前佛灌頂,是則最殊勝。》》(《大正藏》18冊第33頁上欄)
薩迦派之密灌、慧灌、第四灌則皆屬於圓滿次第,非生起次第所攝。薩迦派認為經由密灌、慧灌、第四灌之灌頂及修行,可以證得佛果,故說為圓滿次第。如彼派之《道果--金剛句偈註》中所言,謂瓶灌可證得初地至六地之化身果德,密灌可證得七地至十地之果德,慧灌可證得十一地至十二地之果德,第四灌可以究竟成佛,證得法界體性身。如是所言,可自參酌彼書中一九九頁至二九四頁所說,此不舉述。然彼密宗所言之諸地佛地果德,及所證之化身、報身、法身等,皆與顯教之佛經聖教量所言者不同,乃是密宗自己所發明之諸地佛地果德及三身果報,非是佛教中所說者,後當別行敘述,此處暫表不論。
灌頂有四種故上師亦有四種:外斷增綺上師、內顯自生智上師、密顯俱生智上師、究竟顯諸法極淨實相上師。由諸上師自身所證密宗法門之深淺有別,故所能為人授灌頂之層次亦有差別;是故有能為人傳授因灌、瓶灌者,有能為人傳授慧灌者,乃至有能為人具足傳授四種灌頂者,故說上師亦有四種層次差別。
一般而言,水灌頂、瓶灌頂之上師,稱為外上師,皆屬於生起次第之灌頂故;其後之三種灌頂上師則稱為內上師,皆屬於圓滿次第之灌頂故。內上師又分為「內、密、究竟」三種。密灌上師已於身脈中所觀想之脈字及雙身本尊明妃等像,較前外上師所觀者微細而更隱蔽,故名內上師。
慧灌之上師稱為密上師,謂此密灌之上師,所修證之種字及「界(界謂精液)」之淨分(淨分亦名清淨現分,詳後第二節陳述),於其脈字中極為隱密,如秘密般之難為一般人所了知,故名為密。第四密灌之上師又稱為「究竟上師」,此因其所觀修之中脈種子字等已能遍其身分,「且能灌三界甘露雨之藏智氣為其所淨基之究竟故,又其有能淨一切灌頂、道、見、宗趣、果等各四層之涵義」,而能通達究竟,故名究竟上師。
薩迦派所修密法之道,共有二十法:分為四大部分,即是瓶灌、密灌、慧灌、第四灌,每一灌各有道、見、宗趣、臨終、果等五法,是故總有二十法。讀者欲知其詳,可逕閱薩迦派之《道果--金剛句偈註》,此處略而不述。總之,灌頂是進入密宗修學密法之必要歷程,若未入灌頂壇受灌頂而修學密法者,所修密法「不能成就」,故說拜師灌頂乃是學密法者必經之途。
第二節 瓶 灌 頂
因灌頂之瓶灌中,尚有外內灌頂之分,第一節所說者為外灌頂。內灌頂者:上師於觀想自心種子字放光而召請諸佛各抱明妃(此是密宗所說之報身佛形像,皆是抱著明妃之雙身交合受樂像)於自己之前面虛空中安住,復觀想以諸種世樂供養之後,復應觀想甘露,以所觀想之甘露而為弟子灌頂:《《…水生為不動佛,召入智尊;寶鎧更說彼化為水,故諸瓶水先為灑淨,變成吽字,次後由彼變成金剛吽字莊嚴,再從彼生不動。次以自心種子放光召入智慧薩埵,奉供養後仍變為水。次鬘論說:如來溶化為先,次將弟子召入口中而為灌頂。寶鎧所說次第雖異,然於實行為易,當如彼說而作。先召弟子入自口中,從金剛路(從自己之尿道)出住明妃蓮華(出住於明妃之陰戶)之中。次想弟子剎那空後,先生為吽,次為金剛,吽字莊嚴生為不動尊及明妃。由與智慧薩埵無別故召入智尊。次諸如來明妃等至(諸「如來」皆與所抱明妃行淫、生起淫樂而至高潮,名為入等至),大貪(貪受射精性高潮之貪、或對第四喜之貪)溶化,從毗盧門灌入(自己之)頂(門)中,隨金剛路出菩提心(再從自己之尿道流出菩提心--流出與明妃淫液混合後之精液),而為蓮華之上生,為(觀想所成之)天身弟子灌頂。》》(21-356~357)
如是灌頂皆依觀想而作灌頂,不現於外相,不見有外相之水灌頂,層次雖同於瓶灌,但別立灌頂名為內灌頂。此即是密宗內灌頂時,上師之觀想法。一般而言,密宗行者認為能受此灌頂者,較諸一般所受之水灌頂為勝。
然清淨現分之上師,謂「如來位時身語意三無漏莊嚴輪清淨現分」。此乃從果立名,若從因地而言,由功德之勝劣不同而有四種差異:1、外形相善逝:《《由二種資糧之道而善逝者,初修瓶灌及相屬之道、生起次第外相時,下品由自心間種子字放光,迎請本尊與上師不異之相,於面前虛空而供養之;上品由外內生起次第之一百五十七尊具光明相而安住,其由灌頂至種性之主印可之間為福德資糧,由其所依而生之禪定為智慧資糧。綜其之:由修外相生起次第而生殊勝化身。(61-164)》》 2、內密咒善逝:《《由內中脈短阿字之道而善逝者,修密灌及相屬之道、自加持旃陀離火時,下品時三種淨治,上品心氣和合於臍間之脈輪短阿處,逆行上於中其中脈者為之。綜其之:由修內旃陀離火自加持乃生圓滿報身。(61-165)》》 3、密灌善逝:《《由佛父佛母之宮而善逝者,修智慧灌及相屬之道、壇城輪時,下品之加持自他手印,上品之心氣集攝運行於佛母蓮宮中(集攝運行於明妃之下體中)。綜其之:由修他身而證法身。(61-165)》》 4、究竟實相善逝:《《由三解脫門之道而善逝者,修四灌及相屬之道、金剛波浪道時,下品由加持具蓮女(具蓮女詳第九章中說明)後持之,上品之心氣集攝於具蓮女勝蕊處(上品是將自己之心氣集攝於具蓮女之子宮頸或陰蒂),清淨方便相續、清淨慧相續、清淨於各別之剎那上,凝堅其右能持、左能持、中脈能所二執無二之三波浪道,於三解脫門之道而善逝之。綜其之:修金剛波浪道證體性身。(61-165~166)》》
如是四種清淨現分(淨分)之境界,函蓋密宗四種成佛差別,由最初之「外形相善逝」成佛,至究竟地之「究竟實相善逝」成佛境界。然而如是成佛之境界,皆未證得第八識,皆未能真解般若之總相智,更未能知般若之別相智,至於地上菩薩方有之道種智及佛地之一切種智,更無論矣。如是完全不知不證般若者,卻自狂言已經成佛、狂言能令人即身成佛,荒唐之至。
密宗以為如是灌頂可以清淨染垢,是故有時行者樂於重複受上師灌頂;然而密宗諸師所言灌頂時能斷之見惑、思惑,乃至餘諸惑等,皆非佛法中所言之見惑、思惑…等,是故灌頂之法,不論如何增益重受之,皆與佛法之斷惑證智無關,修學佛法者,應須有正確之認知。
灌頂復有四種:冠灌頂、金剛灌頂、鈴灌頂、名灌頂。
冠灌頂者:《《祈請師長之後,想弟子由盎字及寶、什字及蓮、康字及劍、嗡字及輪,依三段法生為寶生乃至毗盧,皆如前修。灌頂之物亦爾。冠灌頂物,謂用金及布等所作之五佛冠,弟子之部主居中。在首中央(額)兩側、頂心、腦後,如其次第,念誦「嗡斑拶達底穴曰阿毗懇拶吽。」「嗡薩縛達塔白達薩埵班即阿毗懇拶種。」「嗡惹那班即阿毗懇拶阿。」「嗡達摩班即阿毗懇拶什。」「嗡迦摩班即阿毗懇拶掌。」誦此五真言而戴於頭上。》》(21-359)
金剛灌頂者:《《先誦「灌頂大金剛」頌。並誦「諸佛杵灌頂,今為汝灌頂,此即一切佛,為修取金剛。」以金剛杵觸弟子心間喉處頭上,授右手中。《真實光明論》釋此頌義,謂一切諸佛今為汝傳金剛灌頂,故汝應取受此金剛。以菩提心為杵(以菩提心即是陽具),智慧為鈴(智慧即是陰戶),金剛灌頂即是金剛智灌頂故(金剛灌頂即是雙身法之智灌頂故)。以此金剛灌頂,即與空性不離之菩提心自性,故是一切佛之灌頂。應受之理,謂此金剛是一切佛之體,為得彼而修彼,故汝應受。》》(21-360)。
鈴灌頂者:《《將鈴授弟子左手中,令手持鈴杵作(佛父佛母坐姿交合)抱持狀,先誦「灌頂大金剛」等,次誦幕經第四所說「嗡班拶阿底跋底當,阿毗懇拶彌,底叉班拶三昧耶當。」次令誦云「嗡班拶根枳痾痾,世尊攝授我,願正親近我。」》》(21-360~361)
名灌頂者:《《手執鈴杵置弟子頂,先誦「灌頂大金剛」等,及幕經第四品所說「嗡班拶薩埵當,阿毗懇拶彌,班拶那摩阿毗克迦達。」次隨投花所中本尊種性之名,喚瞋恚金剛或痴金剛等,傳毗盧遮那本性之灌頂。依於六部立男女名,廣如鬘論應知。》》(21-362)
於最後之金剛灌頂及鈴灌頂,大多同時傳金剛三昧耶、金剛禁行、鈴三昧耶之文,作為金剛阿闍梨之禁行;亦有於鈴灌頂後,名灌頂前,同時傳「印三昧耶」者,亦有同時傳阿闍梨灌頂者。
亦有於此後四灌頂之後各傳一水灌頂者,因《《此等皆有瓶事隨行而名為瓶灌頂故。鬘論亦說一切皆有如來與明妃持瓶灌頂故,從水至阿闍梨六種,同名瓶灌頂故。》》(21-362)
灌頂之觀想及儀軌:水灌頂有三種,宗喀巴云:《《次水灌頂略有三法,謂從尊勝等瓶(詳後第九章各節所說)各取少水,注於顱盃或螺盃內,作水灌頂。或先以尊勝瓶,次以四如來瓶,次以四天女瓶,隨所有曼陀羅諸瓶而為灌頂。若唯一灌頂瓶,則於尊勝瓶中不動體性之菩提心甘露,以右手執杵取瓶上華枝略取瓶水,隨金剛端流注灌頂。誦云:「灌頂大金剛,三界皆敬禮,金剛三密生,諸佛前授與。嗡啊班拶鄔答迦,阿毗懇拶吽,蘇惹達當阿吭。」》》(21-358)
學人若求受密宗之灌頂者,於瓶灌之意義應先了知,而後方受;萬勿於未知之前便求受之、或隨人受之,以免種下自己所不願樂之邪教法緣:《《初灌那個瓶水啊,那個裡頭究竟是什麼水?這個水是甚麼意思?大灌頂時,光是這個瓶子裡頭啊,師父頭一天就忙一天啊!他就要把這瓶子裡頭的水,統統要(觀想)變成這個本尊的甘露啊(變成本尊受樂所出生的淫液)!瓶上頭要按個小杵,以五色線連到他的心,他(觀想)將他的心光放進瓶去,還要(觀想)引到諸佛果位上的光到裡頭下去。然後才他自己吃,他自己要見到本尊,得到許可,說你可以灌這個頂--現在我許可你灌這個頂。……初灌,這個瓶灌的水,先要這樣加持。加持後的這個水,要曉得想到這個是甘露。無上瑜伽部,都是要有佛父佛母在瓶子裡頭協同雙運(皆須有「佛」及明妃在瓶內共同交媾),然後滴出甘露(然後流出淫液成為灌頂用之甘露)啊。好比有些人對於這個事情根本不相信,那麼他就根本不會得灌。譬如像這個最有名的德國人,他做個喇嘛樣,他就是喇嘛迦溫達,很有名,還著過書。他連這個五肉五甘露都不知道。我解釋這個五甘露啊!我說這個大香就是屎、小香就是尿;他說:「啊?為甚麼要吃這些邋遢東西啊?」他還懷疑。我說你就根本沒有得灌,你根本不曉得五肉五甘露這個重要的意思。那麼你自己都沒有得到過灌頂,你還著什麼書啊?還講什麼名堂呢?還說喔:「這樣骯髒的東西為甚麼要加?」你根本就沒得信心啊!他硬是要(他必須要)想到那個瓶子裡頭是「父佛母佛」在裡頭交媾,然後他們交媾裡頭流出來的甘露(淫液),那個才叫做紅菩提、白菩提;要有這個紅菩提、白菩提,然後這個灌頂就是從這個地方產生的了。我們由父精母血是產生人了。我們要有了白菩提、紅菩提那個甘露呢,我們就能夠產生佛啊!》》(32-298、299)
所以灌頂時之瓶水,必須先由上師修觀想法,觀想報身佛(雙身像之「佛」及所抱明妃)在瓶中交媾,生起淫樂而洩出雙方混合之淫液,墮入瓶中,名為甘露。上師修此觀想完成之後,再取來為密宗行者灌頂,如此方能得灌,否則不能得灌,則不能成為已入門之密宗行者。學佛者應先了知灌頂之意義後,再作決定--是否要受密宗灌頂。由是理論觀之,密宗可說是從始至終皆以樂空雙運作為成佛之根本思想也;有智之人聞已,自今當知邪正而自取捨,方是有智之人也。
以上所言乃依師灌頂,若修自授灌頂,則須觀時辰:《《修自授灌頂的時候,要看你是甚麼灌?如果是護法的自授灌頂,就是晚上。如果是師父的自授灌頂,是在早晨;本尊就是上午,空行母就是下午。(32-261)》》以上說一般之瓶灌,下說道灌。
第三節 道灌頂
道灌頂有四:瓶灌、密灌、慧灌、第四灌。
先說第一目--瓶灌:欲行道灌頂者,當先修身壇城:《《修身壇城者,先圓修靜慮支:觀自心間種子字放光,迎請金剛黑魯嘎(忿怒尊)於面前虛空中,與上師相無異,對其獻外、內、密(密供詳第十三章懷法)、實相(實相供詳第十三章懷法)等供養,及強烈敬禮等,復融入自身,如舉燈破闇,身壇城清晰而立,所依亦明晰而立。》》(61-200)
如是觀想已,次修守護輪:《《觀自身頂門種種金剛杵,足金剛地基,肋骨金剛牆垣,皮膚金剛帳幕及華蓋,汗毛箭網,指爪極熾燃火焰,於越量宮中、其所依身之足底風,三叉處火,肚腹水,心間土,脊柱須彌山,身壇城為等邊四方四隅,心四脈四門,八支節為八柱,眼五色簷,鼻寶石磚瓦,齒半瓔珞,唇舌欲樂作用,耳牌坊,所依之壇城清晰光明而顯。》》(61-200)
由修如是道、可得三種體性見:《《實修道所出之三體性見為:現類體性見,空類體性見,雙運體性見。……其本身實修行法為:能依及所依之身壇城光明而立,依次得心間意金剛宮殿之本尊容顏壇城,或觀紅色之第三智慧眼緩緩而動,於其上者專注鬆緩而觀,若顯若晦,二皆盡斷,其後如前述而修。由專一覺明攝意於智眼處時,以智眼而轉遣無明,以覺明清晰而執時,為「無明相所顛倒之有法」。當於其時,二種分別悉皆不入,不獨慧眼光明,及其他本尊與壇城等。其遮遣輪涅一切分別,謂「離遍計執意之性相」者,此為擇定離一等之類不生之法性亦非,本淨之自性清淨法性亦非,謂「瑜伽士無分別覺受之識明晰升現法性」。此為以遮遣所破無明相與遍計執意之二種分別,由斷治門而安立有法及法性。又,所謂「執持覺明有法,生無分別法性」者,亦由能立所立門而安立。復次唯以執持明覺而生無分別,唯生無分別現前為明覺,謂「體性為一」。至若謂「以其用相異」者,由執明覺門而立有法,若於其時,以其他分別尋伺而空者,乃由生無分別之門而立法性。以其(現類體性見)輕易能持,依次生外內能依所依之壇城本尊而無餘,或集攝情器世間之所現一切實有中,於前述見地之智能完全生起者,謂之「現類體性見」。空類體性見:於眼等之一切對境上,悉皆不迷,僅空之覺受朗然明照,其所謂以空類之覺明而執持之法性等,悉與前相同。雙運體性見:心住於眼等之時,所修之境亦不生,空之覺受亦不至,覺受有煙、陽焰、如來之於眼前升起時,是謂「雙運」,以其非所成於外境,亦非能成於欲想之由,故非實;然其就所升起覺之相而亦非虛,故謂非實非虛。為其所緣對境雙運,彼所緣之了知者,謂「雙運體性」。…》》(61-204~206)
如是現類體性見,乃是認為覺知心於修觀之時,心無妄想雜念,住於覺明之境中,執持此明覺之心體能生明覺之境,復又不於諸法生起分別,此時之覺知心與明覺之境為一,體性不二,故名證得現類體性見,如是名為已發起「見地」;依密宗之道,發起「見地」者即是「初地菩薩」。然而如是菩薩其實完全不知見地為何物?此謂初地之見地乃是第八識之如來藏種智之智慧;此智要由七住位之證得第八識體而得總相智,然後熏修般若系列諸經而起別相智、或依真善知識熏修般若之別相智,圓成賢位之般若智後,再隨善知識進修一切種智--楞伽經所說之八識心王法、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五法、三自性、二種無我法,具足修此已,然後得成通達位之見地。今觀密宗之「現類體性見」所證之智,完全不知不解第八識性,完全未曾觸證第八識體,而言由此「現類體性見」能證得見地,無有是處也。
復次,空類體性見所言者,唯是意識覺知心不迷於境,只住持於覺知心「空」之覺受中,保持其朗然獨照之空明境界,其實際「修證」仍然未曾觸證第八識心--空性,仍不得言其已具大乘見道功德也。又未斷除「覺知心常住不壞」之我見,亦是未得聲聞法見道功德者。
而「雙運體性見」之言「非實非虛」者,乃是誤解佛法者言。覺知心一向是意識心,意識心本是虛妄法,四阿含諸經中、佛說是心為常見外道之「常不壞我」,般若系列諸經中說之為有相之虛妄法,第三法輪諸唯識經中佛說之為「依他起性心」,仍是虛妄法;而密宗以此意識心之體空無色質而名之為空性心,以此意識心雙運於明覺之境中,謂為雙運體性見之證得,謂此能獲得初地至六地之果證,並獲得初地至六地之化身果報(詳61-523~535),其實無稽,不符佛法也。豈有未證得七住位所得第八識性之般若總相智者,能得其上之初地乃至六地智慧者?無斯理也。是故此處所謂道灌頂所能獲得之佛法修證功德,乃是無稽之談也。
密宗更言由是道灌頂所獲之現類體性見、空類體性見、雙運體性見,能令密宗行者證得六地之輪涅無別見,亦是虛妄想也:《《(道灌頂之)宗趣:為出世間道中瓶灌六地之輪涅無別見者:其三千世界納一芥子而無大小,穿牆透壁而無留礙,令河逆流,定執日月,能一變為多,亦由多變為一等。》》(61-207)
此說非實,謂密宗諸師之曾受道灌頂者,多如牛毛,而仍無一人能得如此段文中所述之作種種神變,故知所言虛妄不實。若是唯能於自己覺知心中作如是神變者,此乃想像觀,非真有其實質,純是內相分爾,亦於佛道之修證完全無益,修之何用?復次,輪迴與涅槃無二者,唯是第八識如來藏之所住境界,非是覺知心之所住也。此謂第八識心自無始劫來,不曾有滅,故不曾有生,不生不滅故名輪迴與涅槃不二。
復次,第八識心自無始劫來不於三界六塵萬法相應而起貪厭,故無輪迴之可言,亦無生死之可言,故名輪涅不二。反觀覺知心(意識)夜夜斷滅,不能由前世來至此世,唯有一世;亦永不能去至後世,故說覺知心有生--緣此世之色身而因如來藏生;故說覺知心有死--色身壞已即隨之而壞,受生入胎時永遠斷滅,盡未來際永無復現之時,來世之覺知心乃是另一全新之意識,故說覺知心有生死。如是有生有死之覺知心,云何可說為輪迴與涅槃不二之心耶?無斯理也。是故唯有第八識心方是輪涅不二之心,今者密宗古今諸師悉皆不知不證第八識心,而言覺知心如是修行道灌之法,能證初地之見地及化身果者,其誰能信?唯有無智愚人信之爾。
第二目--密灌:施行密灌之前,上師須先勘驗弟子之氣功已否成就?若未成就者,不得為其傳授密灌之法。接受密灌之行者,於灌頂之前,須先奉獻曼達及觀想供養除罪,以修集福德資糧:《《為積集順緣之資糧故須獻曼達,其法:觀面前虛空中雜寶莊飾之座上,有蓮、月,其上復有自己之根本上師,彼為三世諸佛身語意之體性,與金剛持無異,周匝一切傳承祖師及諸佛菩薩圍繞,以自心所悅之相而住。於其曼達瓶上獻七堆花,為所緣之依憑;自性根本清淨之吠琉璃地基上,四洲、須彌山、日、月、人、天無不圓滿齊備。復次,於世間界中悉皆充盈由自己悉皆無執之所供養一切資具,誓願集積自主三世圓滿受用身之一切善根,不觀前面之一切客眾,一再獻供,祈請加持自己能生現證悟、禪定、無邊功德相續。如是祈請,且持一定數量次。復於上生強烈敬信,謂「除遣違緣」:誦念百字明,及觀自頂上金剛薩埵安住,一面二臂,持鈴杵;佛母--金剛慢母--持鉞刀顱器;二身皆白,以諸寶、骨飾莊嚴,金剛跏趺相交抱;其心間月輪壇城上白色吽字,由彼生甘露相續,充盈薄伽梵金剛薩埵佛父母身中;復如興雲雨般(復又猶如行淫一般),其甘露續自頂門而入(其下體流出淫液繼續自行者頂門而入),消除一切黑相(消除一切黑暗業相);甘露續清淨二垢道已(甘露繼續清淨尿道與穀道之後),復自二足心流出(復自行者二足心流出),智甘露(佛父母所降賜之淫液)盈滿身中諸處,復誦黑魯嘎百字明(復誦歡喜金剛之百字明)。如此積集資糧、淨治除喜,經年累月而行之。以其二者之持數定量,獻其數於上師,若其同口,則生大障礙及劣定;若異口,則生妙定及障礙少。》》(61-224~225)
如上所舉口訣之意,其中隱語經余加註已,讀者閱之自知其意,無須再加解釋。百字明之意涵,容後另述,此處暫置。密宗行者如是「修集福德資糧」已,方可正式進修密灌之前行與正行道。
密灌之修行次第者,先修自加持次第道;此有前行與正行,前行者:《《先行靜慮九支。復行三淨治,其身淨治者,轉頭頸,雙手各擺動,二足猛烈抖,此所謂五肢之淨治;如是如實而行,至疲累時,身語意弛,自顯自鬆緩。其語淨治者:捨誦經及聒噪等,為擯除語業。意淨治者:暫捨本尊瑜伽等靜慮觀修,意離諸業而厭離。如是三種淨治,須經年累月而行之,禪定勢必自生,設若不生,則行靜慮之正行。》》(61-226、227)。如是前行所謂之靜慮,並非佛教中所言之禪定靜慮,而是密宗自行創設之靜慮法門,依之而修者,不能成就 佛於三乘諸經所說之禪定等靜慮功德及境界,皆是依於密宗之成佛妄想而別設之「靜慮」法門觀想爾。學人應知此事實,莫將密宗所自創之「靜慮」,誤認為即是佛所言之種種三昧法門修法,於下隨說之:
靜慮之「前修」有三:《《身要:身跏趺或危坐,以舒適為度。然其背須無倚靠而直其椎骨,頭微俯,眼上翻,舌抵上顎,唇齒相合,此為身要之建立,如築屋之牆垣。次以鼻猛烈呼息三回,此語要之建立,如掃除屋中不淨穢物。次心要之建立者,放懷散心,出息如逸馬奔馬;以此前行三法中第一法,為利益一切有情故願成佛,即是修菩提心。修上師於頂門安住,於彼生強烈敬信。誦吽字為守護輪,以誦吽字修本尊。此靜慮九法為一切靜慮之前行。》》(61-227~228)
靜慮之「正修」者:《《…其氣瑜伽縱令清淨正覺,亦曰不可思議,且其口訣亦為二萬一千六百訣,略為九百訣,復略為二百二十五訣,復略為十訣,復略為集「出、入、住、遍」等四訣。於其氣瑜伽自在,以此四訣,能行一切道,謂命懃、或金剛誦。其外出有四:命懃均出、止懃出命、勁生均出、口有聲出。其內盈之口訣有二:止懃盈命、口無聲入。其住(之口訣)為能行道相合。如彼實修時,各有四要,即:實修方便、究竟之量、生何功德、離何過患。》》(61-228~230)
復修五不觀待輪:燃燈、梵雷、脈瑜伽、舂棒輪、點瑜伽(61-242~253)。又加修三觀待輪:利、迅、固(61-254~261)。復有五不觀待輪及三觀待輪之修習口訣及其他口訣與所緣七法:拙火紅、火燃熾、明點交征、火輪、火猛熾、火極熾、火遍熾等修法(61-261~265)。由修此諸法故,能得「見地」而生四定,所謂:煩惱自生定、分別自生定、空寂自生定、輕明自生大智定(61-266~267)。
至於此「靜慮」之實修法及其要訣,皆是在氣功及種子字之觀想上,以及觀想明點運至下體尖端引生其淫樂而如何不使精液漏失等法門上用功。然後言如是用功修行者,能得「見地」及四定等;然而此諸定慧等內涵,皆非佛門中所修之靜慮與定境,亦皆非是佛門中之般若智慧;皆與三乘諸經所說之第八識主體無關故,名為「心外求法者」也。依如是外道之修法,而言可以證得佛教中之「圓滿報身任運成就果等」(詳見61-230~269,文長繁瑣故不舉述),完全與佛法之斷惑證果無關;法道迥異,所證果報之內涵亦迥異,絕非是佛法也。
密宗行者如是精進一心修行,所得宗趣為臨終光明、不須混藏於死時修、亦可得究竟宗趣--得圓滿報身任運成就之果(61-269)。然究其所說所證,皆是外道邪知邪見之修行法門,與佛教諸經所言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修證完全無關,所謂得圓滿報身任運成就之果者,其實與佛教所修證之圓滿報身果無關;密宗行者不知其謬,隨順其邪見邪法而精進邪修之,所得之果報則是邪證之外道境界,及得「大妄語--未悟言悟、未證謂證」之重罪,以及「破壞佛教正法弘傳」之大惡業,何其冤枉?
行此密灌時,上師必須能作觀想--觀想「佛父佛母」於寶瓶中交合而樂空雙運,降注淫液「甘露」於寶瓶中,方可為密宗行者灌頂,是故此灌又名為「觀想的三灌」。若上師對於如是觀想不能成功,則不可為人作此密灌;縱然灌之,亦無得灌之實。
密宗上師欲為人作此密灌之前,必須先已受此密灌,並取得阿闍梨資格,嫻熟此灌頂之儀軌及內涵意義,並能觀想成功,而後始可為之。阿闍梨灌頂者,如宗喀巴所言之金剛阿闍梨不共灌頂云:
《《金剛阿闍梨灌頂之正行,如持祥云:「又不退轉灌頂,於金剛與鈴三昧耶,增身加持。」又云:「由此加持令成欲天體性大印(由此加持令成欲界天男女交合受樂體性之大手印),即是印三昧耶。」謂授印三昧耶時(謂授予雙身法密意之大印三昧耶時),即授阿闍梨灌頂之正行。羅侯羅吉祥友常住金剛亦說授印三昧耶,作欲天父母抱持狀時為阿闍梨灌頂。為證如是印三昧耶,故引「智慧滿十六(謂密灌時所需之智慧母須年歲方滿十六歲者)」等。毳衣大師亦云:「此中自欲天身金剛持性,以結合次第加持令作抱持狀,即大印三昧耶。」此說以印三昧耶頌令如是行。……云何亦引「智慧滿十六」等?……以修身為欲天父母,是阿闍梨灌頂之因支故。由證三昧耶,須修欲天父母,故引「智慧滿十六」等。意謂應修智印作如斯狀。「金剛鈴結合」者,謂持鈴杵修抱持狀。寂靜論師亦云:「金剛鈴結合者,謂由雙手。」「為上師灌頂」者,謂由抱持生妙樂三摩地(謂作此秘密灌頂時,要有方滿十六歲之「智慧母」抱持交合而得樂空雙運--生起樂空不二之妙樂三摩地而射精,產生男女混合之淫液--紅白菩提心--作為灌頂之用,方能成就秘密灌頂之實質)。……時輪大疏中云:「次將鈴杵授於弟子手中,而授某甲金剛之阿闍梨。」謂於瓶灌頂前,由三三昧耶門中傳一阿闍梨灌頂。……如是第一瓶灌頂者,如略續云:「初觸祥慧乳,即是瓶灌頂。」歡喜金剛經於「智慧滿十六」等,釋為:瓶灌頂及以阿闍梨灌頂,是依真實明妃(是依實體明妃、而非觀想之明妃)而說;第二瓶灌頂者,謂由抱持觸九明妃(言此灌頂所須用之明妃應達九人之眾,一一與之淫合而生妙樂故生種種多量男女混合之淫液以為灌頂之用)所生妙樂,唯多寡異,餘與前同。》》(21-363~366)
此中所異者,唯是明妃之多寡差別;宗喀巴作此說者,意在授此「上師不共灌頂」時,由上師之一一與彼九位明妃淫合,而現場表演並告知受灌之弟子,令弟子了知種種女人之性欲差別,則受灌之弟子成為金剛上師之後,將來為異性弟子灌秘密頂時,能知如何令其種種不同種類之女弟子達於性高潮、而體會其中淫觸之樂空不二等,受灌弟子由此緣故而取得阿闍梨(上師)資格之秘密灌頂。
如是密灌,宗喀巴主張須用實體明妃多達九人,令於灌頂壇中一一與上師淫合而取得淫液,作為密灌之用;亦令弟子了知種種不同女人之性高潮同異等,以後為他人授密灌時,方知其中之方便與善巧也。各派密灌之阿闍梨灌頂,大多主張明妃只須一人即可,黃教宗喀巴所造《密宗道次第廣論》此段文意中,則主張須有九人;唯此有異,其餘無大差別。以上所言乃是道灌頂之密灌,及上師不共灌頂。
密灌之立名者,宗喀巴如是云:《《……此之三昧耶者,『結合經』說:依五甘露,不害眾生,不捨女寶,不毀師長。名義,是以父母菩提心密物(男精及女人淫液)灌頂,故名密灌頂。秘密灌頂嗢柁南曰:『供明妃請白,生彌陀弟子;師長及佛母,二密物灌頂(以師長及明妃行淫後射精而與明妃之淫液混合,名為具足紅白菩提心甘露,即是二種秘密物),授灌頂清淨(依此規定而灌頂者,方是清淨灌頂)。』》》(21-397)。是故密灌必須以男女淫液之混合液作為甘露而灌頂,若不具備此二密物(男上師之精液白菩提心及明妃之淫液紅菩提心)者,則密灌即成不實,不能成就灌頂功德--不名清淨灌頂,不名得灌。
第三目--慧灌:下說道灌頂之慧灌。此灌由上師實行無上瑜伽(與異性在灌頂壇中淫合射精而取得甘露)而為弟子灌頂,並隨宜解說,故又名為實行的第二灌--第二灌中只略作解說故(上師不共灌頂時方有詳細解說,非「上師不共灌頂」之密灌,只作大略之解說)。上師以曾受「阿闍梨不共灌頂」,故已了知密灌慧灌之真實意涵,因此能為其弟子作密灌及此智慧灌頂。
弟子欲受此灌頂之前,必須已先隨上師修成風瑜伽,並能自由提降明點,亦能降於摩尼(男性之摩尼謂龜頭,女性摩尼謂陰蒂,亦名寶珠輪)受樂而不漏者,方可受此灌頂。受此灌頂之弟子,必須已先受秘密灌頂,否則不許受此智慧灌頂。意謂欲受此灌者,必須已經了知密灌及此灌之內容及涵意,然後方可受此灌頂。若不知其意者,灌頂已,必謂遭受上師之性侵害也。以此緣故,恐將傷害密宗之名聲及「弘傳事業」,是故有諸嚴格限制。
灌頂之法:先須尋求具相之明妃,此說共有六相之女:《《1、具獸女:上身乳堅實,下身豐腴緊密,腰細,步態悠閒,見男子時目不瞬眨,其體氣及密處有麝香味。2、具螺女:總相為骨粗,肉滑軟,臍有右旋螺紋,身力大、迅捷,音清亮快疾。3、具象女:總相為身肉豐腴,身肢短,力大,眼小,耳長且大,出汗時其味極馥,聰慧寡欲,蜂常纏(繞)之。4、具紋女:肉色微紅,臍上有三豎紋,眉間有一豎紋,諸肢節纖長,身肢多有吉祥紋者大吉,護愛孺,如此者應特讚許。5、眾相女:具四種功德,或具二、三種功德。其他教授中亦有為具牛女,此女與具象女同一性相。 此外亦有謂具蓮女種性(謂子宮口--中脈下端之脈口分明而易於與龜頭相接)者。…彼無論為何,其應具髮卷、眼媚、眉際無斷,口與息有麝香味,前有一特殊齒,乳堅實,臍上三豎紋,額上一豎紋,下身腴闊,蓮(下體)無鬚,豐頰,有龍腦花香,樂行能為壇城行止(及)事(雙身修法)等功德。若具此等功德,方為合適成就之所依(女)。》》(61-275~276)
如是覓得具相之明妃已,次須淨治所生--將所覓得之明妃加以淨治,然後方可用作雙身修法之「佛母」。淨治之法先以聞思「佛法」而淨治之:《《由聞金剛乘四部密續(由聞金剛乘四部密續所說雙身法)之時,生起不共信念(信受此不共顯教之金剛乘法門),以斷戲論(對雙身法具足信受,而斷除輕視蔑視雙身法之言論),無畏行於甚深奧義(不畏懼共修此雙身法之甚深奧義理)。》》(61-277)
次須以戒行淨治之--令彼明妃加受密宗之三昧耶戒,以防後來洩密:《《受十善,極行於此法(努力修行此雙身法),行布薩至圓滿之優婆夷時,其以別解脫戒、菩提心戒、菩薩戒等清淨相續。》》(61-277)
然後須先為此明妃灌頂,令其成為金剛乘弟子,方可與此明妃合修樂空雙運之法,令明妃篤信雙身法為最上佛法;於後始可藉與此明妃合修雙身法,以取得「甘露」而為求受慧灌之弟子作慧灌之行:《《以灌頂淨治:即以四種灌頂圓滿而清淨。》》(61-277)
如是淨治明妃之後,尚不能作為明妃而用之,尚須鍛鍊此明妃修成瑜伽禪定(寶瓶氣及明點之升降功夫),方能配合上師於慧灌過程中之樂空雙運提降等行,而成就慧灌之甘露(而成就慧灌所需之淫液--密宗謂此為雙具紅白明點之菩提心甘露。男上師之精液為白菩提心甘露,明妃之淫液為紅菩提心甘露):《《以瑜伽禪定淨治:以瑜伽之力攝氣,以能持菩提心(以具有能持精液明點不漏)者為之。》》(61-278)
此謂明妃之條件,於薩迦派而言,亦極嚴格,不具此諸條件者亦不能用之。如是嚴苛之標準,意謂:必須明妃亦能控制自己之性高潮,於上師許可時,方入等至(性高潮)中體會樂空雙運之境界,如此方可取得明妃之紅菩提心(淫液),如此配合上師而同入性高潮中,方能取得等分之紅白菩提心(令男性及女性之性高潮相等,亦令雙方之淫液分量相等),方能為密宗弟子作智慧灌頂之用。是故薩迦派之修行,欲覓取適格之明妃,亦非易事。覓得之後,尚有許多工作須要完成之,否則不能為弟子行此第三智慧灌頂也。
上來所言,乃是薩迦派所主張之明妃,彼所需具備之條件,較他派嚴格。覓得明妃而淨治之後,入灌頂壇已,尚須語、欲、加持等勻:謂身語等勻、所欲等勻、加持等勻。此屬上師於智慧秘密灌頂中所應為之事,容於第九章之雙身法實修中舉證述之,此處暫置。
此灌頂中是否必須使用明妃與上師合作,古印度已是眾說紛紜,故宗喀巴如是云:《《…故在印度凡十七家,有說第三住摩尼樂(有說第三灌時上師應住於龜頭引生之大樂中),從彼出菩提心(從彼大樂而射精、洩出白菩提心--精液--以供弟子舌嚐之用)即為第四(即為第四灌頂);有說第三灌頂無間(上師與明妃同至性高潮而觀樂空不二,上師與明妃同時雙運樂觸與空性觀,即是無間。由此而取得之淫液稱為紅白菩提心,而由受灌頂之弟子)舌嘗(此)菩提心為第二(灌頂);有說第三(灌頂為)無間(舌嘗菩提心淫液),用餘明妃(若必須再用其餘之明妃,不止一位明妃者)為第四等(則為第四第三灌之灌頂)。》》(21-399)
由宗喀巴此段文意,謂由於第三秘密灌頂之是否須用明妃(若不用明妃,則由上師以觀想之法而生樂,因此射精而取得精液菩提心。或由手淫之法射精)而取得白菩提心;或不僅用一位明妃,尚須用多位明妃,然後取得多位明妃與上師之合成紅白菩提心,而為弟子灌頂及令弟子嚐之,各派眾說紛紜,並無定論,非是絕對之法。是故他派中亦有主張可僅以語言說明,令弟子瞭解即可者:《《謂傳第四灌頂之時,如前曉示,唯以語言令生了解,即為弟子傳彼灌頂。弟子亦唯由於語言立為得彼灌頂,是為成法器之第四灌頂。》》(21-397)
宗喀巴則認為,應有明妃合作而取得紅白菩提心,以之作為秘密灌頂之用:《《為講經等所傳後密灌頂,謂由師長與自十二至二十歲九明等至(謂須由師長與自十二歲至二十歲各種不同年齡之九位明妃,一一與之交合而同入性高潮中而觀樂空不二,而後一一射精於明妃下體中而收集之),俱種(具備九明之紅白菩提--上師與明妃混合後之淫液--俱有男女雙方之種子)金剛(此淫液名為金剛菩提心)注弟子口,依彼灌頂。如是第三灌頂前者,與一明(與一明妃)合受妙歡喜;後者隨與九明等至(後者則是隨即與九位明妃同入性高潮中),即由彼彼所生妙喜(而取得甘露為弟子灌頂),……》》(21-399~400)
是故究應與明妃合作而取得「菩提心種」?或唯上師自身之「白菩提心種」即可灌頂?或應與多位明妃共同合作而取得「紅白菩提心種」?方能為弟子傳秘密灌頂之法?各派對此並無一致之定論,宗喀巴則認為應與九位明妃同入「等至」,然後取得「俱種」,而灌入弟子之口,引生弟子舌嚐之淫樂,方是如法清淨之灌頂。
薩迦派則認為必須與明妃合作,方能為弟子傳授秘密灌頂:《《第三得灌:尋思之分別有三:一、初即少量尋思者,密灌之物,於螺與蚌中現行(於陰戶與陽物中出現),後置其舌上(然後置於弟子之舌上令嚐)。二、略分別者(弟子若稍微分別此秘密物為不淨者):其物以乳、酒等調和配置而賜飲之。三、大分別者(弟子若於此密灌淫液大生不淨之分別心者):其物不能置舌上(弟子不敢嚐食故),則僅示於喉間明點(則僅在弟子之喉間沾點即可)。》》(61-193~194)。既言螺蚌二物,則知是主張須用明妃者也。
如何請求金剛上師傳授此秘密灌頂?宗喀巴云:《《先供物請白者:以幔帳等隔成屏處,弟子勝解:「師為金剛薩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處無壞(生產之處無壞)、年滿十二等之童女--奉獻師長(以私處完好無壞而年滿十二歲至二十歲童女九人奉獻與師長同樂而作供養。「等」字謂十二歲一人、十三歲一人、…乃至滿二十歲一人,共為九人)。如《大印空點》第二云:「賢首纖長目,容貌妙莊嚴(容貌必須美麗),十二或十六(年歲須在滿十二或滿十六歲之間),難得可二十(若有困難者,則可用滿二十歲之未婚女人奉獻師長行樂,以取得師長歡心)。廿上為餘印(若超過二十歲以上者,則屬於其餘手印之用者,不適合作秘密灌頂之用),令悉地遠離(會使得密灌所應得之悉地皆遠離而不能獲得故)。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師長。」》》(21-376)
如是隨於自己之財力高下所能成辦,以勝妙絕色之年輕少女,或以相貌稍劣之年輕少女,或以已經年屆二十之女人,供養上師令悅。乃至財力微少、不足以募得他女,而以未逾二十之自妻、姊妹,或以家中年少之女兒,用來供養上師,取悅於上師,然後方可獲得上師傳此秘密灌頂之傳授。此即是宗喀巴所說請求上師傳與密灌之請白方法。
宗喀巴復云:《《修「密灌頂物」者,次由師長具主尊慢,將俗女身觀空之後,(觀想出)生天女身,先應加持金剛蓮華(先應加持明妃之女陰),而(與明妃同)入等至(同入性高潮),(於性高潮時應)念誦:「嗡薩縛達塔伽達阿奴惹迦那,班拶娑跋縛,阿摩郭吭。」此出幕經與集密經。(然後再觀)想以心間種子放光召請毗盧佛(密宗所說之雙身像報身佛)與佛眼等入定(入性高潮中一心不亂、不起分別心),(再觀想毗盧佛父母行淫大樂而流出紅白菩提--淫液)從毗盧門(從自己頂門進)入自身中,大貪融化,經阿縛都底(經中脈)至金剛摩尼(至龜頭),堅固俱生(令陽具堅挺不軟而生起俱生樂不中斷)。如集密後續云:「金剛蓮華合(男女二根和合),集諸有金剛(收集諸有之金剛心--精液及女方之淫液),身語意加行(指行淫過程中之身語意業努力等行為),彼悉攝心(悉攝入於男女雙方淫液菩提心)中,由金剛路出(由尿道出精),降於弟子口(再注入弟子之口中)。」》》(21-376~377)
宗喀巴又云:《《傳密灌頂法者,次從蓮取其金剛(接著從明妃之下體取其金剛心--淫液):以大指無名指取摩尼寶(以手指撮取上師射於明妃女陰中之精液),勝解「如來化汁與自菩提心無二」(應當生起勝解:如來化現之汁液與自己之菩提心精液無二);恐彼持「語金剛彌陀慢」之弟子見而不信,故遮其面,非彼手眼所及(不令弟子眼見或以手觸及),誦金剛鬘經所說之:「過去金剛持,為佛子灌頂,以妙菩提心(以如是上妙之淫液菩提心),今為子灌頂。」又誦:「嗡啊班拶枳吽」等主尊咒,(將淫液--金剛心)置彼口中。弟子亦應想是毗盧佛等一切如來總集體性,念誦「阿賀摩訶蘇喀」而咽,咒義為希有大安樂。次明妃從定起(然後明妃從一心受樂之境而起身),不著衣服,於蓮華(於自己之女陰)中取甘露滴,如是置彼(如是置於彼受密灌之弟子)口中,彼亦如上而飲(弟子亦如前面上師所授一般而飲之)。言如是者,謂非眼手之境(不許弟子觀見及手碰觸之),亦以大指無名指取,如前誦咒及頌(而賜與弟子嚐之)。言如上者,謂以總集一切佛心(觀想一切佛父母合於上師與明妃身中而行淫受樂流出紅白菩提心,由密宗行者收集之)而飲,亦如前誦「阿賀摩訶蘇喀」。月稱論師……等說:雖一弟子(雖然灌頂時只有一位弟子受灌),亦須父母俱傳秘密灌頂(亦須上師與明妃二人在密灌壇場同時行淫而傳秘密灌頂),缺一不成(若缺明妃或上師其中一人,即不如法)。》》(21-376~377)
由如是宗喀巴所說,及其所舉密宗月稱「菩薩」之說,則已顯示秘密灌頂必須有明妃合作,方能具足紅白菩提心,月稱已說「雖一弟子,亦須父母俱傳秘密灌頂,缺一不成」故。
隨後之灌頂,宗喀巴如是云:《《如是五次第論及攝行論亦說:將菩提心(將淫液)安置瓶內或盃中而為(弟子)灌頂。明顯雙運論說:師長以大指無名指,(將淫液)授弟子口之後,仍將(其餘)菩提心(淫液)放螺盃等中,和以香水,唱吉祥頌為先而為灌頂,引月密空點經為證。……秘密灌頂之體,如大印空點第二云:「由大無名合,受用入內身,爾時生正智,猶如童女樂。」謂以師長父母空點安置舌上(此說以上師及明妃之淫液安置於弟子之舌上),由嚐彼而生妙樂三摩地(由嚐彼淫液以引生淫樂而入妙樂之一心不亂境界)。……秘密灌頂之後,弟子先以「菩提金剛」等文請白師長。師長次以前所供養、具三昧耶與律儀之明妃,或其餘有妙色像者(師長隨即以受灌頂之弟子在方才所供養之美麗明妃數人,或其餘具有妙色像之明妃,指示弟子),告(告訴弟子)云:「此悅意色像,佛觀汝應依(「佛」觀察而認為:汝應依止此等妙色之明妃而修雙身法),輪次第結合(自己中脈內之五輪須依次第與明妃之中脈五輪結合:謂全身皆須緊密結合,及由下體運入明妃中脈下端,而與明妃之明點在明妃之中脈五輪內結合運行),當受勝妙樂(應當由此享受殊勝之妙樂),由金剛跏趺(由坐姿之淫行及第四喜之樂空雙運),心(精液及覺知心明點)入摩尼(移至龜頭)中(而引生第四喜大樂)。」令其了知(令弟子知曉此密意)而(將諸位明妃付)與弟子(弟子隨即與此眾位明妃而共修雙身法)。……明妃以紅花等妙香塗飾(之)裸體(內有淫)水(出)生,(手指自己之下體而指)示弟子曰:「希有妙蓮花(這是希有美妙之蓮花),具一切安樂(具備一切安樂),若如法依止,我常住彼前;親近諸佛等,如作蓮花事(若作雙身修法之蓮花事業),自在大樂王(此謂密宗所說之報身佛--譬如密宗之普賢王「如來」),恒於此中住(永遠都是住在此蓮花中)。奔拶(依止)木叉(解脫)賀(可喜可賀)。」》》(21-377~382)。此即西密黃教宗喀巴所說之密灌也。
為何緣故傳授此第三秘密灌頂?宗喀巴又云:《《秘密灌頂(之目的),為令(弟子)成為信慧之田,守護三昧耶,及清淨語。成「信田」者:謂於密咒(及)密行(雙身修法)不生邪疑,信心堅固。令成發生彼信法器之理:謂將明妃奉獻師長,及嚐師長明妃等至二界(及嚐二人交媾大樂後射精之男女混合後之淫液),由師長與本尊力故生殊勝樂,遣除不信。……空界,.拏熱跋謂(為)師長父母(上師為父、明妃為母)金剛(陽具)蓮華(陰戶)交合(名為)空界。此中實具二界(此空界其實具有上師之種子及明妃之種子,故合名二界)以及香水(以及淫液),餘者集其淨分精華。清淨語者,謂不異「主尊父母」之「師長父母」等至(性高潮中之一心不亂境界)所生俱生喜之密物(所生第四喜而射精混合後之淫液),與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所化體性無可分別(謂諸佛亦由此紅白菩提種子所生,故皆同此體性故無分別);具大力故,嚐彼能生大印點中所說如童女樂。如是彼樂下至舌喉等處,能淨彼彼諸處脈風,故能淨語。由舌嚐受菩提心味能淨語者(由舌嚐淫液味而能清淨語業者),是密灌頂之力。由身領觸二界(由色身領受上師與明妃行淫混合後之淫液所產生之)觸塵、能淨意者(而能清淨意業者),是第三灌頂力。如是由彼勝物因緣,加持脈風及菩提心,故成修脈風猛利等瑜伽之器。由修彼等,成自加持幻三摩地之器,故於修習彼道獲得自在。》》(21-416~418)
由宗喀巴如是等言,可知傳授第三秘密灌頂之最主要目的,乃在於令弟子成為可以修學密宗雙身合修法之「道器」;藉由秘密灌頂之理論說明,及其內容說明,令弟子信受其法,不生懷疑而領解之,準備起修雙身法,此是第三灌「慧灌」之主要目的。
傳授此第三秘密灌頂時,師長須教授弟子、令了知四喜差別,如宗喀巴云:《《若謂「此處須以師長教授、了知四喜差別」;四喜云何?如穗論第五云:「此從波拉根本(此乃是從明點等觀想,以雙身法合修作為根本),從密蓮華、金剛摩尼,生前歡喜等三(從秘密之陰戶、男性之龜頭而生起前三種歡樂之喜),於摩尼中生俱生喜(最後則於龜頭中生起第四喜,名為俱生喜)。此是一種建立。」又引時輪宗云:「液始從髻處,至毫蓮為喜(觀想精液白菩提心「明點」從頂門處出現,降至金剛毫端「龜頭」或陰戶而生第一喜);勝喜與妙喜,從喉心處生(「勝喜」與「妙喜」,則是將龜頭中能生淫樂之明點上升至心處與喉處而出生)。臍處起離喜(「離喜」則是將明點降至臍輪時出生),乃至密蓮華(乃至再降至秘密之陰戶中亦可生離喜)。至密金剛寶,俱生喜不出(「最秘密之金剛寶」第四喜,則是在明點降至龜頭或陰戶中而引生最大樂觸時,卻可忍住而不射精,因此而永住最高潮中連續不斷,並因此獲得世間最大之樂觸,此喜即是第四喜,名為俱生喜,故說「最秘密之金剛寶--俱生喜不出精」)。」前者從金剛根本起(前者是從金剛行者的根本「陽具」開始),未至摩尼中央(尚未到龜頭之中央時),隨處所別,生三種智喜(由明點隨處所到而作分別:生出三種「智慧」之淫觸喜樂)。由斷上上品及上品中品三粗分別,安立歡喜、勝喜、妙喜(由於斷除三種粗分別而安立「歡喜、勝喜、妙喜」三種)。雖有微細下品,由無粗者,立俱生喜(雖然還有微細下品之「嫌惡」分別存在,由於已無極粗之嫌惡之分別,所以建立第四喜為俱生喜)。……如鬘論云:「由慧合吉祥(由密法智慧之男女和合而生吉祥),正表示真實(正確地表顯示現法界之真實相),從金剛跏趺(此真實相之證得,要從男女坐姿交合之法引生至樂,直到其樂引起呼吸暫停之時。詳後數句中舉示),心入摩尼中(將紅白菩提心運入龜頭中而生起)。」……謂四喜中立俱生智為此慧智(這是說:在四種歡喜中建立第四喜證得之「俱生喜智慧」為此雙身法所證得之智慧)。生起之時,謂菩提心至金剛摩尼未出之際(俱生喜生起的時候,是說在精液已出至龜頭,享受極樂而尚未射出之際)。金剛跏趺,謂住摩尼、二鼻孔內停息之時(金剛跏趺之意,是說:將明點及精液出至龜頭引生極樂觸,而控制不令出精,長受最高潮之樂觸至幾乎不能忍受,令鼻息停止之時,名為「金剛跏趺」)。毳衣大師說生時與體性同前(毳衣大師說:俱生喜出生時節因緣及其體性,是與前面之三種喜相同--皆由淫觸而出生),四歡喜中,說於勝喜、離喜、中間而生(於四歡喜中,都是要從淫觸之前三種喜樂而出生)。薩惹哈師亦說俱生智為第三灌頂。若傳女子灌頂,「於金剛處」當知為蓮(若是為女子傳授第三灌頂時,應令女弟子知曉「於金剛處」一語所說者是「陰戶」)。此如妙吉祥口授論第三灌頂時云:「由虛空界金剛合(由觀想金剛界本尊父母和合及自身與明妃交合中之二人明點淫液相和合),具正眼者生大樂(具有真實知曉此法之正眼者,能因此生起大樂);若於正喜離欲喜(若於正受高潮之喜樂時,能遠離射精貪愛之喜),見二中間遠離堅(就見到遠離二邊之中間正道,而得遠離射精之貪愛,令下體永遠堅固不軟而常受至樂永不間斷)。蓮空金剛摩尼寶(陰戶空性與摩尼「龜頭」是金剛乘之寶),蓮藏二合金剛趺(陰戶與陽具二者交合而進入至樂、鼻息暫停時),若時見心入摩尼(若當時看見明點精液運至龜頭而能不射精),知彼安樂即為智(了知>彼受樂而不致射精,能永受至樂之道,即是金剛乘之智慧);此是圓滿次第道(這是就是圓滿「佛法」究竟修證之次第法門),最勝師長共宣說(這種法門是證得最殊勝境界之師長所共同宣說者)。貪離貪中皆無得(淫樂之貪與離射精之貪,此二者中之樂觸正受其實皆無所得--並無物質之法可得),剎那妙智於彼顯(但是在二根交合之剎那間生起之妙智,卻於彼交合之際顯現),八時一日或一月(密宗行者應當每日八個時辰,或全天、或整整一個月),年、劫、千劫受此智(或整整一年、整整一劫、整整一千劫中,不斷地在第四喜之交合快樂中正受此智慧)。」正灌頂時受須臾頃,正修習時、長時領受經八時等(在正受灌頂時,只享受「舌嚐上師與明妃之淫液時引生」短暫之快樂;經此灌頂後進入雙身法之正修習時,則須長時間之領受此樂,譬如每日八個時辰受此樂。「等」字之意為:全天、整月、整年、整劫、整整千劫而受此樂)。》》(21-383~384)
宗喀巴於此段文字中所說之俱生樂、俱生喜…等,皆是淫樂之別名,唯於淫樂之引生部位差異及樂受之強弱久暫有別,而施設不同名稱之「喜」名爾。教授此四種喜者,乃在於為密宗行者說明所證之「喜樂」層次差別,即是所證「佛果」之差別;並以受樂之時間長短有別,而言證量有高低差別,故說:正受第三「慧灌頂」時,只是於舌嚐「上師與明妃交合後之淫液」時短時受樂,但於灌頂後之進修雙身法時,則必須長時間與異性交合,而領受淫樂之高潮達於連續八個時辰(應係連續八個時辰,古時並無小時之設,一日分為十二時辰)。由能不射精而持久連續領受淫樂高潮故,說彼行者為「證量極高」之「大修行者」,能領會其中之技巧及樂觸,並能體會極長久樂空不二、樂空雙運故。宗喀巴說:「為令密宗行者於此雙身合修之法能得自在--能自行完全控制不射精而長受淫樂--故須傳授此第三灌頂,指示雙身修法之密意。」
第四目--第四灌:第四灌乃是完成第三密灌--慧灌--之後,與金剛上師第一次合修之法也;此灌及以後與自己之妻女母姨、或異性密宗同修之間,合修之樂空不二雙身修法,皆屬「內印」。第三秘密灌頂之慧灌則屬於「外印」,弟子自身尚未能親自與異性合修故,唯嚐上師與明妃之紅白菩提心而生樂故,非由自身之「正修行」而遍身領受樂空不二之樂故,由是說彼第三慧灌名為「外印」,謂此「舌嚐淫液之樂」乃是由外法而生故,非由自身而生之「內法」故。
密宗弟子於第三灌中既未親修,云何有「慧」?宗喀巴云:《《第三灌頂慧,謂勝智於此有故(是說「殊勝之智慧」乃是因此灌頂而有故),是為外印。智謂從彼所生離分別心(「智」是說:從彼第三灌中所出生之離於「淫液甘露不清淨」分別之智慧),清淨俱生歡喜(能引生清淨之俱生歡喜至樂),廣如前說。由修第三灌頂所示之俱生智,最後離一切障周遍清淨,即第四灌頂。此等由大樂味洗淨意故(此等諸樂是因為由上師與明妃在灌頂壇交合至俱生樂現起而引生甘露淫液,令弟子舌嚐之時而了知此是「大樂之味」,因此引生此樂之智慧而洗淨弟子原有「淫液甘露不清淨」之心意故),亦名灌頂(所以也可以名為灌頂)。可知除彼安立功能以及自在彼道立為灌頂。》》(21-418)
由宗喀巴如上之說明,即可了知:須得此「慧灌」之後,方能進修第四灌頂;受上師第四灌頂之時,與上師交合之際,由上師親自指導雙身法修證之理以後,方能與他人共修無上瑜伽之樂空雙運。若未與上師入第四灌頂壇,接受上師之「臨床(臨壇)」親自指導,而逕行與他人合修雙身法者,即是違犯禁行戒,成為犯密宗十四根本戒者;依密宗之說法,此人必下「金剛」地獄。
是故必須受上師第四灌頂之後,方可「修證」雙身法,方能證得樂空不二之即身成佛「智慧」。從此便可通達密宗一切經典,方能成為真正有證量之金剛上師,第四灌是實修無上瑜伽之基礎故,通達第四灌便知密宗一切修行法門之密意及實修之法故。然於正受第四灌之前,必須先覓求上師所歡喜之明妃,請求上師入壇行淫而生第四喜之樂,然後賜與「上樂味」之「甘露」令嚐,然後方可再擇期受第四灌頂--與上師第一次合修雙身法而由上師親自臨床指導,所以宗喀巴認為必須有第四灌頂,方能完成密宗即身成佛法門之灌頂與修證:
《《為講經等所傳「後密灌頂」(為欲令弟子「能講一切密經」等故,所傳與弟子之最後秘密灌頂),謂由師長與自十二至二十歲九明等至(是說由師長與自十二歲至二十歲各一人等九位明妃一一交合而同入性高潮中安住),俱種金剛注弟子口(引生大樂而出精,令與九位明妃之淫液和合、俱足十人之種子,而灌注於弟子之口中),依彼灌頂(依彼甘露種子而作灌頂)。如是第三灌頂前者,與一明合受妙歡喜(如是,第三灌頂前者唯與一位明妃交合而受妙歡喜)。後者,隨與九明等至(後者第四灌頂則應隨順密經所說而與九位明妃同入性高潮等至),即由彼彼所生妙喜(即由彼彼「與每一位明妃」所出生之妙歡喜而產生甘露,而為弟子作第四灌頂)。第四灌頂前者,由菩提心住摩尼中不外漏注、俱生歡喜(於第四灌頂之前所證得者:唯是受灌之後,自己將精液及明點同時安住於龜頭而不外漏者,此僅是俱生歡喜),是謂世俗第四灌頂(這只能說是「世俗諦」之第四灌頂,並非「勝義諦」之第四灌頂);此於其他咒曼陀羅儀軌,說是第三灌頂(這種灌頂在其他咒曼陀羅儀軌中,說只是第三灌頂而已)。若但得彼(如果只是得到這種灌頂),未得後者第四灌頂(而未曾得到最後之第四灌頂者),聞說一切經等,猶未自在(於聞說密宗諸經典時,仍未能於密經所說皆得自在--未能真知其義)。由時輪中得此灌頂,雖可聞一切經,然以未得上上第四灌頂(但因未曾接受上上第四灌頂),仍不能講一切經故(仍然不能講解一切密經之故)。能俱講說一切經者(能宣講一切密經中之一切密意者),須得第二瓶灌頂、密灌頂、慧智灌頂、第四灌頂(必須得到第二、第三、第四灌頂,方能為之)。前三,餘經儀軌未曾宣說,須得後者第四灌頂,則與一切經同。餘者易知。》》(21-399~400)
宗喀巴又云:《《勝義第四灌頂或名出世,難了解故,今當解說:如大疏云:「笑視執手交會四種灌頂,非真實義(男女行者歡笑、互相顧視、牽手、交合等四種灌頂仍非「真實義」);此中真實義者:無互抱持(此中所說真實義者,若無互相抱持而交合),觀從業印之所生者(只是觀察從事業手印--明妃--所出生,而非親自交合者),非無二智(這不是無二之智慧)。所說真實義或勝義第四灌頂,為無二智(所說真實義或勝義第四灌頂者,是說「無二智」);所無之二,多次說為樂空(前者世俗灌頂所無之「二」,多次說為「樂、空」)。經云:「從彼無轉涅槃樂(從彼雙身交合出生之「無轉涅槃樂」),俱生不變為第四(必須證得「樂空雙運」長時不射精而不中斷之「不變妙樂」,方說為勝義第四灌頂)。」此說不變之樂名為第四(此密經經文之意乃是說:證得「樂空不二」之不變妙樂為第四灌頂之真義),故非任何安樂皆可(所以並非雙身法中所證得之任何樂觸即可說是已經完成第四灌頂),要是三摩地支以上安樂(必須是依止上師指導而證得三摩地等至--上師與弟子皆同時入住第四喜性高潮中--而現觀「樂空不二」,具足證得此三昧七支功德以上之安樂,方可名為具足第四灌頂之勝義)。」》》(21-399~400)
宗喀巴為何主張:傳第三灌頂之後,尚須再傳第四灌頂?此乃因弟子甫學第三灌頂已,上師雖已對雙身法之道理加以解說,仍恐弟子於無上瑜伽實修細節上之種種方便善巧、及其理論未能完全了知,而彼弟子於第三灌頂時所領受之樂觸亦屬極微少,與第四灌頂時所能領受之大樂,相差甚遠,畢竟有異。
又第三灌頂時,弟子仍未能領受樂空不二,要須第四灌頂之傳授--上師於與九位明妃交合之過程中,詳細解說與弟子了知;然後由上師將九位明妃賜與弟子合修,上師在旁加以指導,方能於自己與九位明妃合修之時、領納第四喜之「勝樂」,是故必須再以第四灌頂之因緣,令弟子親自參與金剛上師及明妃合修第四灌頂,再與明妃合修第四喜,請上師親自臨床指導,於其與九位明妃共同體驗之過程中,一一加以詳細之說明,令弟子詳細了知之,故說第三灌與第四灌有異;由是緣故,宗喀巴作如是言:
《《第三灌頂之俱生智,若安立為證真實者,則與第四灌頂樂空無別之俱生智,全無差別。若未證者,則與諸多論所說「為於弟子欲以殊勝方便表示真實義故傳此灌頂」,及說「由修第三灌頂所表詮義能證真實」皆成相違。……若唯依智印灌頂(第三灌)者,亦須明了觀想自與明妃成為欲天父母,持天慢等,勝解父母等至生菩提心至摩尼中(完全瞭解:男女雙方皆至高潮時而出生精液淫液至龜頭中),從此生樂(從此而出生大樂)。次應令憶正見安住其上,曉示灌頂(次應令弟子憶起「樂空不二」之正見,而安住於大樂之上,如是開示、令其曉了秘密灌頂之真義)。由修如是灌頂時所曉示之俱生智,能生果位俱生,故灌頂時必須悟入真實義之俱生(所以密灌時必須悟入此「真實義之俱生樂、俱生智」)。》》(21-385~389)
於黃教以外之其餘教派,果位(密宗佛位)之俱生智,要由悟入第四灌頂之真實義,以後方能證得,故須上師於與異性弟子合修之過程中,一一加以解說,弟子方能完全明白;又第四灌之「空樂無別俱生智」,及其中樂受之持久訣竅,以及其中之種種觀行方便,皆須上師藉著與弟子親自合修之機會,方能一一給予具足之指導,故必須有第四灌頂之弟子與上師合修也。
黃教宗喀巴則如以上所舉證文意而主張:須有十二至二十歲各一位之九位明妃以供上師之行淫而取得「大樂味」之「甘露」,作為第四灌頂之用;然後上師將全部或部份明妃賜與弟子,令其受第四灌頂後即時親自實行,由上師現場指導之,以令弟子證得「樂空不二」之俱生智,因此而圓滿第四灌頂之「功德」,由此灌頂而「成就」六地乃至十地法王之果位。此是黃教宗喀巴主張之異於其餘三大派者。
於此第四次之「無上智慧」灌頂後,再與女金剛上師多次合修,或與其他明妃佛母合修(密宗女行者則應與男上師及其他男性--又名勇識、勇父--合修)者,則屬於無上瑜伽之修行,已非灌頂所攝也,此容第九章中另行述之。
上師傳授此第四灌修行之道,內容概略有三,即是:身金剛波浪道、語金剛波浪道、意金剛波浪道;即是於合修雙身法之過程中,實地傳授身語意之行為:
《《身金剛波浪道:先行淨治身等之「前行靜慮九支」等,及以命懃等七種氣瑜伽前行,激發動搖下氣(令下體之氣發動而堅固不軟化);為身波浪者(身之騰挪及令生樂),修氣相合(觀想中脈氣與對方中脈氣在明妃下體內相合…等)。…語波浪道:避(於)寂靜處,身跏趺或挺直(坐姿相抱交合之勢,上身挺直),低首如頂禮以順引氣,口呼「琴吽」等;先「寂」者,係小聲而引,後「忿」者,係大聲而引,由喉出氣令遠近處等能聞聲音;如彼,以語之導引而震身,以震身而震脈,以震脈而震菩提心,由此而生樂;而順氣導引向上,身強體健、容光煥發,且於下行氣能得自在(不會輕易漏洩精液故名自在)。意波浪道:此亦由依實印或智印而淨治道(此亦是由實體明妃或觀想明妃而淨治之道),其分三:清淨方便相續、清淨智慧相續、各各清淨方便智慧相續;其若為實印者(若是以實體明妃或實體勇父修之,非以「觀想明妃、觀想勇父」而修者),則由各自同時行(則於交合時各自觀想及各自作「生起淫樂、運行氣脈」等行),而後他行方便智慧二合(然後與對方共行「男方之方便、女方之智慧」二法和合,同入高潮等至);若為智(若以女方為主),則由方便行(則由男方作諸令女方生樂之方便行)。一、清淨方便相續:如三灌時身語等三(種)等勻而為,復由以剎那中方便(男精)、智慧(女方之淫液)相融而住,乃行於父母二者之界(種子)淨分勝蕊處(子宮頸及龜頭),於中脈下端,如山嘴相接(男方中脈下端之杵尖與女方中脈下端之子宮口相啣接),如匯水於池(射精後與女方之淫液相融合,即是紅白菩提相融,猶如二水匯集於一池)。(此時應觀想)如芥子許之明點色甚白,化光由右血脈行至臍輪,於臍輪其光若破曉之日冉冉而昇、其光大粲,粲后日之遍照,若肺鼓氣脹脹而起。又行右血脈,觀其於心輪亦具三法,又行血脈,至喉輪、亦具三法。復行血脈至右耳放光而出,由其光中復現本尊壇城,於一切有情之相續行四灌頂,有情眾成本尊;由有情眾之本尊與其所放之光二者相交混,轉甘露精粹,安住於頂門梵穴外中脈口處。復念頂輪具三法,其光紅色降於喉輪,具千日之光輝,復降至心輪,於自相續轉成五身之驗相,其色亦轉成五色。臍輪以下,因界易集聚之故(因種子精液淫液易於收集聚合之故),脈清淨之道由臍而生,於如前佛母之蓮宮(於如前所說明妃之子宮),以明點之形相而住。其右所執之波浪凝堅(所成之明點淨分),圓滿集於右血脈中,於懃息得自在,謂「空解脫門」,此(即是證得)初果。如彼亦行於左脈者,能執之波浪凝堅,圓滿集於左精脈,於命息得自在,謂「無願解脫門」,此為(證得)二果。如彼行於中脈者,能所二執之波浪凝堅,淨治中脈,於住息得自在,謂「無相解脫門」,此為(證得)三果。 二、清淨智慧相續:如彼於智慧之相續亦如是了知,然僅由左右二脈至雙耳,而無外射。行中脈則由頂輪梵穴處放射收回,此可行可不行,隨其所欲。於三波浪凝堅,三脈淨治,氣入、住、出三行等自在,配三解脫門亦如前了知。 三、方便智慧相續各各清淨者:復次,為各別清淨方便智慧相續之故,於父、由其中脈界淨分以光明相而行(由其於性高潮時所提升而入中脈內之種子--精液--之淨分,以光明相而上行),融入頂髻;母亦如是(女方亦如是修證之),父母二者唯念五身任運成就。如彼,清淨方便相續需三剎那,清淨智慧相續需三剎那,各各清淨需一剎那,故共七剎那,其中無需就其氣之入、住,亦無需修四座之決定。又,金剛者,為樂以無分別莊嚴。波浪者,為分別之鬘鍊。凝堅者,為融入金剛無分別之體性。其所生任何覺受並無決定,然隨其所生能輕易保持。》》(61-295~299)。以上所舉,乃是薩迦派之修法。
白教說:此第四灌亦名勝義灌頂,由受此第四灌頂之秘密智慧灌頂--與異性上師第一次合修雙身法,可得見道而入初地:《《現在這第二個阿僧祗劫就要見道啦!你如何見道見得這麼快呢?人家要等第二個阿僧祗劫才見道,你的見道就馬上可以見道,是甚麼道理呢?這個也就是因為這個上師啊,他有這個灌頂殊勝,同時他自己是已經見道了,並且他把見道的菩薩引到你身上來;人家過去所有甚麼三大阿僧祗劫、千大阿僧祗劫、百大阿僧祗劫、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祗劫的菩薩統統把他引到你身上來了,使你的智慧千倍萬倍的增長起來了,結果他就易得見道。同時所謂勝義灌頂--這個第四灌--這個勝義灌頂就是見道的問題,所以勝義灌頂一得了,就等於見道了,因為勝義灌頂所講的勝義就是成佛的這個最後的這個究竟見解呀!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所演出來的法啊就謂之勝義,所以第四灌就是勝義灌頂。》》(32-175~176)
密宗行者因為聽到上師開示說:接受第四灌頂就可以立即證得見道功德。而見道位依密宗之說法即是成為初地菩薩,所以密宗行者有許多人接受第四灌頂而與異性上師作第一次之雙身法合修;合修之後,他們因此認為已經成為初地菩薩,因而輕視顯教之修行者證量粗淺--顯教行者悟得第八識時只是第七住位故。卻不知密宗第四灌之見道,其實是密宗上師之自身妄想,在真正之佛法中,仍是「常見見」之凡夫,根本尚未進入顯教第七住之見道位。
復次,見道乃是證得第八識阿賴耶,唯是第七住菩薩;復須修學別相智及一切種智,具足了知八識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如是發起初地入地心所應有之無生法忍慧;又復永伏性障如阿羅漢,加以勇發十無盡願而不退轉--能為護持正法而破盡一切外道法、無所畏懼,不顧慮名聞利養,如是修除異生性而發起道種性,並由前述之無生法忍慧而通達見道之般若義,方入初地,並非初見道時立成通達位之初地菩薩。
云何言密宗之第四灌頂未能真正見道?此謂密宗雖言「第四灌為勝義灌頂,能得見道」,其實仍墮常見外道見之意識心中,並未見道:《《勝義灌頂一得的時候,馬上要見明體。至少有一個外輪廓,就是說你雖沒有見到無雲晴空,但是你頓然有個念停,念停之後,頓然覺得沒有我、覺得很寬廣、很輕鬆,這個身體沒得重量了的樣子,似乎這個重量好比丟了的樣子,好比個大包袱丟下來一樣地。》》(32-266)。如是所言見道而成初地菩薩者,仍墮於意識覺知心所得之境界中,並未證得佛教中所言之般若智,以念停之境界體驗作為見道故,以念停後之輕安無罣礙境界之安住體驗作為見道故。
紅白花教如是,黃教宗喀巴更如是,悉以淫樂意識境界作為密宗見道之主體;如是,未能證得第八識心之中道性、空性、涅槃性、清淨性、常住性者,而言大乘佛法之見道,而言已證初地菩薩功德,其實只是密宗所發明之「初地」功德,只是密宗自己所印證之「初地」證量,只是密宗所自稱之「初地」智慧,與顯教所說之初地功德及證量智慧等,悉皆了不相干也,悉皆成就大妄語罪也。而今密宗之一切「初地菩薩」尚不能證得第八識,於此識之總相智尚且未得,尚且不能進入大乘佛教初見道之第七住位,何況能得佛教初地菩薩之智慧?而彼等所說之「見道智慧」,皆是外道邪見,與佛法中之般若智慧完全無關,焉可說為初地智慧?皆成大妄語罪者也。
密宗認為接受第四灌頂,與異性上師合修過雙身法,接受上師之親自指導後,已體驗樂空雙運之境界後,已成為聖位菩薩;認為其見地具有身利、身心二利、心利之瞭解:身利為四種果--等流果、異熟果、士用果、無垢果。心利則在臍輪、心輪、喉輪、頂輪。並言:《《以等流為滅白髮,以異熟為能做力,能為士夫增長相,以無垢轉成無死。……等》》(61-301~303)
如是所說迥異佛教正法,亦將一切種智之唯識境界名相亂解亂用、亂配亂套,令密宗行者對於佛教法義滋生嚴重誤解,導致密宗行者對佛法之知解支離破碎及多所誤會;顯教行者不知其謬,亦信受之,同墮如是窘境,後果極為嚴重;是故密宗古今上師所說之佛法,其實並非佛法,乃是外道化之自意解釋之「密宗佛法」。如是種種邪謬之見,容俟第十四章中再行解說辨正之。
其宗趣為身證廣大空樂--獲得等覺功德,得到身利、心利、身心二利果報,所得之證量「超過」 釋迦世尊,故說其所證果位為第十三地之半地(密宗佛地之「前半地」),名為「證得廣大空樂,悟證於一切輪涅空樂之中,無取捨、斷證」,成就報身佛果,詳見61-301~303所述。如是所言,絕非佛法,謂如是之見,悉皆尚在意識相應地故,未曾進入意根及如來藏相應地故,未離凡夫與外道之知見故,容俟第十四章中再行解說辨正之。
如是密宗「妙覺聖者」臨命終時,應修四法--前行、串修、配用事業《《生善趣法、奪舍法、生往別洲之法、大手印道之頗哇遷識法》》詳見61-304~312。此皆邪見,容後再述,此暫置之。
此第四灌之第一次灌頂,以能證得「佛地真如」故,故名勝義灌頂:《《又第三灌之稱智慧者,就「用智慧明妃」而言,為大樂智慧。第四灌頂法身無生無我空性、配合空樂不二,方可稱勝義灌頂,即是真如也。是故密宗根本戒第十四條,不得毀謗「女智慧」,非直言真如之智,而屬明妃大樂九種姿態也。》》(34-109)
如是所言:第三灌之所以稱為智慧密灌者,乃因明妃具有女陰,能令人證得雙身法之「智慧」,故以明妃為主之第三灌頂即名為智慧灌頂。但第三灌時,只重上師與明妃之共修俱生大樂,及令弟子舌嚐上師與明妃之紅白菩提心(上師之精液與明妃互相混合之淫液)而引生其樂,及雙身法修證大意之說明而已;弟子既未親修,故其所知有限,所引生之樂亦有限(唯有舌嚐故),故未能真受空樂不二之體性,亦未能證得「佛地之真如心」,故仍非勝義灌頂。要須第四次灌頂之親自與異性上師合修,於親自體驗之過程中,由上師一一指點說明,而後始能於與異性合修之過程中證得「佛地之真如心」,並引發身中遍身樂而體會樂空不二之意,故說第四灌頂方是勝義灌頂。
又說女人因有女陰而能助人證得樂空不二之佛智,故以女人及女陰代表智慧,故不許任何人誹謗「女人代表智慧」之語。乃至說此智慧者,是說「明妃受大樂時之九種姿態」;了知此者即是有智之人,即是證得「菩提般若」之人。
密宗以此第四灌之因,是故能證得第四喜,而說證得此境界者名為證得「報身佛真如」者。如是證得「真如」,與顯教諸經世尊所說之佛地第八識為真如者,完全不同。密宗由如是「修證」之證量故,動輒自謂已證「佛地真如」,而嘲笑顯教諸菩薩所證「第八識阿賴耶、異熟識」為因地之修證,謂為證量粗淺。
猶如無智之人,以自己所有之腳踏車當作保時捷跑車,嘲笑所未見過之他人所有六百CC哈雷機車微劣,因此洋洋自得。密宗諸師亦復如是,將自宗所證淫樂之第四喜境界,誤認為證得「佛地真如」,根本不知不證第八識;卻來嘲笑顯教菩薩所證之第八阿賴耶、異熟識之證量粗淺,不能證得「佛地真如」;如是愚行,與彼無智愚人如出一轍,而諸無智之人崇拜信服密宗上師至五體投地、完全不疑,故說密宗行者真是世間至愚之人也。
密宗古今上師,由如是邪謬知見故,於佛所說經外,別行建立淫樂第四喜中之覺知心為佛地真如,是故彼等極力否定第八識阿賴耶,不承認有第八識阿賴耶,是故所修所證般若菩提,完全與三乘諸經佛說迥異,絕非佛法。如是密宗之法義,有智之人聞之,便覺啼笑皆非,而無智之密宗行者竟信奉不疑,乃至鼎力奉獻護持之,真令人深覺往世邪見熏習之種子習氣堅強、不可思議也。
第五目--內灌頂:內灌頂者,蓮花生上師云:《《欲令明點增長,行事業手印,當用十六歲蓮(陰戶)乳(乳房)皆肥者,腰細令男(人)生不(能)忍(受之快)樂,自他本尊身明顯。三處三字,臍紅啥字安住蓮月座上。(開始合修之後,應觀想)自(身)頂(上)天靈蓋下腦髓皮肉由白杭(字)向下如水銀,明點十六如芥子圍之,頂上肉髻蓮日上、上師金剛持佛父母雙運間(所觀想上師本尊及明妃共同行淫而生起樂空雙運境界時)、降紅白甘露入(降下紅白甘露進入行者之頭頂)梵門,到(應是「倒」字)「杭」鮮明增廣紅白光明,充滿明點十六,降喉乃至心。持命八明點即安住於此,餘八降臍,存四為持命明點;餘四降密處,存二持命,餘二降至杵尖、與貪自法爾解脫之綠黃色呸字相融,身中脈處明點充滿,此為持氣所緣雙運甚深法,為全身安樂廣大之要訣。與亥母(與明妃)密修脈界(密修中脈及種子之)本尊同時雙運(自己與明妃亦如是,與觀想之上師本尊明妃同時雙運而修),(自夜間乃至)黎明不斷而行。力大根明顯,脈界不亂,主要教授即此。於具性相(之明妃)前,加持自他密處(加持自己及明妃之下體),最後不存平庸凡夫想(不將自己及明妃作平庸凡夫之想),二根相合(與明妃之下體相交合),(而作)種種貪(淫之)行;(正修之時)當作種種身心鬆緩,安住無緣本淨上,此為如池塞孔真實教授。動搖時(若心動搖而即將射精時),初修者,樂起即當持(樂觸生起時即當持住不動),於樂知量而動搖(於樂觸應當善知自己能忍受之程度而配合動搖);樂生(則停住)不動,鬆緩其心為要。當如龜法:如水池中冷,慢慢向外行;一遇太陽太熱,慢慢向池內行,此為上口訣。善巧之法:如太猛行,則如懸崖落石,不能返矣。當如上喻:身明顯本尊,心鬆緩無執,安住本淨為要。由上降下有四喜,由下升上有四喜,雙運四喜,自頂十六點降喉為歡喜,為瓶灌,為通達明點雙運。從喉降心為勝喜,為密灌,為通達空樂雙運。到臍為離喜,為通達第三灌,捨喜執著,斷二執分別,空色(所觀想本尊無肉質之色身)如離雲晴空,法身顯現(空樂雙運時覺知心不動,即是法身顯現)。(明點降)到密處(常受其大樂而不洩者),為俱生喜,為四灌,為通達空樂俱生智。上根即於法身本體上認識,若能安住於此,提散功能自然具足;中根,中氣鼓腹,具身要,目視頂杭字,淨分可返,以羊抖法,令遍全身,由上升上四喜,明點在杵尖不流失(精液長住於龜頭而受大樂,不因大樂而流失),升於三脈會合處,有啊字,彼為大樂般若佛母;此明點集合第一種空色,如離雲晴空,通達勝觀見,大乘見道登地;此時中脈結開,從此至臍明點上升次第為二地、三地,其功德具清淨正見,為諸續所許。明點充滿臍輪時,臍上住父母音,佛所說十二教授、無礙了知。從臍以下為具足蓮花種性功德。此後到心、安樂充滿,心間脈開,法身智慧大增,無分內外光明顯現身脈界,如四肢能顯四洲,離能所修,通達修道智。此後到喉開脈,得報身成就,佛所說一切教授辯證,皆得自在,不同諸語言皆能通達。此後到頂大樂輪,現證無學道光明,到華藏世界,地道一時圓滿,通達道種智及十地見。由此到肉髻,充滿其中,中脈三十二脈結,令開解已,一剎那圓滿斷證功德,得從本以來普賢王如來位,現證十六地無上智。從上降下四喜,為資糧加行一切世間道;由下升上為出世道,一生成佛。即此甚深女子之道,專一精進為要,對治、清淨見、精進,三者必具,不可以自欺。於女子行漏失菩提(於女子身上行此雙身修法時,若漏失「白菩提」精液者),犯別解脫戒;自心貪圖安樂(唯求自己之安樂享受而不理會女方是否亦同到高潮者),犯菩薩戒;斷喪明點(若射精而漏失精液明點者)、即斷一切本尊空行心命,犯密宗根本戒,念咒無有力量,為本尊及一切空行所捨,事業不成辦,護法由自垢染而自遮斷,一切事業不能成功,是故明點當勿漏失(是故應當守護精液不令漏失),同伴犯戒者當離開。吾子!汝欲修此密宗法,當愛護明點(當愛護精液)如護佛目。當知次第生起四喜,初與業印平等住(剛開始時應與明妃平等而住於性高潮中)、(然後再)從頂降喉、身樂生起;由歡喜智,捨二執(由此大樂而捨離人我執與法我執),契合二乘見(契合二乘所修之解脫道見地);淨分到心、樂更大(至性高潮時所提升之雙方紅白菩提淨分,若能上升至心輪時,其樂更大);由勝喜斷我執分別,契合菩薩見;明點到臍,身普遍大樂,由離喜智、斷手印執,契密宗見;此後到密處,安樂無分別,無說之因,生俱生喜,斷三灌歡喜智分別,契無上秘密,持明點見。如是於安樂體上觀察,領納無說、澈見本性,於彼覺受不散,當精進焉。》》(34-553~556)
此是蓮花生之《亥母甚深引導》口訣中所說,藉事業手印--實體明妃--而速成就身中明點之修法,亦名為內灌頂。
此內灌頂中亦有種種四灌之名:《《俱生正智,廣大生起全依乎此(「俱生正智」之廣大生起,全都依此雙身修法而起)。於我無羞攝持,如瓶、磁亦依乎此。三處空行妙緣常親亦依乎此。令彼淨信亦依乎此。教授增益亦依乎此。又回憶十九歲時住色多緊寺,夢一年幼悅意沙門,身相莊嚴,衣著圓滿,手持寶劍、經函,四幼女四方侍。余以為(是)寂天菩薩,求密集金剛灌頂,如是依次得四灌。四女眷中,其窈窕特甚者,與我吻,我撫其雙乳;復交抱之曰:「此為瓶灌頂」。持劍主尊化身與四女等持,令觀生貪心(彼主尊化身與四女同時入住淫樂之中,令觀賞而生起欲得淫樂之貪心)。彼等雙運合流菩提心(彼等雙方交合而流出之淫液)滿天靈蓋(注滿於人頭骨所製成之供盆中),予又酌(我又嚐之),色香如冰片,曰:「此為密灌頂」。交女令與密密相契(將女交與我,令我與女上下身分皆密密相契),上按乳、下插蓮,大樂生,流明點(流出精液),曰:「觀察觀察,此為慧灌」。由念吽字明點上升,遍身安樂,曰:「此四灌」。 又云:「執手為瓶灌,淫語為密灌,撫乳為慧灌,吻口為四灌,此則灌中之四灌也。 上師父母平等住為瓶灌,聞師父母蓮杵抽擲為密灌,因此明點下降為慧灌,生起欲行貪心為第四灌,此則密灌中之四灌也。 抱少女為瓶灌,互弄蓮杵為密灌,抽擲為慧灌,明點降、大樂生起為第四灌,此則慧灌中之四灌也。 紅白明點集合上升,四輪依次遍滿,為四喜,即第四灌之四灌也。」》》(34-618)。此是西藏密宗上師假冒覺囊巴祖師「打那拉達(多羅那他)」之名而說之口訣,由陳健民上師所譯之記錄。
灌頂若要如法而行者,其儀軌極為繁雜,篇幅極大故抄錄不易;而且抄錄彼儀軌細節,對於辨正密宗法義並無直接之意義,故不錄之。讀者欲知其詳,可以逕行購閱書末參考書籍第76冊,依此書中所示秘密之意而解讀之,自知其意,是故不於此書中再作舉述,唯作法義之辨正。
第四節 雙身淫樂之法絕非華嚴經所說之法
密宗古今諸師常說:男女合修之雙身法,是顯教《華嚴經》中所說之法,佛入滅前未曾言說,故由後來出世之「佛」蓮花生而開示之。如是建立密教之「合法」地位。然而此說有違事實。顯教經中並無此法,此乃第八、九世紀起方有者;陳玉蛟教授(後來出家為釋如石法師)云:
《《印度的無上瑜伽密,興起於第八世紀前後,在此以前的大乘顯教論典相當純粹,幾乎看不出有全面結合密教修行體系的趨勢。第七世紀、以實踐著名的寂天,在他的名著《學處集要》中,也只是引用了一些真言而已,不涉及密教的修法的全體。到了第九世紀達磨波羅王時,興建超戒寺,顯密並弘。自此以後,密教日益興盛。不過,一般(密教的)學者寫作顯密論著時,大都分別處理,各成體系,很少把顯密之學貫通成一個道次第,即:以菩提心貫通顯密,先三歸、三學;由戒得定,由定得通,(再)雙運智慧與方便;最後昇進密乘,以不共修法(男女合修之雙身法)疾速圓滿福慧資糧,成就正覺。如此顯密一貫的修道次第,除了《菩提道燈》與《難處釋》以外,(在此之前)恐怕很難再找到同樣性質的論著了。》》(6-53)
是故密教之雙身修法,確屬後來由印度教內之性力派學說收納入密宗「佛教」,經過長期之演變結集及綜合整理,先有《金剛頂經》之密咒儀軌等祈求之法,方有後來之《大日經》所說男女合修即身成佛之雙身修法。為取信於人,更創造《蓮花生應化史略》一書,於書中將蓮花生高推為阿彌陀佛蓮花化生於人間之化身佛,以邀大眾生信。然而關於蓮花生化生之事,卻是漏洞百出,不能取信於有智之人;此容後敘。
由密續出現人間之時間及次第而觀,由密續所說諸法之處處嚴重違背三乘法義而觀,由密宗古今諸大修行者之語錄而觀,可以確定密宗之道確實是外道法。亦可由如是事實確定:密宗早期確實無此雙身合修之法門,乃是後來從印度教及婆羅門教內之分支教派中,吸取其分支教派之性力派學說而混入佛教中,成為今日之密宗即身成佛「無上密」法門。由天竺密宗種種密續之內涵,及出現於人間之前後次第以觀,如是事實已可確定,密宗行者無法推翻之,但亦不願承認之。
密宗學人及諸上師每言《華嚴經》中早已有說雙身合修淫樂法門,所以認定密宗之男女雙身合修法必定是佛法、必定可以令人即身成佛。然而華嚴記載婆須蜜多菩薩所傳授者,乃是藉眾生貪於絕美女色之心理,而引入佛道。婆須蜜多所傳授者乃是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非如密宗諸師所傳授之意識覺知心,非如密宗諸師所說之樂空雙運、樂空不二也。此容於後(本章第十一節中)再敘,此處暫表不述。
亦有學人責余為誣謗密宗,謂彼學密多年,未聞上師曾說此雙身修法。此乃上師觀察其因緣未熟,故於因灌及第一二灌頂時不為之宣說,以防其道心未極堅固前,因不信此法而生懷疑、乃至洩漏此法,以免日後妨礙密宗道之弘揚,此是密宗諸上師間之默契。是故若有人責我誹謗密宗者,乃是其人學淺,不知密宗之根本道理與修行法門也。所以者何?若余所言真是無根誹謗密宗者,則西藏密宗四大派諸法王、及諸喇嘛上師豈能坐視不理?任由余於諸書中大肆誹謗之?而竟無人願出面澄清及制止余之「惡行」耶?無是理也。
然今現見陳履安居士所言「密宗在台灣弘法之諸大修行者」皆默然以對,無人能出面否定余之所說,無人能如陳履安居士所說而出面否定:倡言密宗確無男女合修淫樂之雙身法。乃至見余共論法義之勇氣亦無,只能默認其有,不能公開否認為無。
若密宗諸師確定密宗實無此法,則應公開出面否認之,維護密宗之顏面,以免世人見密宗喇嘛時悉皆投以怪異眼光。若確認雙身修法確實真能利益眾生--確能令人證得解脫果及佛菩提果,則應以其道德勇氣,出而維護密宗之「無上密」即身成佛法,密宗諸師皆認為雙身法能真實利益眾生故。若已見密宗確實無此雙身合修之法,而遭平實無根誹謗為有此邪見邪行,則應共同俱簽真名、合力對平實群起而攻--公開聯合具書真名要求辨正,不應個別以化名而在網際網路上對余作種種人身攻擊、無根誹謗。
若已見密宗雙身合修法確是能真實利益眾生之無上密法、被平實如此嚴厲指責破壞,而竟無勇氣公開出面為密宗之無上大法辨正真偽,則此密宗諸大修行者皆無資格學密、修密、弘密,皆是自私自利之人故,不能為法而捨棄自身之利害考量故。若已確認密宗之貪道成佛理論確屬邪道,則應幡然悔悟,改絃更張,以自利利他,方能不違學密時廣利眾生之本誓也,豈可默然以觀、坐視不管?如是瑟縮之作風,與密宗諸師弘法時一向強勢、一向擺高姿態之作風大異,非是密宗道者之風格也。
密宗之學風,一向對於學密之人有嚴格之要求;乃至入門之後,尚須殷勤事師、事事請教:《《然投得明師之後,亦必不時求教,方能有獲;蓋有道之師必待其徒詢問,方始教之,否則決不自動傳授。此乃密教之定規。》》(62-292)。是故一般學密之人若未能博取上師之歡心,而欲求得上師傳授「如法」之密灌者,迨無可能。
「如法」之密灌尚無可能,何況第四灌之雙身合修真刀實槍指導、與隨後之雙身合修即身成佛無上密耶?只有自身具有絕美姿色(包括男色)或某一特殊之氣質,引起密宗喇嘛或女上師之覬覦姿色氣質者,方能不依博取歡心之法而得其傳授雙身修法;上師喇嘛欲藉機一親芳澤、乃至再三故。而密宗上師因看中男女色,故而主動欲傳無上雙身密法與弟子者,所在多有,於今台灣仍然隨處可以舉之,非是絕無僅有之事也(出家喇嘛與在家上師悉有。為免造成二度傷害,及顧慮隱私權故,暫不公佈之。唯除彼等人繼續為密宗邪道張眼)。
如是之事,常有所聞,非從間接之人而聞,絕非危言聳聽也。是故,一般學密之人,不容易聞此雙身修法;若有學密之人未聞此雙身法者,當知彼人乃是淺學之人,或是未得上師歡心之人。如是淺學及未得上師歡心之密宗行者,甫聞余之辨正雙身法時,便謂余為誹謗密宗,便責余「須下地獄受報」;殊不知密宗諸師方是真正破壞佛教法義者,方是真正須下地獄受長劫果報者(尤以黃教之應成派中觀師達賴等人為最)。
而諸密宗淺學之人不知密宗之真正本質,反而因於不如實了知密宗嚴重破壞佛教正法之本質,而出面為西藏密宗力爭;表面以觀,似在護持佛法,其實卻在幫助密宗破壞真正之佛法;如是「護佛正法」之作為,其實卻是在為自己繕寫「入住地獄申請書」,以供捨壽後之長時居住受報,可憐之至。
密宗上師如是開示云:《《「秘密經」中有云:「世有四物不可離棄,即一、花,二、酒,三、媾合,四、寶之物(上師與明妃淫合後之淫液)是也。」前三項粗視之,似乎不甚良好;但有力者可加持之,以成供佛之無上妙品,所謂功到自然成也。花有內花外花之別,外花即是花卉之花,內花女子有之(此謂女陰,以蓮花隱喻之);此女子之花苟善於用之,則有莫大利益;苟不善用之,則貽害無窮焉。此中秘密,爾等將來工夫到家之時自會知之,茲且不談。……此處所云之媾合,非平常男女行房可比,其中別有密意,他日自知。》》(62-290~291)
如是之言,廣載於密宗典籍中,云何密宗淺學之人竟未知之,而言余說密宗有此法門為誹謗密宗之法耶?豈唯紅白花教如是,號稱最清淨之改革派黃教,亦復如是;於宗喀巴之《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亦如是倡言男女合修之「雙身成佛」法。密宗淺學之人尚未真正入門,不知密宗之藏污納垢、理論邪謬,而反因余之破邪顯正以救彼之誤入魔道,翻謗余為破壞佛法之邪魔外道,顛倒至此。
始從天竺之「晚期佛教」--波羅王朝之密宗佛教,已是如此;傳入西藏後之噶當派,以及後來分裂為紅白花黃之四大教派,一向皆然(乃至後來以如來藏之他空見破斥雙身法、而不能見容於四大派之覺囊巴,亦不得不以如是雙身修法為表相,表面弘傳「時輪金剛」作為掩護,而密傳他空見之如來藏正法)。傳至後來之西藏密宗,一向如是以雙身法為主修,一向如是以雙身法作為修練「觀想、寶瓶氣、拙火」等法之鵠的;乃至今時廣弘於全球之西藏密宗黃教「佛法」,悉皆如是,無一能免。
然而今時台灣之密宗上師,亦非全數無條件贊同雙身合修之法,譬如鄭蓮生上師如是言:《《密宗雙身法講即身成佛,但在末法時期,幾乎無人敢傳,無人能修(其實仍有不少人私下在傳、在修),因為條件太嚴格、辦不到。比如男方氣脈要能將無為真氣由生殖器吸上至頂再下,再由下而上,達到完全自控而不漏(洩精液),並在特殊閉關的地點生起明點,在極冷、極熱之下皆能不漏(洩精液)。而女性之明點--紅菩提,起碼要氣化了,能上下昇降,放出、收回,受剌激亦不動心,並且能以自己之明點運入男性體內、幫彼修行,且能收回;如此功夫,等於是空行母,非是一般凡夫之身夢想所可企及的。》》(62-348)
可見密宗內之上師,亦非一切人皆贊成廣傳雙身法。姑不論其見解正確與否,但憑如是功夫之規定,已可料知密宗今時極難覓得如是具足功夫之人,何況弘傳之?縱使現今密宗之內真有如是能人,而能將自己真氣藉由雙身法,而由下體之密合,運行明點入異性身中,以助其證得樂空雙運境界,並能教導其樂空不二之理者,仍然是外道法,與二乘解脫道及大乘佛菩提道完全無關,仍不可言是佛教之修行法門也。
綜而言之,密宗之雙身合修法門所傳授者,乃是意識覺知心為主之樂空雙運、樂空不二,與般若智完全無關,亦與二乘法之解脫智完全無關。於佛菩提智中,說之為「意識相應地」之外道法。至於《華嚴經》中之婆須蜜多菩薩所傳者,則是第八識如來藏之法,迥異密宗如是法道,是故說密宗以錯會之知見,而攀緣雙身法於顯教之《華嚴經》,乃是遷強附會之說法,絕非真正之佛法也。
第五節 修雙身法者須先選擇具相之女
密宗男性行者欲修此法者,須先選擇具相之女,此女謂「明妃」;若是已經完成生起次第、並已完成第四灌,及已合修過雙身法之樂空雙運、樂空不二之女人,即是佛母、空行母。
如何選擇具相之女人為明妃?薩迦派如是說:《《寅一、具獸女:…。寅二、具螺女:…。寅三、具象女:…。寅四、具紋女:…。寅五、眾相女:…。此外亦有謂具蓮女種性者:…。》》此諸明妃之種種別異,詳前第八章第三節道灌頂之第三目中說明,此勿重舉。
亦如宗喀巴所云:《《明妃顏殊妙,年可十五六,香花善莊嚴,欲樂於壇中。德帶摩摩格,慧者加持彼,放寂靜莊嚴,佛住虛空界。》》(21-303)。亦須選擇「顏殊妙,年可十五六」者,加以「香及花」而莊嚴彼女,然後方與彼女共行淫欲之樂於壇城佛像之前,故宗喀巴作如是言:「明妃顏殊妙……欲樂於壇中」。
亦如陳健民所說:《《理論上為什麼要五個?因為五個就是表五方佛母、五智,要這樣配合啊!因此要選體性不一樣的空行女,有金剛部的空行母,有蓮花部的空行母等等。》》(32-238)
此是選擇女性之不同個性、及不同性器官者,以體會諸女人在樂空雙運時之種性不同,及體會過程中所產生之差異,因而體會種種不同女人之反應所導致之樂空雙運有何不同,由此而具足雙身法之智慧差別。
第三輯-摘錄精華篇
第九章 無上瑜伽
第七節 采陰補陽─於異性身中提取明點
采陰補陽之意者,謂藉雙身合修之法,在交合時,運氣從女人身中提取女方之明點(提取女方之婬液或其淨分),以求增益自己之脈氣明點,希望能於雙身修法中早日進入所求之「樂空雙運」境界,令婬樂之大樂現前而不致射精,以便長住於大樂境界中而「樂空雙運」、體驗「樂空不二」,由此證驗具足而「快速成佛」:
《《就採藥言:道家所謂採藥,是於經期初發之後,餘紅未斷以前(殘餘之月經尚未完全停止之前),在幹的時候(在剩餘少量月經未流出之時),就是道家所謂採藥時期。而張三豐所謂「方用中間算年月﹄,指此言也。而採藥復有兩種,有壬鉛、癸鉛之分,壬鉛是女子暖氣,癸鉛就是女子天癸(月經)。采癸鉛者既如上述,而一般道家認為采取癸鉛無甚意義,稱之為泥水丹法。而采取壬鉛才是正宗。而壬鉛采得後,昏迷七天;若功夫不好的,常有因此而致死者。由此可以證明,修道功是很危險的。又可證明道功修得的是趨入魔壞脈的功夫。若密法則選擇年輕身體好的,為最主要,並無所謂採藥;但以尋得大樂脈,用各種跏趺(用各種性高潮忍住不泄之功夫)以尋之,所采的就是明點融化的時期。修成就者,雙雙虹身飛去色究竟天。無論如何,絕無有昏迷者。》》(32-467)
所謂跏趺,非謂顯教所言之打坐修定,乃是以雙身法中之種種姿勢及方便而令樂觸極強,以致鼻息暫斷之境界;詳前所舉宗喀巴文中敘述,此不重贅。陳健民於此文中所言:「修成就者,雙雙虹身飛去色究竟天。」乃是臆想之言也,此說有二過:一者,虹光身不能飛去色究竟天;二者,修雙身法之樂空不二境界,永不能去至色究竟天。
所以者何?謂虹光身乃欲界之不淨身,乃由修婬樂之法而成就者,尚不能生至欲界六天,何況能去至色界?何況能去至色界之頂?
此謂欲界六天之天人,其男女欲皆較人間之密宗行者淡薄故;密宗修學雙身法之行者,其男女欲是人間有情中之最重者故,於雙身法中努力求婬樂之極樂及長久樂觸覺受故。欲界六天及人間雖皆仍有男女欲,然貪婬樂之心有輕重厚薄之分,而以人間為最重,越往上昇則越輕。
譬如人間之婬欲樂觸,要須男女二根之交合,至於性高潮已,方得暫時滿足其貪;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之天人,仍有二根交會,至性高潮已,於婬根中有風氣出,得滿足貪心;第三天之夜摩天,男女互抱而得滿足貪心,已不須男女二根交會也;第四天之兜率陀天諸天人,只須互相牽手而得滿足貪心;第五天之化樂天諸天人,只須男女互視而笑,便得滿足其欲貪;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諸天人,則只須男女互視諦觀,便滿足婬欲。
如是,越往上提陞,其男女互貪之貪求心便越淡薄;而二根交會之婬欲樂觸,僅至第二天即止,於第三天起已無二根交會之婬觸樂受也。今者密宗諸師不知此理,極力尋求婬樂覺受之至於其極,並求觸受之遍身及長久受樂,而於其中觀「空」,所觀之「空」又非 佛所言二乘法之「空」,亦非 佛所言大乘法之「如來藏空性」;如是極執著欲貪之心,如何可能上生欲界天?欲求上生至四王天,亦必定求不可得也,何況色界天?何況色界頂之色究竟天?有智之人所不信之。
若於男女互視之貪亦已斷除,而有基本定力者,方能上生於初禪天中,成色界天人。色界天人無男女相,皆是中性身,不分男女性,皆無男女根故,亦無五臟六腑而不受團食故。若人能遠離男女根之樂觸貪心,並遠離異性相處之貪、而有基本定力(初禪)者,方可於捨壽後生於色界之初禪天中;若人生前極力追求婬樂之觸受者,非唯不能上生色界,並已成為人間最貪男女婬樂者,尚不能生往欲界天中最低之四王天中,何況能生於色界之初禪天?尚不能生於色界中層次最低之初禪天,何況能生於二三四禪天?尚不能生於欲界六天最低之四王天,何況能生於四果羅漢所不能到之色究竟天?是故密宗所言雙身修法能令人往生色究竟天之語,乃是自意妄想,籠罩學人之說也。
復次,密宗諸師所修之雙身法,尚不能證得初禪定境,何況能生於色界天中?而且是色界頂之色究竟天?無是理也。所以者何?此謂生於色界天者,首須證得初禪定;欲證初禪定者,首要之務在於斷除心婬,於「眼見異性之貪」尚且已斷,何況牽手、擁抱、二根相入乃至性高潮?何況如密宗行者之追求長時受樂及極大之樂?此乃極重之婬樂貪求,雖然自稱心中無貪,其實皆是自我安慰之語,本質真是大貪極貪之性也。
觀乎蓮花生所授之雙身修法內涵,又觀密宗行者於雙身修法境界中受樂時之觀想以婬樂供養下體中之「諸佛﹄者,可見彼等行者及「諸佛﹄皆是欲貪極重之「人」,云何可言長住婬樂觸受境界之中而無貪心?真乃口是心非之人也;此乃事實,具載於密續之中,無可狡辯。
如是密宗行者,既未證得初禪定境,亦未斷除欲界男女婬樂之貪,而雙身法之大樂俱生樂等正是欲界中之極重貪,欲界中之婬貪者無過於此,云何而言能生欲界六天、色界天?乃至狂言能生阿羅漢所不能至之色界頂——色究竟天?無是理也。
復次,縱如密宗諸師所言而修,並能「證得」虹光身者,然而虹光身乃欲界人間之法,由欲界中最粗重之婬樂中所修證而成就者故,不能與色界天相應故。如是,欲界婬觸之法尚不能去至色界天之初禪天中,何況四果人所不能至之色究竟天?而人間之初地菩薩捨壽往生色究竟天時,乃是於中陰界時別生色究竟天身而生於彼,以彼所證之道種智所得果報而生於色究竟天,乃是道種智之可愛異熟果也,乃是斷除異生性、永伏性障後之可愛異熟果也,乃是勇發十無盡願、努力破邪顯正「救護眾生離眾生相」…等功德力所生之可愛異熟果也,此乃報得;非以中陰身或別修之一身(如虹光身)而生於彼也,虹光身不能住於欲界天及色界天故、與欲界天身及色界天身迥異故;彼身不具道種智故,雙身修法不能永伏異生性故,虹光身所依之雙身法本質即是「異生性法」故,異生性法所成就之虹光身永不能與色究竟天相應故;虹光身之證得者不能稍解初地之道種智故,永不能生起色究竟天之可愛異熟果也,初禪至色究竟天悉永離婬觸故。
密宗諸師不曉此理─不知雙身法之修行永遠不能證得佛菩提、永遠不能證得道種智,永遠不能證得初地功德,而妄想以雙身法所修得之虹光身欲昇色究竟天,真乃愚癡之人也。指導或幫助明妃之上師本人,尚不能生往欲界天,何況能令明妃隨之同時飛往色界天?而且是色究竟天?無是理也。密宗喇嘛如是違教悖理之妄想,而弟子如是信受,云何可謂為佛教之真實佛法?更謂為超勝於顯教之佛法?根本是外道法也。
蓮花生上師口傳,以行婬之法而提取明妃明點(婬液淨分)、可以當生成就金剛身(成究竟佛)之法如下:《《自明點能自在已,提女者有二種:一、依氣,二、依物。初、依氣者,被提女人已生子者七,不及未生子者一;有夫者七,不及無夫者一;身端悅意者七,不如年青者七。年十三至二十五者可提,年二十六至三十五者,唯能資以自提爾,彼明點無有可被提者。
各種空行中,以蓮花種性者可提(原註:可提即易提也,彼易漏故),說為長壽所依。蓮花女、肉紅白鮮嫩,其紅菩提如雨而降,腰細,身材適中,美麗悅意;男一見生樂,女一被觸則自歡躍戰慄,此(乃)身中存(有)精華者;以杵近其蓮,自然生出大樂聲;杵入其中,如小孩吮乳,自知含茹,此即蓮種;距外間四指中,有脈圓形,於彼當先覓脈;覓脈加行,則在吻、抱、搜脅等行為;彼樂生起,以杵外探,多說貪語。彼面紅氣喘身抖,蓮內有水潤,此時不可即行(此時不可即行提取其明點),當以「補品、酒」服之;再以冰片、丁香、紅白檀令服,令其明點淨分增長,然後平等住(然後雙方同時住於高潮中)。當男女大樂相等時,方可提上,此屬脈好者。
(若)於此不能提,當行覓脈方便:於女身搽酒、蜂蜜、酥油;另作毯質杵,形大如自大杵;唯應略長,頭宜略尖,以綾纏之,上塗鷲油、酒及酥油,插入其(插入明妃之)肛門中;另作二線球置其腰,以薄腰帶纏之;背枕以鞍,令仰臥;由此二、腰落近臀部,脈從陰門伸出,如小魚、如乳頭,以指撥開蓮瓣,於彼脈用藥塗之,以手伸(入而探其)脈,可令出蓮六指(可以使其伸出陰戶達六指之長);中四指、下亦二指。引此脈插入杵孔中,則可提矣;於樂平等時(於二人皆已至性高潮時),自明點努力提上。果提上已,身亦生暖烘烘之相;此後生不(能)忍樂,當行散法,如羊抖身。
又法:以毯杵入蓮,女出歡聲,以左四指將指甲磨光,敷藥於脈,可以長伸而出、極柔;肛門中毯杵當取出,然(後)入蓮而提(原註:杵入、毯杵出,當同時行,如軍對仗一進一退)
又法:以毯杵插入(明妃之)肛門,肢分抱緊,然後以藥塗脈,插入杵孔,杵稍入後,即將毯杵取出(貢師云:二杵同時內逼,女應力而死,宜慎重之)。
開脈之藥:生蜂糖、幹乳(原註:親師云:乳桶內常粘之乳。貢師云:取乳後,餘乳在垂者是)、白狗杵(白狗之陽具)、管仲、花椒、鳥取花、磠沙,塗其脈上,並塗杵蓮;杵入蓮中,勿上氣下按;生猛貪,下部動作宜慢,杵含脈必生大樂,自身提散當勵行,令明點堅固。
他身明點者,自馬頭明顯,心目專注於緣馬頭眉間之白紋。杵左右上下力動,女子發抖、出嬌聲、喘氣。自杵孔內之吽,勾其蓮中紅吽,念長吽,提至頂與杭相合,具足六支身要(原註:如翻目等)。用力而行,必提無疑。……
以拳法提者:杵入蓮,女「不忍樂」生起,杵亦熱;樂生時,自己頂上為所緣,杵從根全部插入,又稍向外提陞,念長吽三,(觀想)母化光入杵孔中,從中脈至頂杭、無二,普遍全身、安住空樂無二定上;杵忽彎軟而燒熱猶存,此為能提之相也,他日必得鮮色光明等功能。
具性相「空行母」,從十六至二十五歲,上等一夜(可提取)十次,中等四次,三次乃下等,最下等一次不間;氣必能入中脈。其相:二乳等出,空樂無二、自然出生。其受持光明:行者可出五色光。樂之覺受:雖入叢剌,身樂不闕,此名獅子遊戲三摩地,此為依「具性相業印」之功德。
又自業印決定時,當為彼說大小乘法,為行第四灌頂,心細柔而攝受之。當令聽我吩咐,我亦當守秘密,則一切空行皆可攝持。氣息受持猛利法:左右中氣猛利呼出,以猛利氣吸女子。前氣下按,後氣上提,持氣不放,氣所住處鬆緩而住,識安本淨,身安樂熾然,凡所顯皆為安樂,俱生智不斷出生,得自身不死成就。
其能提淨分者,長壽無病、面容光潔,受持三界財物,攝一切空行母,並得其授記,名稱普聞;語可隨類說法,以空樂覺受度日,成辦事業八成就,得俱生法身,成辦虹光報身、及各種化身無間出生;三身無二,得安樂大身;上等現生成辦金剛身,中等中陰成就空行,下等第二生成佛。》》(34-560~562、563~564)
如是成佛之教授,大異三乘諸經中所說之佛道,本質乃是「外道邪見邪修」之法也。如蓮花生所言:「其能提淨分者,長壽無病、面容光潔,受持三界財物,攝一切空行母,並得其授記,名稱普聞」,即有大過。譬如蓮花生於此段開示之後言如是境界即是已成究竟佛之人,云何如是真實成佛之人尚須空行母(明妃)為其授記成佛?無是理也。
復次,授記者乃於未成佛之無量劫前為之,非於成佛之時為之,云何蓮花生言行者於成佛時得到空行母之授記?無是理也。
又:如是成佛之人,既已成佛而具足功德、能攝受一切空行母,如是之 「佛」云何尚須於「成佛」時由明妃為其印證?「成佛」時之授記者名為印證、而非授記故。是故蓮花生上師如是開示者,過失極多,云何是已成佛之人所應說者?
蓮花生乃是密教教主,是密宗所崇敬之報身「佛」,密宗諸師一向說蓮花生之智慧證量是報身佛之智慧故,一向說蓮花生所傳法是報身佛成佛之法,而言 釋迦佛所傳法是化身佛成佛之法、不能令人成就報身佛故。然而如是「報身佛蓮花生」所說之法,竟連未成佛之菩薩們都能隨意破斥其邪謬,如是而可言其為「已成報身佛」者,無有是處!
復次,虹光身非是佛之莊嚴報身,不淨氣分所成就者故,不重新贅言。蓮花生又言:「語可隨類說法,以空樂覺受度日,成辦事業八成就,得俱生法身,成辦虹光報身、及各種化身無間出生;三身無二,得安樂大身;上等現生成辦金剛身,中等中陰成就空行,下等第二生成佛」,如是之言亦有大過。
謂蓮花生所言如是「成佛」者,尚不能了知最粗淺之二乘解脫道(蓮花生尚執取長時安住婬樂觸受中之意識覺知心為佛地真如心故,欲以如是心而常住於無餘涅槃中故),尚且未是聲聞法中之見道初果人,何況能知佛菩提道之般若所函蓋之「中道觀」及一切種智?故說蓮花生所言成就化身、報身、法身之言,皆是自意妄想所說也,非是佛法。
復次,密宗諸師歷來多言:密宗之內,自 釋迦以來,曾有多位祖師已成報身佛、究竟佛;蓮花生則是密宗之第一佛、是密教教主。然而此等密宗之佛,其實仍是具足凡夫,菩薩七住位之般若智尚無,云何而可自封為佛?密宗諸師云何可以高推其為報身佛?
又:報身佛之常住大樂,實以斷盡煩惱障、所知障,令第八識之種子永不變易,如是名常;如是之「究竟常」能令第八識與別境五、善十一等心所法相應,一一心所皆有其不可思議之妙行,非等覺菩薩所知,故名大樂,而非以婬樂之樂為其大樂,此樂是無常變異之法故。
密宗蓮花生「佛」則是以長住於婬樂之觸受、並且是一直保持在性高潮中之大樂,作為密宗「報身佛」之常住大樂,蓮花生言如是「成佛」之人以「空樂覺受度日」故,而密宗一切人所說之空樂即是雙身法中婬樂性高潮之第四喜故,此婬樂是密宗樂空不二、樂空雙運之樂故。
然而如是欲貪乃是欲界中最粗重之貪著,尚不能得解脫欲界之功德,何況能得解脫色界之功德?尚不能得解脫色界之功德,何況能得解脫無色界之功德?尚不能解脫無色界之功德,何況能解脫三界繫縛之功德?尚不能得二乘解脫三界繫縛之功德,何況能得阿羅漢所不知之菩薩般若慧功德?尚不能得菩薩般若慧,何況能得佛地智慧?如是具足凡夫,而狂言能成「報身佛」、已成「報身佛」,有是理乎!
蓮花生既言如是成佛者語可隨類說法,頗能再度示現化身而破斥平實之說者否?密宗諸師既常倡言可以即身即生成究竟佛,應當多有即身修成報身佛果者,頗還有人能出面破斥平實所說之理否?密宗豈真無人即身修成「報身佛」境界者耶?至今無人能前來破斥平實之法,而繼續任由平實破斥密宗之「根本大法——雙身法」。
若真無人即身修成「報身佛」境界,則即身成佛之說顯然虛妄;若有人已即身修成「報身佛」境界智慧者,則應生不忍之心,出世破斥平實、以救密宗之即將危亡也。既真實可以即身成佛,所成之佛復是報身佛,「更勝於釋迦化身佛」,應當有足夠能力隨意破斥平實之言說也,上地必知下地法故,上地必能指導下地故。
假使當今之世密宗諸師未能有人成「報身佛」,亦當已有成就「化身佛」者;化身佛亦應能指導平實也,云何無有一人敢於出面而具真名破斥平實?云何竟無一人能來收服平實為徒、令入密宗修學能成「報身佛」之法者?
密宗諸師不應如江燦騰先生之言:「不屑與平實居士言論」,所以者何?謂密宗諸師眼見平實破壞密宗之道如是嚴重,若不加以破斥摧滅,密宗於未來五十年中必將漸漸式微而至滅絕,如是嚴重行為與後果,密宗諸師云何而有閑情作如是自外之言?不應正理也。
若彼密宗諸師悉不能以真名出面破斥平實者,則已顯示彼等之怯懦及不具般若智也;如是焉得謂為果地修行之已成佛道者?若彼密宗諸師眼見平實具體而有系列、有計劃之破斥密宗,竟然不知不覺其嚴重性,竟不能知如是作為必將導緻密宗未來之滅絕,則彼密宗諸師顯然皆非有智之人,不能見其嚴重後果故。密宗諸師及佛門中一切學人,於平實此言盍各思之?盍共思之?
是故蓮花生所言:修此雙身法而能常住婬觸高潮大樂之「成就報身佛」,而能成就「語可隨類說法」者,真乃妄語之言也,真乃依於自意思維之邪見妄想也,絕非真正之佛法也;完全違背解脫道及佛菩提道故,完全未能證得第八識真如故,悉未證得般若智故。
是故平實於此高聲呼吁:密宗學人應當早日詳細深入探究密宗法義之正邪,應當以冷靜理智之心態而探究密宗法義之正邪;如是冷靜理智詳細深入探究之後,方能真知密宗之本質也,方能真知應當何去何從,而作正確之抉擇也。此乃密宗一切學人當急之務,萬勿輕忽、因循苟且,萬勿繼續深入密宗邪道邪法邪修之中,成就大妄語及破壞正法之大惡業,貽害自身。
密宗之男性行者可從女性行者身中提取明點而「迅速成佛」,反之,明妃亦可從勇父身中提取明點以令自己受益:《《又佛母提佛父者:自亥母頂,亥頭紅色,專注於此;(於坐姿相抱體位)以左右踵靠佛父臀部,二手交叉捻自大趾,念長吽,(令男性行者射精,然後提取)男明點如水銀入於臍上,與臍紅□字(梵字,略之)無間和合;目上翻等六支如前。行七或十次,男淨分必可提(男性之精液淨分必可提入自己身中)。男樂增上時不可放鬆,當乘勢用力而動(以令男性射精),此為要訣。此後當行散等拳法,用力為之。》》(34-562-5)。以上所舉,皆是蓮花生之口訣。
蓮花生之《金剛引水教授》中亦言可以從明妃身中提取明點,非唯一處密續中言之也:《《具足種性者,欲依事業手印(欲依明妃而修雙身法者),當於密乘甚深引導法中所說具相手印者(具相之明妃)吸取淨分,當自習自力、得界分穩固後(須自己先練習至久住性高潮而不會漏泄精液,功夫穩固後),方可行。此手印,須端嚴悅意(之女),蓮花暖(性器官溫暖),種丰盈(婬液豐富),十三至二十五歲間,無嫉妒慳吝,不為世法所染。此種方便攝受自在後,俱生時(女方至性高潮時),須吻口、抱腰、咂舌,竭力以種種方便,令(明妃)生貪心(生起欲受性高潮之貪心),發生安樂(令明妃發生性高潮之覺受)。見其面紫紅,氣喘聲顫動,手足抖戰時,行者自觀(下體中有)本尊馬頭、印觀亥母,如生起次第而修加持兩(人之)密處。其覓脈方便,於前已述。於自他二根(於自己與明妃之男女根)相合時,生樂當如龜徐行,認識喜樂,樂大恐失菩提(樂太強時恐漏泄精液,應知自身所能承受之量,以免漏失)。觀杵摩尼頂(觀想龜頭尖端)有青黑色吽,頭向內,勾向外,心定於本來清淨上,離一切戲論邊際(不起語言妄想等),緣此青黑色吽字(而一念不生、住於此「定」中)。初修業(初修此事業手印法)者,必緣以觀想,猶龜、有樁焉。但大行者能定「安樂無分明體」上,自能令定增上(能長久住於此大樂而又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使此「定境」日益增上)。後持逆提法,如他身事業中已詳。取其精華者,當知手印蓮花(當知明妃下體)淨分之脈頭:手觸之如有二頭狀。次想金剛頂(頂輪),經五輪(經中脈之五輪)直提;中脈上達梵穴、下達蓮花,想蓮花(再觀明妃之下體中)並無經血、黃水等濁分,手印(明妃)具足一切相,用長吽字吸提入中脈,想吽又生吽、如絲線相連之數珠。此時頭應左右擺動,不斷念長吽、短吽,應以海沖須彌(以寶瓶氣將紅白菩提向中脈之頂端沖)、眼上翻、舌抵顎、身縮抵背,直往上提。
次、身覆於手印上(身體臥於明妃身上,二根相合),兩足長伸;第二指觸地,以二手大指緊按中無名小指之屈曲上,兩指伸按地,尾閭臀部稍向外張,行者餘身不令觸地;口誦長吽,想手印(觀想明妃之)紅界淨分(紅菩提種子之淨分)、如紫茸花之紅潤,化淨分(觀想明妃之婬液氣化)、以吽勾吸入中脈,依次入四輪(由海底輪上昇,依次經過中脈其餘四輪而至頂輪),收頂杭,無分別住(一念不生而住於婬樂之中,住於體會空樂不二、而又雙運空樂之境界中);但背腹相合、下氣猛提、頷壓喉結,眼上視等,與餘相同。
若於各輪用氣功之次,吸菩提決能提陞矣。得吸提相後,須行分佈全身、如羊抖身法,並放手三跳等。若分別淨濁二分,當多行阿魯事業(原註:親師云:即放收肛門,自能排濁分、得淨分)。後應行獅子遊戲拳法,遣一切障,心定於本淨淨見上(覺知心定住於婬樂之觸受本來清淨無染之清淨見上),上氣隨自然出入;若於具相觀生執著,於所緣明點當生凝結之過患。
未行此法前,當備荳蔻、丁香、紅花、乳細末,和酥酪置座旁,至此以藥塗其脈上(塗於明妃之海螺脈上)。行者須先習身要:應具六法口訣、誦長短吽,身不可令日光照,修習一月後,自然吸取。此中扼要:知己杵入孔中(已確定自己之金剛杵已入於明妃之海螺脈孔中),氣乃可提,終成馬陰藏相(如此即可成就三十二相中之馬陰藏相);明點即落蓮中,亦可返(若有上提之功夫者,即使精液因不能忍住高潮而射於明妃之下體中,亦可以此功夫而吸提、回至自身之中)。自淨分得堅固,具足性相印者,亦可提入。
印身當無病(所用之明妃應當為無病者),精華無染污(明妃之婬液應無染污者─須未感染性病等)。
其提有三法:上提者,以下行氣得堅固者,可行;中提者,自生本尊,領納三昧耶物:於母降淨分時(於明妃分泌大量婬液時),口中含阿米打甘露(口中含著酒),以竹筒吸取(以竹筒吸取明妃所排泄之婬液入口中),與甘露相合(與口中之酒相融合),以舌自攪動(令婬液與酒相融合,並領受其味道),供養自界本尊(觀想以此味道供養自己下體內之本尊佛父佛母,然後吞服而滋養身體)。由此圓滿資糧,領納秘密三昧耶物,殊勝遊戲能令長壽(由如此修行供養於「佛」,及吞服此種極殊勝之秘密三昧耶甘露,所以能使成佛之資糧圓滿;如此殊勝之金剛遊戲能使色身長壽),後抖身。
下提者,身界增廣時(種子婬液增廣時),母降點(明妃排放婬液),其腰(下)墊枕,蓮下以盤承之(於明妃下體之下以盤接取婬液),不可為陽光所照,以右鼻孔接竹筒而吸之,二手按二鼻孔,令氣專由筒達右孔,決可提其淨分,事後抖身。
其提淨觀想者,面前虛空蓮日月上,上師無量壽佛父母雙運間(觀想所成之無量壽佛抱明妃而享受婬樂),降流紅白甘露(降下男女二「佛」之婬液),充滿自頂與鼻孔,趨入一切身脈界內。母明點能提已,其相已詳前。 此中三昧耶者:離能所取執著。
下提口訣者:以各種方便令生大樂:螃蟹、黑蟲、??(藏文物名,意不詳)、雞下冠令食(令明妃食用),可開脈口(可打開明妃下體之海螺脈口);腰以下用油塗之。
起分觀想:大杵入蓮,深入其中,當知自樂之量;又當知母(當知佛母明妃)生起樂相,即以手抱緊女腰、自身端正,女左脈開、降紅菩提,自杵如筒,由此提淨分,濁分留住(濁分,即是婬液之物質,留住不提取,只提取其氣分);淨分從中脈入杭、十六明點間,空聲而提,二足大趾內勾,二手第二三指在自背後左右支身(原註:與前異,前臥提,今坐提也)除於大趾外,其餘身分不可支地,提下氣六加行中,唯四洲不縮(原註:即不縮手足),餘皆相同。
女(若)無念昏迷,縮如絨球,不忍,出惡聲,此為被提相;此後分離,安住本淨,抖身行獅子遊戲、五輪等拳法。女現衰相,當以食品補之,否則易衰老。
又除障等,此處未明顯說者,餘處詳,希哉!空行心血法奇哉!亥母六教授,吾為貪愛移喜錯嘉而說(我乃是因為貪愛移喜錯嘉而說出此法)。藏之名山,願未來具種姓者早遇之。》》(34-564)
此乃蓮花生上師傳授與「空行母」移喜錯嘉之《金剛引水教授》口訣中所言者,此法目的在於引導明妃大生婬水,而後提取之,令自身可以藉此修成「佛道」之意也。此亦屬於密宗即身成佛法門中、雙身修法之口訣,男性學密之人最後所必須知悉之要訣也。
密宗雙身合修法門,大多以男性行者為中心而說,名為父續;其以女性行者之立場而說者名為母續。如是,從女性行者之立場而說之母續較少,實非完全平等之法也;顯教中則不如是,一切男女所應當修學之法門無有差別,悉皆同以第八識為修證主體,悉皆同以眼見佛性、同以修證一切種智為主體,所修法門平等無二,無所差別,各人之真如佛性無二、無有領受之差別相故。顯密之法有如是之異者。
母續中說密宗中女行者(明妃、金剛空行母、度母、佛母、蓮花事業女…)修證無上瑜伽即身成佛之法者有四:一、觀想而修,二、於指上自修,三、以軟和物自修,四、與勇士和合。
一、觀想者,蓮花生上師於《女印受持密修》中如是說:《《初發菩提心,於三根本啟白,(然後觀想)自(己)一剎那(間變)成亥母,(並觀想自己之)蓮(下體)四瓣(大小陰唇四瓣)中有阿字莊嚴,心間由☆(梵字)成佛部空行,頂☆(梵字)金剛空行,喉☆(梵字)寶生空行,臍☆(梵字)蓮花空行,密處☆(梵字)事業空行,身相手印等,於大樂密修中當知。於彼面前,想一令自(己)生貪(欲心之)佛父馬頭金剛,心有啥字成佛勇士,頂☆(梵字)、喉☆(梵字)、臍☆(梵字)、密☆(梵字)各成四部勇士,餘如大樂密修(其餘未說者詳如大樂金剛密法中所說而修)。(所觀想之勇)父金剛杵(下體)觀成五股(觀成五股金剛杵)者,內有供養空行母之物(內有供養空行母之精液—白菩提),充滿(所觀成之下體中之本尊)佛父母一切毛孔,生起雜類勇士空行,如芝麻開莢(而出現)。
自他身外修眷屬者,則東有金剛空行勇士如常,乃至北方者。於蓮花四隅瓣上亦修四空行母,如是(觀想)男女交合,世間過失無有染犯,如蟲蠕動而入(觀想所成之勇父金剛杵如蟲蠕動而入,以引生婬樂),(復又)以頂(上)至(身中諸)毛孔諸空行為所緣,(觀想)彼等空行勇士生起大樂,蓮花跏趺坐,踵(腳後根)抵(住自己之)大小便口之中間,金剛拳置臍,觀想(自己之)蓮(下體)中紅啥(字)具雙圈,☆(梵字)為空行命字、入(所觀成之佛父之金剛)杵中,彼杵(佛父之下體中有)供養物(白菩提─精液)如雨而降(似如)冰片,以此啥字(將佛父下體內之白菩提)勾來供(養)頂上上師(及身中五輪之)五處空行(勇父母)等。最後如羊抖身,如馬滾地,安住本體;中氣鼓出,令其堅固;初本尊身如影相降時,如龜之口訣者(詳前數節中所說),於頂注意。氣次第鬆緩,以猛利對治行之,此為三要訣。 提時用虎嘔法,手足心置地,口中念☆(梵字)九次,於左、右、中,三三行之以狐嗅法,從右提,右呼三次,左、中亦如是;身要於左、中提時,拳按乳,身稍向左右前偏,如頭帶蛇起勢;觀想者,於男杵內吽勾之,紅白明點沿女中脈供養上師空行如前。令明點安住法者,跏趺二手置膝,中氣鼓出,目視虛空,身如羊抖;二手如射箭式、拍脅下而行,下身轉變,以跏趺跳起、又跏趺坐。拳從膝沿上平伸而出,地角壓喉,上身左右各三扭,手到處搽,以獅子遊戲法,多次行、可以除一切障。最後持氣安住本淨,迴向發願。領納四喜,無間而修。》》(34-569~570)
如上所述,須同男性行者一般引生四喜(四種婬樂),並修「樂空雙運」,令長住於四種性高潮之覺受(四喜)中而觀察「樂空不二」;如是長住於婬樂觸受中,令婬樂不斷現前而享受之,並須具有「婬樂本性清淨,婬樂無形無色故是空性之「見地」同時存在,如是即名「樂空雙運」。
此法須精勤修之,不得荒懈。直至後來能於一切時中皆住於如是婬樂之中,即是已成就佛地大樂,已成就「報身」;密宗之報身佛皆是常住於如是「大樂」之中故。凡此皆屬意婬之法,與凡夫眾生意婬妄想無二,焉得名為佛法正修行耶?
第四輯-摘錄精華篇
第十四章 餘諸邪見—恣意解釋佛法修證之名相
第一節 密宗對四加行之誤解
佛法中之加行者,謂「伏、除」二取,證得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此四法者總名「順抉擇分」。此乃一切種智中之所立見道位之前,為求大乘見道而建立之法,於唯識五位中,說此名為加行位所證四法。此四法者:謂大乘行者,於外門修學六波羅蜜多、廣修六波羅蜜多,所謂菩薩外門廣修六度萬行滿足者,為進修見道智慧乃至初地道種智,故修此四種加行之法,以證解脫果而不取涅槃,進修佛果。
四加行之法證,乃依四尋思、四如實智之觀行而立。四尋思者,謂行者尋思「名、名義、名義自性、名義自性差別」,尋思此四法假有實無。然後現觀:「若離能取之識——意識及前五識——則無此四法;而此四法所依之能取識亦非真實有。」如是現前觀察,發起「明得定」而發「下尋思」,現觀所取空,建立此位尋思之果為「暖」位。
再作尋思而發起「上尋思」,現觀「名、名義、名義自性、名義自性差別」諸法皆是六識所變,故一切所取諸法(六塵萬法)皆是假名施設,絕非實有;若無前六識,則無萬法現前而可親觸。如是現觀者,乃是依「上尋思」而現觀「所取一切法空」,即此現觀立為「頂」位,此是世間之「頂」法故。
依頂位之智,於「一切法皆無所取」已能印定;復依「下如實智」而觀察能取非實——了知「能取」萬法之覺知心(意識)非實、心順樂之而能安忍。如是印前「所取非有」,順樂後觀之「能取不實」,說名證得「印順忍」,是名「忍」法,「下如實智」具足。
證印順忍後,印定「所取空」、順樂「能取空」,復作觀行而發起「上如實智」;依上如實智而不退沒,如是心心無間——不曾起心懷疑自己現前觀察所證之「能所取俱空」——雙印能取所取俱空。從此以後,心心無間,不久後必入見道位——證得第八識如來藏而發起般若慧——或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地等。以此「雙印能所取空」,將來必入大乘見道故,說此位乃是世間第一無上之法,故名「世第一法」。
然而密宗古今諸師,由於未能取證此四加行法故,皆將此四種佛法名相之總名——四加行——擅作解釋,以外道法之實質而冠以四加行之名義,令人誤以為密宗之法即是佛法,並令人誤以為密宗即是佛教。
譬如密勒日巴歌曰:《《施肥淨信與加行,以五甘露作浸潤》》,於《密勒日巴大師全集》之中,有如是批註:《《加行——密宗之準備性的初步修行,以為「起、正分」或大手印之修法、作為前行準備基礎之工作。普通有四種,所謂四加行是也:一、十萬大禮拜,二、十萬上師咒,三、十萬金剛薩埵百字咒以懺罪,四、十萬供養曼陀羅、或曼達。》》(4-2-220)
如是所言,與真正佛法中所修之四加行完全相異,與佛法所說四加行無關。密勒之書中批註如是錯誤,阿底峽對四加行之解釋亦復錯會:《《修密咒的條件:一、梵行者……知真者無過。……。二、在家眾:關於「知真者無過」這句頌文的意義,我有許多上師恩賜的教授:1、有位賢善的上師說:「如果菩薩了知有情的利益,而他的心又被慈悲所左右,那麼無論他怎麼做,都沒錯,而且其福德反而隨之增長。」這是指證得小品忍位的菩薩。
2、某位聖哲說:「知一切法如幻,並明瞭彼真實性的瑜伽士,不會有任何過錯。如說:『瑜伽士若知:諸法如水月,則彼將不受,罪福等所染。內外此諸法,是心且如幻,復非常非斷,不分別二俱,執實毒不染。誰能見如是,知幻且無過。』」這是指:證得小品世第一法的菩薩沒有過失。
3、關於上師福德比丘對「不生過失」的看法,應該閱讀上師所做的那部論。他的觀點是:即使初學者也沒有過錯。
4、其它的聖哲則說:「依照《聖迦葉所問經、授記變婦女經、吉祥最勝第一續、有義調伏續》,以及上述以外的其它密續和聖龍樹、阿闍梨提婆等所造的那些論典的方式去做,就不會有過錯。」意指:「知真者無過」是在證得小品頂位的時候。
5、其它的聖哲說:「引發一切法無生的勝義菩提心,並且已經在心中生出勝義菩提心的人也沒有過錯,因為明瞭諸法真實性者沒有過錯。」意指:「見真諦者不會有過錯。」》》(6-257~258)
阿底峽如是解釋四加行法之證量,與佛法完全無涉。阿底峽如是錯會四加行,白教之大修行者陳健民亦復如是錯會,皆是借用佛法名相而實說外道法者:
《《四加行就是在未得無上瑜伽部大灌頂以前,先應該要把四加行修好。現在我對於你們啊,因為你們年齡的關係,你們夫婦的感情好啊,興趣也相同啊,所以就希望你們氣功修好了,就可以開始依二灌裏頭的觀想來修供養法:所謂男的供養女的,女的供養男的。
我雖說過這個話,然而呢,主要還是要這個四加行穩當了,才不會發生毛病。所以現在我要補充說明這個四加行的重要性。這是在表裏頭沒有的。四加行的內容,一個就是歸依、一個就是禮拜、一個就是百字明、一個就是供曼達。
如果你懂得五輪的本尊,五部空行母的本尊,互相可以由修供養法來作供養(由男行者以雙身合修之法供養女行者,反之,女行者亦然)。假如有一邊可以不漏點,無論男的、女的,有一邊不漏點,都可以修這個供養法,……普通夫婦關係上講起來呢,你如果是有供養的意樂,那麼你偶然在供養的時候,你漏點放水的時候(你射精與女方的時候),你就想到這是供養對方,也還是多少有些功德。
但是目的既是要成就靈熱,要成就拙火,你就不能像普通夫婦一樣常常的多搞啊!所以呢,頂多一個月兩次啊。並且行房時要觀:在兩眉間有一正三角形,內有文殊菩薩;這會使你們漏失的明點減少。
但是很多人並沒有馬上就把四加行的四十萬都搞滿了,所以我就特別把每一個都分成三段:譬如皈依,你先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後,你把這個三皈依念完之後,又加上四皈依,就有金剛上師,再加上這個本尊、空行、護法,那麼就等於七皈依的樣子了。
禮拜呢,……或者是柔和瓶氣啊,修到相當程度,可以投身拜下去,不會出甚麼毛病了,再補充這種大禮拜;照道理呢,這個投身的才是四加行十萬的這個大禮拜。……百字明也是一樣的,你可以先念「阿」字十萬,然後修「金剛本體莫捨我」十萬,最後才修全部十萬。
曼達也是一樣地你先供這個東西的,然後供這個三十七個東西的,然後才再供三身曼達。……如果已經被金剛(勇父)所捨了,已經被蓮花(空行母、明妃)所捨了,也就是如果被佛所捨了,被空行母所捨了,那你隨做個甚麼功德都不成啊!……你從前在他們的前面犯了很不少的罪,使他們不喜歡;蓮花也是,使空行母不喜歡。
如果他們男的使蓮花——即空行母——不喜歡;女的使金剛薩埵這些不喜歡,那麼就隨修甚麼儀軌、修甚麼氣功、做甚麼火供,都沒得效的。所以由百字明把這些罪業清淨了之後呢,你做一個功德,都會有天龍的保護,都會有佛菩薩金剛的垂憐,都把你們所有的功德記錄起來,所以以後修行就沒得障礙。因此男的應該是念「蓮花本體莫捨我」,……女的就要「金剛本體莫捨我」。》》(32-250~254)
如是錯會四加行者,非唯一端,復作是說:《《般若乘所說暖頂忍三者,即上三品,修此三者之法,分戲論、無戲論。戲論者,作禁住行,續云:少得暖位已,禁住行成辦。無戲論者則行內行。
內行者續所云:遠離業手印,智印相亦捨,行大手印母,離世間一切分別,修別攝支、靜慮支,得五眼六通,為身曼陀羅,一切脈清淨,現證身壇城,果位與般若乘同。莊嚴經論云:「依於禪定得神通。」又頌云:「顯現一切法,無隔能相通,於彼真實理,無觀一切見,如是法身圓,為清淨相故;具慧諸形相;?行心攝持,如此乃成辦,菩薩之等持。除意之所說,不見一切義,如增法光明,起堅固精進,法光明增長,唯是心上住,此後現境者,皆成心所現;爾時所取境,遠離於散亂。」如上為暖頂忍位。彼又云:於彼唯剩有,能取散亂心,爾時無間定,迅速能了知,能取心亦離。時輪亦云:別持支等持,加持一切咒,依於靜慮支,可得五神通。如是與上相同。簡言之,依於別攝等二支,為加行道。》》(34-480)
白教上師如是,薩迦派之《道果——金剛句偈注》亦復如是錯會錯解:《《辛四、三暖相:壬一、分別前行暖相:雖於等引中修本尊身等,於其覺受之所現中昇起以前見聞之嬉戲事或希有之遊藝等等,而心執其上;此處其它宗派說為放逸相,然本宗則主張其為以本身所作之因而生禪定,故謂分別前行暖相。
壬二、九界集攝之暖相:心無住於不觀待心氣集合而分別本身因者,謂九界集攝之暖相。所謂「九界」者,即是五甘露及四大種之氣作用共九,以其等之淨分可為自身之元氣及心之所依,如以芝麻油遍塗於身而在,其相或如「果嘎哩嘎」鳥之頸羽,或如冰雪電霜之映彩,諸色紛然。
謂「集攝」,是以修行之力回氣於內,行於一切脈移九界之淨分,集攝於四壇城宮殿等。
所謂「暖」為:以其力加持含藏後,於覺受之所現中,覺見六道城邑或煙等相、或如來身等。
壬三、明點降集之暖相:以修行之力轉氣迴風,用拙火開解脈及融淨分:1、其明點降之暖時,生明點痛。2、明點動之暖時,生樂。3、明點堅固之暖時,生功德。》》(61-159~160)
密宗如是自行方便解釋佛法名相,而用以說明其所弘傳之外道法等;然後向人說其如是修證為佛法上之修證。若有真正佛門行人說其四加行之修證時,彼等密宗行者由不解顯教佛法真旨故,便謂顯教修行者之證量粗淺,不解真正之四加行,而謂密宗所說之四加行方是真正之四加行;若究其實,卻是密宗行者自生錯會。如是錯會而言已修、已證顯教之法者,真乃誤會之大者也。如是誤會之現象,普遍存在於密宗上師與諸學人之間。譬如薩迦派之《道果——金剛句偈注》中所說:
《《加行道:暖(原註:分別前行暖、九界集攝暖、明點降集暖),頂(原註:外、內),忍,世第一法(原註:出輪迴、出世間)。……壬一、暖:此即四灌頂中之四種道,依此為積聚見覺受暖相智之因,故頌中雲此為:「資糧道」。復次,由修四道而生四見者為「加行道暖智」,此中複分大中小三種暖:癸一、為易生分別妄計故稱「分別前行暖」,此為小。 癸二、為以難生三分別妄計故稱「九界集攝暖」為中。 癸三、為以極難生分別妄計故稱「明點降集暖」為大。…。
「集」者:中集界中一切所生之暖,為中者,其景象堅固且能斷外內之蟲,得決不生惡趣,其它經典(密宗之經典)亦云此為中「忍」位。
壬二、「頂」位有二:癸一、外頂:以心氣集攝於精血二脈之尖頂,外之有界頂則為世道之最上端。 癸二、內頂:內頂為中脈頂,以心氣集攝於外相之阿字,為出世間道之下端。
壬三、「忍」:如此,以前無之無生法忍,於空性義理無所懼之忍,為「忍」。
壬四、「世第一法」有二:癸一、出輪迴法之世第一法:以心氣集攝於中脈,遮遣能所二取分別之部分者為之。 癸二、出世間道法等悉圓足之世第一法:能得出世間初地以上之諸道悉圓足者,且能生身無漏(於此世證得「保持性高潮中絕不漏精之智慧」)、心無分別之因(詳第九章所說雙身修法中之樂空無二、一心不亂)而為無礙者。》》(61-432~437)
如上所舉,密宗之無生法忍者,乃是以中脈明點、寶瓶氣、雙身法之合修,而能長住性高潮、並永保不泄明點者,為無生,為無生法之忍,自名已證「無生法忍」。復以此「無生法忍」而謂為四加行中之「忍」,完全不懂四加行之忍與無生法忍之大異其趣,亦完全不知此二修證在果位上之懸殊。如是而言無上密法之「果地修行」法門,原來卻是以誤會之「佛法」修證,而自矜於顯教。
又如《大樂光明——金剛乘之大手印》一書中,作如是言:《《四加行:這些準備工作是為了進學更深密法而設計,它們可清淨行者身、口、意三業之業障,使修道易於成就;也可以產生一些資糧使行者更易瞭解較深的密法;這種除障、積集資糧的過程常常被比成農夫耕田、種植,第一步要除掉石塊、雜草,然後澆水、施肥等等,正如這些工作保證了成功的收成,同樣地,這些準備工作保證密法修習成功。
簡略列出四加行如下:1、皈依、發菩提心:從此成為佛子、大乘行者。2、供曼達:這是纍積福德資糧的方法。3、觀想金剛薩埵及念誦百字明:這是清淨業障的方法。4、上師相應法:這是獲得上師加持的方法。》》(72-19)
如是四加行,與佛法解脫道及佛菩提道完全無關,而言能使密宗行者證得佛法上之證量,有何意義?復次,密宗諸師一向重視上師相應法;然而密宗諸師既皆未曾見道,所傳、所修、所證皆非佛法,完全不具佛法上之證量,其弟子精勤而修上師相應法者,有何功德資糧之可言耶?唯能與上師於雙身法上有所相應爾。
《藏密修法秘典》卷一如是言:《《四加行法,在密乘中,稱為前行共道。顯密二道所共修故,顯密修者前導行故。》》(119-105)
宗喀巴所輯《皈依發心儀觀行述記》中云:《《瑜伽行人修習密宗大法,應先修學四種加行,清淨相續,積集資糧,獲得加持,而後始易相應。四加行者:一、皈依發心,二、金剛薩埵百字明或三十五佛懺,三、供曼陀羅,四、上師瑜伽。》》(119-107)
如是所言「四加行」既是顯密之共道,則應顯密無二,云何密宗所說之四加行迥異顯教至此嚴重之地步?不應正理也。由此可知密宗者,實乃假藉佛教名相及教相,而說外道法者;本質乃是外現佛教、內修外道法之附佛法外道也。
更有近代之密宗上師自創四加行者,譬如蔣貢康楚之開示:《《蔣貢仁波切在所有開示前,均以「將心轉向佛法之四念處」開始。此四念,或曰「四共加行」,即1、人身難得,2、死亡無常,3、輪迴過患,4、業報因果。仁波切尤強調初機者應多方面參考這類數據,這是最基本的教義,應根植於我們心中。》》(181-48)
佛法甚深微妙,本已不易修證,今者蔣貢康楚更自創四加行,混淆佛法名相,令人更加不知所從。如是依於自意妄想而解釋佛法名相者,在密宗之內屢見不鮮,所在多有,不勝枚舉。如是作為,密宗上師代代仿行,則能漸漸轉易佛法實質內涵而轉變為外道法。
如是漸漸轉易佛教內涵之作為,大眾往往忽視而無覺察,不知其嚴重性,是故天竺佛教便在如此情況下,漸漸被密宗之外道性力派思想所取代,而令天竺「晚期佛教」本質轉變成為外道法,佛教遂告滅亡,此即是天竺波羅王朝之「佛教」,即是認同應成派中觀之佛教研究學者、及印順法師所說之「晚期佛教」,其實已非佛教,衹是披著佛教外衣之外道罷了。
後來被回教國家所滅之「晚期佛教」,衹是徒有佛教表相之密宗性力派思想之邪教而已。是故佛教並非滅在回教手中,實是提前百餘年便已滅在密宗手中;在回教軍隊消滅波羅王朝之前,已經沒有真正之佛教存在,只餘身披佛教外衣之密宗外道在弘傳外道性力派思想而已,佛教在波羅王朝被回教所滅之前,已經完全消失於天竺也。由此緣故,說密宗漸漸轉易佛教法義之行為,即是毀壞佛教之最嚴重行為;如是作為,而可言為「弘揚佛法」者,黑馬亦可說為白鹿也。
第二節 密宗之不共加行
密宗又有不共加行:《《不共加行者:拙火、三脈、四輪、修明空。 外拙火:一切無緣上□(梵字,略之)自成亥母,內外瑩澈。 心專一而修身中脈輪,如前觀想,此為內拙火。 密拙火者,三脈集合處□(梵字,略之)紅火遍全身、習拳法、六灶印、修帶、身抖等(此諸密意請閱第二輯第九章),當行。 樂增長故、頂上罕向下,拙火照上,明點融化,脈中充滿,不變本體無生離心者,是為密密真實拙火,具足堪能士,於大樂智慧修三身。 本來清淨地,堅固攝持,於一切利眾生事當令增長,樂亦增長(此說增長婬樂之法,詳本章第三十二節引述)。》》(34-549)
修赫嚕噶者,其不共加行與上文所舉類似:《《觀想:所有外境及一切有情融化入藍光,光再溶入我,我後我的身體溶入光,從頭從腳兩端同時融化,越變越小,最後溶入我心中藍色□字(梵字,略之)。□(梵字,略之)字逐漸從底部溶入那打□(梵字,略之),即□(梵文)之前綴,最後連那打也消失了,溶入空性光明。
此時起高度勝解:我心和嚇嚕噶心無二無別,如水入水,注觀此法身,心並現起佛慢;心想我即是法身,這是「持死為道」證法身的簡單禪修,它的目的在放下你的凡夫身,清淨死亡,使圓滿次第的光明成熟,種下得佛真法身的種子。
然後觀想:從法身空的境界而出,我的心立即轉化成肘至腕長度的藍光,直立於八瓣雜色蓮花中央的日輪上。然後想:現在我已變成圓滿報身,並現起如是佛慢。這是簡單的「持中陰為道」證報身佛的方法。此法主要目的在清淨一般中陰狀態,使圓滿次第的幻身成熟,種下得真報身的種子。
然後繼續:我的心馬上從藍光形式轉化成嚇噶,身藍,一面二臂,持杵鈴,和金剛亥母交抱。想:現在我已變成化身,並現起如是佛慢。這是簡單的持「轉生為道」證化身的方法,此法主要目的在使圓滿次第九行證三身之修化身成就,並種下真得佛之真正化身之種子。此時你可以專注嚇嚕噶身上或念誦咒語;如果你念咒,就專注心中□(梵文)字,觀咒語之各字母圍繞□(梵文)字,並念咒。(原註:雖然這些是以嚇嚕噶為例,但同樣適用於金剛亥母、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等等本尊,不同的衹是本尊身、顏色等等觀想差異)。》》(72-20~21)
復有五加行:《《凡專心學密者,必先修習五種加行,懺罪積福,始得閉關修持,可期成就。五種加行者:謂誦皈依十萬,得入佛門故。禮佛十萬,消罪供佛故。百字明十萬,悔除無始罪障故。水碗十萬,曼達十萬,修集福慧資糧故。如是五種加行圓滿修已。猶如穢布,已復潔淨。然後取得本尊,依法閉關修持,直趨佛果,無有諸障。》》(119-81)
宗喀巴之加行等妄想如下:《《次修「空」性,如同死有,抉擇我我所執五蘊無性,彼相悉滅,如捨舊蘊。此後乃至未入表中有字,所有一切配加行道,『教授穗』云:「趣向死沒如加行位,勝解行地,是決擇真實之加行性故。後由『過去有』滅,生『中有』位,如是由加行位臨最後剎那滅,即最後剎那性極歡喜地無間道位。」初地之無間道,即加行道最後上品世第一法。以下十地配胎中諸位故。『莊嚴經論』亦云:「爾時速當證,無間三摩地。」於世第一法作如是說故。從入表中有字,乃至天身未滿,是見修道,配十地位,『教授穗』云:「其後如中有生,色之後成入胎位。當知菩薩無間道滅後為十地,以此諸地有障在故。」》》(21-513~514)
宗喀巴與密宗古今諸師一般無二,皆認雙身法中受樂之覺知心為常住不壞心,亦認打坐至無語言妄想時之覺知心為常住不壞心,如是而言「決擇我我所執五蘊無性,彼相悉滅,如捨舊蘊」,其實仍墮「五蘊我」之中,五蘊相未滅,未捨舊蘊,覺知心即是「五蘊我」中識蘊之意識心故。如是堅執五蘊中之意識心為常、而說五蘊無常名為空性,完全誤會 佛說空性之義,與諸常見外道一般無二。 佛說空性者,乃是說眾生法界之根源——第八識如來藏,宗喀巴則以五蘊無常之空相作為空性,與 佛所說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故說宗喀巴仍然不知不解「五蘊空」之理,執識蘊之意識為不生滅法故, 佛說意識是生滅法故,是十八界所攝之有為法故。
宗喀巴既不能了知五蘊之內涵,而執五蘊中之意識為不生滅法,則與常見外道凡夫無異,仍墮「我、我所」之執,根本未曾離執,完全未起抉擇慧,尚無順抉擇分,而言「彼相悉滅,如捨舊蘊」者,悉屬空言,無有實義也。
宗喀巴復以如是「常見見」之邪知邪修,而配大乘菩薩法之十地修證,將菩薩十地之果證亂配一場,令初學者以為菩薩之修證果真如密宗之所說者,其實是以外道法代替佛教正法,其實是誤導眾生,其實與佛法之修證完全無關也。
宗喀巴常引顯教諸經之文,以證自己之說為符 佛說;然若加以詳實比對之後,往往發現宗喀巴所引佛語並非如彼所引之意,乃是宗喀巴斷章取義之說;如是行為,屢見於宗喀巴之種種著作中,不乏其例。以應成派中觀為其中心思想之印順法師亦復如是,往往濫引經中佛語而斷章取義,有時甚至斷句取義,藉以附會己說。如是不誠實之現象,非是學佛之人所應為者也;彼等諸事,餘已舉證於拙著諸書中,讀者詳閱可知,此處從略。
密宗對於唯識種智之學,無力修證,索性加以否定(如月稱、阿底峽、宗喀巴、歷代達賴、印順法師…等應成派中觀師)。其餘天竺密宗諸師及藏密之紅、白、花教諸師,悉屬自續派中觀師之流類,悉以「意識自己」而欲永續存在故,悉以意識自己而欲來往三世、相續不斷故,故說此等諸人為自續派之中觀師。
此等自續派中觀師皆因不能證得第八識如來藏,是故不解唯識種智,然復不願令人以為彼等不解唯識種智之學,是故便以隨意解釋之方式,轉易唯識學之法相意義,將之轉化成密宗得自外道之修行法門之義,而誑一切人,以之說為真正之佛法。
時日既久,應成派中觀之黃教師徒亦復如是引用之,成為普遍誤導眾生、誑惑眾生、取代佛教正統之密宗主流,真正之佛教於焉正式消滅,唯存表相佛教——弘傳外道法而假名為佛法之密宗。是故密宗諸師自古以來,常用唯識等種智名相而作種種說法,令人以為密宗真正是佛教之修行宗派;如是現象存在,已歷千餘年,至今未絕而更嚴重於往昔。
今觀密宗所說如是四加行、五加行等,實與真正之佛法無關,而密宗中人自行如是施設,以與真正佛法中之四加行互相混淆。今時若不加以釐清,而日後若仍由密宗坐大者,則往昔天竺密宗淹沒真正佛教法義之故事,仍將重演於今時之世界各地,則佛教勢必從此永亡,不待月光菩薩降世之時而亡。
第三節 密宗荒謬之修集資糧法
密宗修集成佛資糧迥異顯教,乃是自設之妄想。譬如以供獻曼達作為修集資糧之法:《《復次,為積集順緣之資糧故須獻曼達,其法:觀面前虛空中雜寶裝飾之座上有蓮、月,其上復有自己之根本上師,彼為三世諸佛身語意之體性,與金剛持無異,周匝一切傳承祖師、及諸佛菩薩圍繞,以自心所悅之相而住。
於其曼達盤上獻七堆米花,為所緣之依憑,自性根本清淨之吠琉璃地基上,四洲、須彌山、日、月、人、天,無不圓滿齊備。復次,於世間界中悉皆充盈由自己悉皆無執之所供養一切資具,誓願集積自主三世圓滿受用身之一切善根,不觀前面之一切客眾,一再獻供,祈請加持自己能生現證悟,禪定、無邊功德相續。如是祈請,且持一定數量次。
復於上師生強烈敬信,謂「除遣違緣」:誦念百字明,及觀自頂上金剛薩埵安住,一面二臂,持鈴杵;佛母金剛慢母持鉞刀顱器。二身皆白,以諸寶、骨飾莊嚴,金剛跏趺相交抱(即普賢王如來坐姿雙身交抱受樂之像),其心間月輪壇城上白色吽字,由彼生甘露相續(由彼金剛上師與師母交合受樂而出生婬液甘露,連續不斷出生),充盈薄伽梵金剛薩埵佛父母身中(充盈於上師佛金剛菩薩父母身中),復如雲興雨般(復觀上師與佛母如夫妻坐姿行婬之行為一樣),其甘露(他們行婬受樂而流出之婬液甘露)續自頂門而入(連續從密宗者自己之頂門灌入),消除一切黑相(以所觀想金剛薩埵與明妃行婬之甘露灌入自身而消除身中種種不淨之相),甘露續清淨二垢道已(以如是甘露繼續清淨自己之尿道與直腸之後),復自二足心流出(復觀此種甘露從自己之二足心流出),智甘露(所觀想金剛薩埵與明妃行婬而流出之婬液甘露)盈滿身中諸處(充盈?滿自己身中各個處所),復誦黑魯嘎百字明。如此積集資糧、淨治除垢,經年纍月而行之。
以其二者之持數定量,獻其數於上師,若其同口,則生大障礙及劣定;若異口,則生妙定及障礙少。》》(61-224、225)
密宗上師如是教令徒眾:以七堆炒熟之米花,放置於曼達(供盤)內,而觀想供養人天等,謂一再修此供養而可成就「成佛之資糧」;非如顯教之以世間真正財物布施眾生及供養三寶。若如是觀想供養,而可成就菩薩之道、積集成佛之資糧者,則本緣部諸經佛說往世修菩薩行之種種利眾諸行,皆可免矣。而此觀想既非真實以利眾生,云何可成就三大無量數劫方能具足之資糧?是耶?非耶?有智之人盍共思之。
復次所觀想供養境界之相分,縱使成真,真能利益鬼神道眾生,然皆唯利鬼神道眾生(人天皆不受此供故),皆不利益人間眾生,則與佛說「當於人中修菩薩道——於利人之中成就佛道」之教誡相違也。如是密宗祖師所設之獻曼達,其意唯是欲令眾生對上師生起絕對不疑之敬信,以便日後傳授雙身法時能信受不疑爾,終非真正修集資糧之道也,有智之人思之即知,必定不受其惑。
復次,所觀想自己之上師,眾中獨尊,「周匝一切傳承祖師、及諸佛菩薩圍繞」,即是崇敬上師更甚於佛菩薩之意也。欲令密宗行者對其上師生起絕對敬信之意,企圖極明,有智之人思之即知,勿需多言。密宗行者以此婬穢觀想,想頂上金剛上師行婬所生之婬液灌入自己頂門而遍身中,欲清淨自身,其實正如污泥洗衣,永無清淨之日。如是修集「成佛資糧、清淨污垢」,而言「如此積集資糧、淨治除垢,經年纍月而行之」,欲求「生現證悟,禪定、無邊功德相續」,無乃妄想無智者之所說、所修耶?如人緣木而求諸魚,烏可得之?
薩迦派又言:《《…禪定(此禪定者謂雙身法中一心不亂之樂空雙運也)之因、資糧道功德果:即本頌中云:「由資糧道」者,此中又四:壬一、外形相資糧道:以觀本尊上師不異,迎請於面前虛空,修五供(詳第一輯所說),乃至受持究竟無學道灌頂(詳第二輯第八章所說密灌慧灌第四灌)之間,能生三自性見之因,為「外形相資糧道」。
壬二、內密咒資糧道:上品由三要訣至下品心氣集攝於臍輪之間,以此為生自生智見之因,為「內密咒資糧道」。
壬三、密灌頂資糧道:上品由三想,下品心氣集攝於佛母蓮宮之間(集攝於所抱明妃子宮之間),以此為俱生智見因之資糧,是謂「密灌頂資糧道」。
壬四、究竟實相資糧道:上品喜等十二明妃俱三想加持(對於與自己合修雙身法之十二位明妃,皆以壬一、壬二、壬三之觀想而加持之),至下品心氣集攝於彼最勝蕊處之間(集攝於所抱明妃下體之內),以此為生極淨最勝空樂見智因之資糧,為「究竟真如資糧道」。概言之,於積聚禪定之因,即承許為「資糧道」。》》(61-442~443)
如是以雙身法而修諸觀想加持,即是密宗薩迦派《道果本頌——金剛句偈注》所說之密宗資糧道修持之法。如是邪婬荒謬之法,而可言為佛法者,則此佛法不學也罷,唯益沈淪增貪而已,與解脫道及佛菩提道悉皆無關,云何可謂為佛法耶?
復次,密宗上師令弟子作是觀想:想自己頂上有上師本尊與明妃行婬受樂而流下婬液甘露,從自己之頂門灌注身中,?滿自身,以清淨自己黑業。如是觀想之法,除建立弟子對上師之絕對信心外,亦藉此而引生異性弟子對上師之貪著心,終至可以遂其共婬之意,如是即可達成共修雙身法之目的,密宗之道即可流傳不絕。所以者何?謂異性弟子既日日觀想上師行婬,而以婬液灌注自身?滿,則異性弟子不對上師生起共婬之意者,實亦甚難也。
由是之故,密宗上師與異性弟子共婬之事,乃是久修密宗法道之上師與其異性弟子間之常事,亦是上師與異性弟子間之永久秘密,不能令配偶與家人知之,亦不得令外人知之。由是因緣,導緻密教道場常有性醜聞發生,勢所必然故;稍有不慎而泄漏與上師合修之秘密時,必令弟子之配偶與家人心生齟齬故,則使共修之婬行秘密爆發,往往喧騰於新聞媒體之上多日,便成傷害佛教之新聞。然實此等諸多醜聞,皆與佛教無關,衹是附佛教之密宗外道所為之事。
密宗本非佛教,而社會大眾及諸新聞媒體悉皆不知,乃至佛教中之諸大法師亦悉不知真相,便緻密宗外道所發生之性醜聞一再傷害佛教名聲,由此導致部份社會人士開始阻止家人學佛。於今之計,應當正本清源,令社會及新聞媒體普皆瞭解密宗之本質,令大眾普知密宗實非佛教,則爾後密宗一再爆發性醜聞時對佛教之傷害,便可終止,否則佛教終將永無寧日。
密宗以如是上師相應法,令弟子觀想上師與明妃行婬,而降下甘露清淨自身罪業之行,作為修集佛法見道與成佛資糧之法,極為荒婬邪惡,本是惡見所生之法故;亦與修學佛道之積集資糧完全無關,根本不應作為佛法上之資糧道也。
第四節 密宗對緣起法之誤會
密宗所言緣起之法,並非顯教中所說之緣起法,乃謂中脈明點觀想及寶瓶氣之修證,與佛法中之緣起法無關。譬如薩迦派所說之三緣起:
《《壬一、迴風緣起:持心而迴風轉氣、迴風轉氣而持心,以其力產生種種跳、動、跑、喧嘩等相。
壬二、景像緣起有四:一、身脈景象:心氣集攝於遍動之精血左右二脈三十二脈結之匯合處,覺見隱蔽,心氣集攝於七萬二仟條極細微脈處、且覺知覺見自身極小進入自身脈幹中等。 二、脈字景象:以心氣集攝於心間之□(梵字:宗)等字處,如置「消除愚昧、黑暗」之燈,及以心氣集攝於六道種子字,覺知六道之處等。 三、界甘露景象:若五甘露等分均攝於心間種子字時,覺見五種姓如來,增長眉間、密處之二種紅白甘露力(詳第九章之雙身法所說),覺見三千世界之日月。 四、氣景象:持地(原註:水火風)氣等自住臍處時,覺見煙等相。
壬三、夢緣起:依前述景象時,前述之景象為因,以睡眠為緣,其景象所生之夢者為夢緣起。
如此,問:其夢之覺受與夢之緣起有何差別?則曰:夢覺受之因僅是持氣,覺受果則僅產生夢馬等等浮動之相,範圍較小。
夢之緣起是:因——依內之四壇城諸多相異緣起;緣——則以睡眠為觸緣;果——則生種種相異之夢,範圍較大。》》(61-156)
如是所言之緣起,皆在觀想中脈明點及修寶瓶氣上用功,而非佛法中所說之緣起法——現觀十八界之緣起性空——依十二因緣而現前觀察蘊處界等一切法空,無一法具有常住不壞之體性。由是之故,密宗古今諸師於因緣法不能證解,所說、所修、所證皆是外道觀想及氣功等有為法故;如是修行,尚不能了知聲聞初果之修證實質,何況聲聞羅漢所不能知之菩薩明心證真所得般若智慧?故說密法虛妄,非佛法也。
亦如薩迦派「五緣起」之說:《《五緣起所圓滿道:外緣起、內緣起、密緣起、真如緣起、究竟緣起。
本頌中云:「以五緣起所生圓滿道」句,即是述此,其五緣起者:庚一、外緣起:為轉氣迴風及景象、夢等外境相粗略之所現。 庚二、內緣起:為心氣集攝於脈字宮殿。 庚三、密緣起:為由斷世間道而現出世間道身脈壇城等四壇城。 庚四、真如緣起:為初地以上之外驗相昇現明點,內驗相昇現氣,真如驗相昇現心功德。 庚五、究竟緣起:為融入四行於十三地。 如此,以五緣起圓滿世出世間一切道者,謂「以五緣起所生圓滿道」。》》(61-382、387~388)
如是所說緣起之法,皆在世間法、有為法、無常法之中脈明點氣功上用心,所修、所證皆是世間有為漏無常之法,與解脫道及佛菩提完全無關,乃是外道法,乃是外於自心藏識而求佛法,名為心外求法者。
如是心外求法之密宗外道法門,竟敢誑唬佛教學人,謂其外道法上之修證可以令人證得佛法中第十三地之果證,而言「以五緣起圓滿世出世間一切道」,而言如是修行之人即是「以五緣起所生圓滿道」;如是以外道法代替真正之佛法,卻說密宗方是最究竟之佛法——狂言密法是顯教修法所不能及者,顛倒殊甚也。
第五節 密宗邪謬之無漏法
密宗所說之無漏法,亦復迥異佛說。譬如「三無漏」:《《本頌中云:「身無漏」者,轉身脈處成化身,其中有二:一、身之秘密不可思議者:中脈頂髻不顯。二、一切身者:為殊勝、非殊勝變化身者,其一切行以三律儀而調伏所化者。
本頌中云:「語無漏」者,轉脈字處成圓滿報身,其又有二:一、語之秘密不可思議:語量無能執,以外內均聞故。二、一切語者:以諸和悅語音為無量種種眾生說法。
本頌中云:「意無漏」者,轉界甘露處為法身,其又有二:一、意之秘密不可思議:法性如所有知;二、一切意者:有法盡所有知。》》(61-166~167)
密宗所說如是三無漏法者,亦是依於中脈明點及寶瓶氣而說修證,與佛法完全無關。而彼等所說如是三種「無漏」之修行法門,仍以雙身法為其中心思想,故主張以三種律儀——雙身法中之身口意行——而調伏所度化之人。至於「意無漏」所說之法,仍未能離於雙身法之「界甘露」——以精液為種子甘露;由是緣故,以精液之能生處為法界之根源,而觀想密處有法身佛雙身交抱婬合故能生一切三世諸佛,故說「轉界甘露處為法身」,如是而證樂空雙運、樂空不二者,即已成就法身佛境界,而言「意之秘密不可思議:法性如所有知;有法盡所有知」。
然究其言、觀其行、察其證,皆是欲界世間之有為有漏法,並非無漏法;如是親住之境界,餘悉知之,並無不可思議之意密存焉。而彼等已證如是「意無漏」之密宗古今諸師,雖然自言於「法性如所有知;有法盡所有知」,其實完全誤會解脫道及佛菩提,尚非二乘小果修證之見道者,何況大乘菩薩果位之修證者?如是而言三無漏、秘密緣起者,本質完全是外道,與佛法並無絲毫相應之處。
第六節 密宗對四緣之誤會
密宗所說之四緣,亦悖佛語,完全在密宗所說之常見外道法上用心。譬如《大手印教授抉微》中云:《《按:修習大手印之四緣者,了達輪迴苦,決心出離,專修大印為因緣(一)。上師能與行者加持,及其本人之經驗教授,能令行者開悟,故為修習大印之增上緣(二)。行者了達一切無明、分別、煩惱等皆為法身,能持為修習大印之道,此為緣緣(三)。一切行持,不離此法身上所顯現種種,而此無依無護之大印,任何所作、任何時間無不相應,此為等無間緣(四)。如上四緣而以上師加持為主緣。且所謂根本上師者,即能令行者頓見明體之上師;金剛上師者,謂俱生之緣所能感召者,得師弟同體,永不分離,如彼金剛,不為他破也。且所謂瑜伽者,正以為法界本體,上師加持及弟子之得加持而見明體,三者本來同體,本來相應,故曰瑜伽也。此即修上師相應而通大印之理趣。》》(34-843)
當知四緣者,乃是一切種智中所說之八識心王中相應之法,無關外法。今者密宗將此四緣而說上師與弟子間修學樂空雙運大手印之四緣,真乃不倫不類之說也。所以者何?謂四緣者,乃是八識心王間所顯心行,與上師弟子間之關係無涉。密宗卻言四緣以上師之加持為主緣…等,真乃誤導眾生之言也。如是以外道法而代替 佛之正法,即是密教所慣用之手段。
復次,密宗所言「師弟同體,永不分離,如彼金剛」者,有大過焉:如是則謂有情生命本體乃是未學佛法之前曾被分割,今由修學密法故,回復為「師弟同體」,而認為報身佛既是與「母佛」雙身交抱之像,則弟子與上師合修雙身法後,其靈體即因與上師交合而為一個法界明體,故應當將己明體經由下體運入異性上師身中,與上師結合,而完成雙身法之修證,將來成佛時與異性上師永不分離、如彼金剛薩埵與佛母交抱受樂而永不分離之狀。審如是,則法界明體是可分割者,是故後來亦可合併為一,永不分離如彼金剛。此真邪見,迥異 佛說,云何而可言為佛教之修行法門?密宗上師則以此為由,而鼓勵異性弟子與其常相交合,以求成就「佛道」。
復次,《甚深內義》中,讓蔣多傑云:《《四緣者,頌云:
於彼習氣阿賴耶,因緣等咸集於此,中間顯現增上緣。
由眼等根達於識,所緣緣者為色等,境中顯現應了知。
又所謂無間緣者,彼彼滅已無間生,第六意識常現起。
初、因緣等習氣咸集於阿賴耶識,前已述一切種即此處所謂因緣,若無此,則無因緣,其餘一切有情之因如喻言之。如攝大乘論云:「阿賴耶識,如陽焰、如幻、如翳」,故無此識認持,諸非正分別種子顛倒因,則無有矣!必具阿賴耶識,已如上述。
二、增上緣者,頌云:於中顯現增上緣,由眼等根達於識。由六識之增上緣者,中間顯現五根及識根:眼根如葡萄,耳如新卷葉,鼻如雙垂爪,舌如新偃月,身如腰鼓顙,皆是淨色根。所謂色者,從四大之因出生,淨者與識相連,且明顯故,內種子成功能與相連故,為阿賴耶識所攝持故,顯現五根其理不違。意根者,彼無間在阿賴耶識中生滅,又為六識無間所攝故,一說名為意界。又有謂第八識功能分出、能開意識生門,是屬處類。所謂法處者,有為法處、無為法處,由彼意與法,即心與境之中出生緣起。
三、緣緣者即色等,境中顯現色聲香味觸,有為法無為法等是。色者,為四大種或大種所造,凡眼所行境,顯色形色是;聲音、耳所行境,從執受及無執受種出生。香者鼻所行境,好香、惡香及其餘香。味者,舌所行境,六味。觸者,身所行境,輕重軟粗、寒熱、飢渴。法者,無為法,及有時顯現之法,從有表出生;所取法,自在圓滿法、?計法,受想思等。無為法者,六滅及空真如,彼等異名有八;略攝之,則為一切所了知境。
四、等無間緣者,頌云:彼彼滅已無間生。聲聞乘差別部許為六識,各各滅後,無間之緣,雖然彼非必以滅為因也。解深密經云:前六識滅已。此意界與無間意說為一,由此傳第八識無間意,在一切種八識中,如水與波,依阿賴耶識而動搖,出生無間緣,如前所述。前六識緣,若以一出生,無間緣亦以一出生;多出生,亦以多出生,如彼數相同。彼之滅者,指前六識滅時,作無間後緣相近,故曰無間。是故說彼無間而生,亦不相違。三十頌云:五與根本識,五識如何出,與識俱或非。根本識為阿賴耶識,五識與三緣相俱出生,此說與識俱之理,即此第八識,亦許為彼之增上緣,故由無間意出生已,乃有根塵識,此說或非正理。第六意識如何出生?三十頌云:「生起意識者,依止根本識,五識隨緣現,或俱或不俱。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絕。」如上所云:五識中第六識,暫時攝於阿賴耶識,故不顯現,餘一切時皆出生。頌曰所謂第六意識者,即指此也。第六意識亦有無間,依於阿賴耶識之等無間意所分出。亦或謂第六意識分出,則與第六意識同已。又前六識若就果位上說,與三緣出生可符正理,瑜伽師地論云:四緣者說因緣,為心所生。若就勝義上言,一切從緣起生,成立彼等之一切說,為皆而已;如此引證,甚繁且止。如上釋因緣已。》》(34-348~350)亦即(46-28~30)
如是所說四緣者,處處違背四阿含中佛語;亦違大乘經中佛語,復又違背諸菩薩論中意旨,不克一一枚舉,且舉其過之大者言之。
密宗之《甚深內義》所引《《如攝大乘論云:「阿賴耶識,如陽焰、如幻、如翳」》》者,『攝大乘論』文中並無此句;然有相似之句:《復有譬喻相:謂此阿賴耶識,幻、焰、夢、翳為譬喻故。此若無者,由不實?計種子故,顛倒緣相、應不得成。》意謂:阿賴耶識含藏種子之正理者,復有譬喻相:謂此阿賴耶識之含藏種子體性,故以蘊處界等猶如幻化、陽焰、夢境、如翳而譬喻之。此阿賴耶識若無者,則由不實之?計執種子故而產生之顛倒緣相(執蘊等實有——譬如宗喀巴之執意識常住不壞——之顛倒攀緣相)等現象與言說,應不得成立。是故《攝大乘論》所說之「阿賴耶識,幻、焰、夢、翳為譬喻故」所說之理,乃謂阿賴耶識實有,非如密宗所言之「阿賴耶識,如陽焰、如幻、如翳」,密宗上師不了真義,妄作情解,便生錯會;更以書論貽誤後人,非所宜也。
復次,彼《攝大乘論》文中,處處證成「實有阿賴耶識」之理,亦處處證成一切法之根源即是阿賴耶識:世出世間法皆依阿賴耶識而得出生;若無阿賴耶識,即無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今者密宗以未能證得阿賴耶識故,遂否定之,乃反其意而曲解曰:「故無此識認持,諸非正分別種子顛倒因,則無有矣!」則是否定阿賴耶識,妄謂:「若不執不證阿賴耶識,若阿賴耶識不認持諸法,則『一切邪分別種子之顛倒因』便得消滅」;密宗如是故意曲解論意而附合己意,印順法師亦復如是,故意曲解《攝大乘論》之文意,顛倒而說論意為主張無有阿賴耶識,與論意完全相悖;如是作法與密宗諸師如出一轍,非是誠實人之作為也,如是所說焉得謂為佛法耶?《甚深內義》此段文中錯解錯引之處極多,篇幅所限,不克一一枚舉,有智之人自能簡擇。
第七節 密宗自己發明之漏盡通
密宗古今上師所證之「漏盡通、無漏通」,亦皆不同佛法中之漏盡通。西密四大派之法皆是以雙身法之樂空不二、樂空雙運為修證標的,故其漏盡通者,乃以男女交合而至性高潮時之不射精:精液不外漏,或漏後能回收至腹中,而謂漏盡。譬如:
《《明點漏則所依退敗者,其能為禪定中之障礙(密宗以雙身法之大樂正受而一心不亂為禪定正修,若射精則不能長住性高潮中而長時一心受樂、一心不亂),故須守護(令不泄漏)。「六漏」者,即:生樂?滿盈中漏、鬼魔習氣夢中漏、病患諸擾液中漏、明妃作緣貪中漏、飲食不調覺中漏、行止不端過中漏。》》(61-419)。此乃謂精不泄漏而言無漏,非謂佛教正法中所說之煩惱漏盡也。由此可知密宗對佛教正法之扭曲解釋,嚴重無比。
亦如:《《出世間道法等悉圓足之世第一法:能得出世間初地以上之諸道悉圓足者,且能「(在有)生(之)身(證得精液)無漏」、心無分別之因,而為無礙著。》》(61-436-8)。顯教中之世第一法尚未親證大乘見道,乃是四加行位之最後位,猶待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已,方入大乘見道位之第七住位中,猶待通達般若之別相智已,方入初地通達位也。是故密宗對顯教所說之四加行內涵,完全錯會,而以自意隨便解釋之,便用來「弘法」以誤眾生也。
復次,此文中所謂無漏者,乃謂生身無漏;謂於此世身上即修成物質明點(精液)無漏,而於樂空雙運之際、心不分別種種身外之法等,謂為證得無漏之初地聖人也。以此雙身法為基礎而修道,若能融入密宗之「四行」者,即可成佛,名為究竟無學道,故云:《《…二地至十二地間則有十一種驗相於「修道」,以融入四行為「究竟無學道」。》》(61-437)。究竟無學道者,謂修成究竟佛地之境界也。
《甚深內義》中言:《《所謂漏失者,所依身漏失地有四:即上下道及毛孔,餘根門。能依心漏失亦有四:貪愛、無明、不正見(原文中少一,唯列三法)。四者捨已,得究竟果。》》(34-437)
《甚深內義》中,主張以雙身法之婬欲第四喜大樂而可出離生死,故作是言:《《生死流轉:頌云:
不清淨迷亂有情,不知剎那之大樂,不知己樂向外攀,
樂壞乃生起三毒。不由己願入輪迴,初為具樂之貪欲,
中者則為癡無明,復為離貪之瞋心。求樂自貪及慳吝,
嫉妒皆起作不善,是故墮落於惡趣。
誰流轉?頌言:「不淨錯亂諸有情」,不知何者?頌言:「不知剎那之大樂(不知性高潮出現時之剎那大樂)」,何不知?頌答:「不知己樂向外攀(不知自己身中有此大樂而向外攀緣身外不實之樂),樂壞乃生起三毒(身外之樂終究會壞失,由壞失故便起了三毒),不由己願入輪迴」,俱生智當由觀察了別故。》》(34-435~436)
如是,密宗以雙身法所證之欲界婬行第四喜大樂,作為究竟成佛時之報身佛常住大樂,故以修成「長住最高婬樂第四喜境界,而精液不漏失」,作為漏盡通,作為佛法之正修行。密宗所謂一世之中即身成佛者,精義在此;《甚深內義》書中所說者,意亦在於此,是故處處所說皆以隱語而說,以免密意外泄;由於顯教中人不能知解如是密意,故名彼書為《甚深內義》。
密宗古今諸師,悉皆不知漏盡通之本質即是斷除「我見及我執之現行」,又復錯會我見與我執之內涵,而以不貪射精之樂及精液不漏作為漏盡,如是妄想膚淺之外道世間法,而謂為無上密法,有何佛法密意可言耶?《甚深內義》中更說眾生由於不知自己身中具有如是大樂,而向外求樂,故輪轉生死;殊不知密宗如是追求婬行中「俱生樂——第四喜」之樂者,正是欲界漏中最粗重之外樂因——外於自心如來藏而求身觸外法之樂,正是「不知自己本有第八識涅槃之究竟樂,而向外求男女欲之無常樂者」,欲界眾生因此欲界之男女欲貪而致受生於欲界人間故——唯除乘願再來諸菩薩——乃竟以此邪見,而責眾生之輪迴乃因不知貪求自身第四喜婬樂大貪所致,於漏盡通之誤會嚴重至此,世無其匹。
《甚深內義》復云:《《漏有如下之次第:從一界乃至五界。時輪注『殊勝不變略攝』云:若明點漏失,則為生三界之因。「色界無男女二根,無色界無身,何故有漏失?」答曰:四無色界者,其普遍定中有空之水、空之火、空之風、空之地四者,故有漏失。四究竟天者,其普遍定中,有風之火、風之水等四者,故亦許漏失。於是乃至有火之四者、水之四者、地之四者,此則從廣果天乃至梵眾天之漏失因;如上十六色界與四無色界為二十處,皆由五大各各內涵五大小種為漏失因,由前所說因緣,故有老死。》》(34-355)
密宗如是胡言亂語,而仍有人信之、終生奉行不渝,真乃無知之極也。無色界雖有四天,實唯一界,非有四無色界也。復次,究竟天者,唯在色界頂,為五不還天之第五天,方名色界究竟之天也;色究竟天唯有一天,非有四天也。密宗不知三界之境界,而胡言亂語,更造成書論,遺誤後人,非所宜也。
復次,無色界既無身根,故於欲界之十八界法中,唯有意根、定中法塵、意識三界現前,全無「有色根」等十五界法,不應言尚有四大之漏失也。密宗所說無色界定中「空之四大」者,乃是擅自發明之名相,實無「空之四大」等法可供無色界「天人」漏失也。四大之極微互不相涉故,故無所謂「風之火、風之水、空之地、空之水」等可言也;空則無物,不應言有空之地水火風也。凡此種種謬說,皆因誤會《楞嚴經》中佛語真旨,故作如是妄語,皆是揣測之言爾。
色究竟天人唯是影像,非是物質之色法,乃是物質之邊際境界,過此即成虛空也,是故言為色法之究竟處,故名色究竟天,不應言有「空之火、風之火」等物質色法也。如是天界已無密宗所言之精液漏失,由此可證:「密宗所言之漏盡通,只適用於欲界人間爾,完全不適用於色界及無色界也。」何以故?謂「唯有欲界之人間外道弘傳此雙身法,方能有受諸婬樂而不射精之情事故」,故精液無漏之法,只合人間外道有之,非諸天有此邪法弘傳也。
若「四大之漏」所言可通者,則密宗諸師及諸密續亦應補說「人間之密宗行者如何修行可致四大之漏消除之法」;而古今密宗諸師悉不言此,應有大妄語之嫌。譬如蓮花生之未曾證得此四大不漏之法,唯言婬液不漏之法,則應蓮花生實際尚未成就密宗之佛果,尚未修證此色界無色界之「無漏法」故。審如是者,則密宗所說即身成佛之法乃是妄想,並非真能使人證得四大無漏之法。
復次,色界及無色界天人,若非菩薩證悟者而乘願生彼者,皆是有漏之人——未斷我見我執,然非密宗所謂四大之漏也。密宗上師不知佛語真旨,錯會 佛所開示無漏之正義,而以精液之不漏作為佛法無漏道之修證正途。若密宗所言為正,則色界及無色界天人悉成已證無漏道之四果聖人也;然因 佛說色界天及無色界諸天人亦屬凡夫,未曾證得無漏道,故密宗上師對於他人所質「色界及無色界諸天之無精液可漏者,亦應是證果聖人」一語,便不能置答,乃發明此說,妄謂色界天人及無色界天人仍有風大之火、風大之水……等漏失,故仍是有漏凡夫。凡此皆因密宗上師對於 佛說漏盡之真義不能得其正解,遂有如是《甚深內義》之無漏笑譚出現人間而流傳之。
復次,設使將來密宗上師讀畢拙著,而於無漏法之修證如實正修而符 佛說者,亦僅是聲聞解脫道之行門,尚未可言是成佛之法也。成佛要賴般若種智之成就,及福德之具足方能成就故。是故諸聲聞羅漢唯成小乘四果聖人,不能成佛,云何密宗可以說無漏即是成佛?不應正理!密宗對於佛法之誤解,及依自意而作之妄解,如是嚴重,所說完全不同 佛說真旨,云何可稱之為佛教之密宗耶?斷無是理!而印順法師竟強詞奪理,為密宗張眼,強言密宗是佛教正統宗派之一支,迷寐至此,夫復何言!
第八節 密宗所證之四果五果
密宗擅將佛法中一切種智之名相,加以扭曲之解釋,以符合其引自外道之雙身法。譬如「四果」之說:《《由修道而生之受用覺受為諸法極淨真實下固四喜之見,其亦謂:「以等流為滅白髮,以異熟為能做力,能為士夫增長相,以無垢轉成無死。」……等流果者:若界淨分固於臍(若性高潮時從精液及女方婬液所提陞之淨分能安住於臍輪),臍輪輪周數掌際,如鏡面或雙覆口碗相對,以指觸不可得,且甚白具光澤。如此,能去除白髮及皺紋,身之肌膚得轉柔嫩。
異熟果者:界淨分固於心間(若性高潮時從精液及女方婬液所提陞之淨分能安住於心輪),以如遍入天子之力而無敵。
士用果者:界淨分固於喉間(若性高潮時從精液及女方婬液所提陞之淨分能安住於喉輪),舌能至眉間、二肩高圓、貪欲、身極暖熱、生貪執、吮小舌乳(咽津),能多日不食,且身不憔悴。
無垢果者:菩提心固於頂輪(若性高潮時從精液及女方婬液所提陞之淨分能安住於頂輪),其壽能達二百歲等,非永不死》》(61-300~303)
如是所言之等流果、異熟果、士用果者,餘今釋其密語隱義已,令諸已證般若之人閱而不禁哂之。若有多年研究唯識學、而真解唯識正義者,閱此密宗言說已,必定噴飯大笑。佛法名相而可如是隨意解釋者,則人人皆可如是自行解釋;則人人皆可自謂已成佛道,所說之修證境界內涵不必一定符合 佛說意旨故。
密宗復又自創五果之說,混淆顯教唯識一切種智之說:《《……是中,「離系果」乃以暖相之次第堅固從而於自他之身昇現本尊,語昇現密咒,意昇現無分別禪定相續不斷。
又因此得盡知旁生等類之語,亦能應其語而語,凡諸所現能覺無礙,為「異熟果」。
復次,身內樂受不斷(證得雙身法之第四喜已,並能延伸至平常不抱明妃之一切時中亦可樂受不斷者),縱以苦緣交迫而亦生樂不絕者,為第三之「等流俱生果」。
復次,煩惱倏息,八法之分別遞減,一切之所執者小,為「士用果」或「無垢果」。
壬二、初宗趣時昇現之四果:親見化身佛陀,自性中明現本尊,生起次第堅固乃離下劣身。以百種語向百種所化之眾生說法,離下劣語。
心中昇起無根本、後得二位之定,離下劣意;以此等功德乃為「離系果」。
又穿山透壁而無礙,納三千世界於一粟而無大小,能以一變多,復以多變一等,以此功德而為「異熟果」。
又以心氣入中脈,雙跏於尊母(若能以淨分菩提心寶瓶氣而入明妃之中脈內,並觀想「本尊父母雙運」於明妃之中脈內),無漏之樂得相續不絕者(而令精液不漏、長保樂觸常存,而相續不絕者)為「等流俱生果」。
又、景象等諸定如其所有而止,所斷不順之類力小,對治之智力大,成妄進退者為「士用果」或「無垢果」。》》(61-444~446)
密宗如是而言唯識之「五果」,並引顯教經中所說諸大菩薩境界之名相以自莊嚴,其實完全不實,誤會唯識五果之義極為嚴重,顯見唯是密宗上師之臆想誇大言辭爾。
此謂諸大菩薩如是等「果證名相」所說之菩薩五果內涵,要因明心見性而證得般若慧之後,發起根本無分別智而漸生後得無分別智;於般若之別相智具足之後,進修一切種智,通達般若見道之智、而起無生法之忍已,始進入初地;復積集福德資糧,廣修布施波羅蜜,及進修一切種智,漸入諸地、圓滿諸地功德後始得發起與圓滿。今觀密宗古今諸師所說言語、所著經續,其中所言般若等,顯見彼等未有一人已證第八識如來藏。未證如來藏者,當知必無實相般若之慧,唯是相似般若爾。
然相似般若者,謂學地菩薩依 佛說如來藏之體性而說,雖未實證,而所說完全依顯教經典闡釋;所說雖非實證之言,然未敢妄以自意所想而說。密宗則非如是,純就自意所想而說,名雖般若、其實絕非般若,尚不能言為六住菩薩所說之相似般若,何況能言為七住菩薩所說之實相般若?所說悉皆違背 佛說般若之意故,亦復違背六住菩薩所說之相似般若故。所言既非般若正說,尚不能與相似般若相符,何況能令人證得實相般若?由是可知:密宗古今諸師所造密經密續中所說密法,絕不能令人證得顯教諸經所說之諸大菩薩境界;造續之人尚未證得第六住菩薩所證之相似般若故,更未證得第七住菩薩所證之實相般若總相智故,皆是依自意妄想而說故,皆是依外道之雙身婬樂墮落邪見而說、而修故。
復次,離系果者,乃是斷除我見我執而得離於三界繫縛之果報,非是密宗所說「明點觀想…等世間有為法、所獲得之一念不生、不分別外五塵之境界」也;而此一念不生亦不分別之境界,仍非真實無念、非無分別,仍有較細之「離語言妄念」故,仍有極細之「離語言而不能了知其意之妄念」故,此是證第四禪者所斷之妄念故。然而密宗古今上師所說之一念不生,衹是離語言境而已,尚不能取證初禪,何況能斷如是諸種妄念耶?故非真正之一念不生也。
復次,既住婬樂之境,而能觀察樂之是否減退,故於樂受之中常作種種生樂之加行,藉以保持常住樂受之最高潮而不離於性高潮境界,則知受樂之中必有分別,焉得謂為無分別耶?是故密宗古今上師所說之無分別者,非如 佛所說第八識之真正無分別,而是妄以意識心之不起語言文字等相、便作為已住無分別之境中也,悉皆誤會 佛說無分別之真旨也。如是密宗之「佛、十地菩薩」,誤會佛法如是之巨,尚且不如正修佛法之學地凡夫,根本即是外道邪見者,焉得稱賢號聖、以籠罩正修佛法之顯教學人耶?
復次,神足通之穿山越壁、一多互變等,乃是世間修得之有為法,非是一切種智中所言之異熟果也。若有往世修學神通,而致今世出生後有報得神通者,方是異熟果之依報,而仍非真正之異熟果也;而此異熟果依報,仍非由密宗之雙身法勤修所得也,乃由往世之修學神通加行果報所得也。今世若修雙身法而求婬樂第四喜者,不久必定復失神通,得不償失,婬樂違背神通之修證與保任故,必令神通喪失故。
菩薩則由廣施眾生以財法及無畏,故來世獲得種種可愛之世間果報,此等方是異熟果也;謂由種種事行故,異身而熟、異地而熟、異時而熟之果報,方名異熟果也;或如密宗師徒之以外道法取代佛法,成破法者,來世必得三途果報身,失於人身,彼來世之三途身即是異熟果,異時、異身、異處而熟故,異熟果純依正報而言故。密宗不解唯識種智之名相,妄以自意而解釋之,便生如是笑話,今時不免平實之拈提闡釋,正是求榮反辱。
復次,神通之修證,若以密宗所說之中脈明點觀想及寶瓶氣、雙身法等法門而修者,永劫不能成就,神通非可依彼所說而修成故,密宗古今諸師皆未曾證得真正之神通故,皆是後人之渲染附會而成者故;極少數有小神通者,乃是報得,非依密宗之法而修得故。若真能依密教之法而修得者,今時應有極多密宗上師已得神通,云何現見諸多密宗上師皆無神通?皆需裝神弄鬼而籠罩學人耶?
復次,異熟果者,乃是有情造善惡業已,來世或多世之後,獲得可愛或不可愛之正報身,名為異熟果;或菩薩造諸淨業福業已,而令彼菩薩未來世必定獲得可愛正報身,名為「菩薩可愛異熟果」;或菩薩正修種種利眾法行,令眾生得於世利、法利,而於來世或多世之後,緣熟時現起種種可愛之依報,亦是「菩薩可愛異熟果」。
或菩薩初學般若,性障仍重,不知自省,乃對助其證悟之師作種種無根有根誹謗,或作種種抵制其師弘傳正法之事,成就世間法界所說「欺師滅祖」之行為,導致來世受諸不可愛之果報,及種種障道之事出生,凡此皆屬異熟果。由此諸報乃是異時而熟、異身而報,故名異熟果報,非如密宗所說能知旁生眾生之語而與之言語者也。
復次,等流果者,乃謂眾生因於往昔無量世之世間法熏習,故令八識心王之一一識,各各有自心種子從第八識中前後相等流注而相續不斷,成就世間之「了境名言」;亦因由此八識心王之種子前後流注、相續而生,能生「了境名言」,是故成就世間法之種種果報,故名等流果。此果要因異熟果中之「異熟生」而有,非可獨立存在;亦因此果而有等無間緣之功能示現,亦非一一識之等流果皆能?於三界中現,此屬一切種智範疇,篇幅所限,暫置不論。
士用果者,乃謂眾生因於異熟果、等流果故,處在三界中便有其世間士夫等用,謂行來去止、士農工商等種種世間行之果報;非是密宗所說修學中脈明點、寶瓶氣、拙火、雙身法樂觸等所得之世間果報。
復次,唯識種智中所說五果者,謂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離系果、增上果,非如密宗之隨於自意而創造之、而編配之。密宗所謂「等流俱生果」者,乃是彼等將雙身法之婬樂境界修證、依於自意而創造之名相,非是 佛所說法;等流果本身即是俱生之果報故,不須於等流果之上別加俱生二字。無垢果者,亦是密宗依於自意妄想而創造之果位名相,非是佛法中所說者;而密宗所說之無垢果,其實正是欲界垢,正是 佛所極力破斥之欲界中最粗重貪,第四喜乃是一般凡夫俗人中之最下賤者所墮境界,而密宗說之為最究竟果,顛倒殊甚。
然密宗所說一切妄想境界及一切有為法之修證——譬如「等流俱生果、無垢果…等」——其實亦皆未離唯識種智五果所顯境界,不出其外,悉皆函蓋於其中;而彼等自不能知,乃別別創造名相、欲顯其異、欲顯其妙,然終難逃後來智者之法眼鑒照與檢點;初意本欲諍於顯教、上於顯教,而今不免顯教智者之一一評破、自取其辱。如是,密宗之法邪謬,絕無可取之處,絕非真正之佛法,完全與佛法相悖故。
密宗其餘古今上師所說等流等五果者,亦悉亂言一氣、違 佛所說;限於篇幅,無法一一拈提破斥,讀者欲知五果之詳,請閱拙著《楞伽經詳解》諸輯書中所述即明,今不贅言。
- 出版社:正智
- 裝訂:平裝,32開,共四輯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第一輯【出版日期】2002年02月 【書號】 957-30019-1-8
- 第二輯【出版日期】2002年04月 【書號】 957-30019-2-6
- 第三輯【出版日期】2002年06月 【書號】 957-30019-4-2
- 第四輯【出版日期】2002年08月 【書號】 957-30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