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實導師

【出版日期】1993年03月

【書號】957-97158-6-6

【開本】32開,全書共4章,91頁

【定價】免費結緣(索閱方式請參考「讀者服務」)

PDF下載 Google Play 電子書 樂天Kobo 電子書 讀墨電子書 Apple電子書
  • 書 摘

  • 自 序

  • 內容試閱

  • 目 錄

本書施設由淺入深之方便善巧行門,令殊勝之無相念佛法門易學易修,幫助念佛二十年而不得力者速入一心不亂境界,一生受用不盡。若有因緣,亦得藉此功夫眼見佛性。修成此法者,若具三福淨業,捨壽時隨意得生諸佛淨土。

對一般佛弟子而言,所謂念佛,係指稱念佛菩薩聖號。因虔誠地不斷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賴歸向,而獲得佛菩薩之冥感或顯相之感應。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將來捨此報身時,得蒙佛菩薩接引往生極樂淨土。而十方諸佛淨土,包括本師釋迦世尊的淨土,其實無量無數,不可稱許,非僅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而已。此外,淨土亦有唯心淨土與諸佛化土之別。

若廣義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門,莫非淨土法門。包括眾所周知的:持佛名號、持咒、禮佛、供養、止觀、持戒、課誦、抄經、閱讀、解說、憶念、思惟、參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學佛之行、入佛知見、証佛解脫、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種淨土。是為廣義的念佛。

禪與淨土其實密不可分。欲得成佛,非僅持念佛名可辦,必賴禪定悟明心性。見道之後,速得晉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見道,需賴參禪或止觀法門之理觀,此則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動中的工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亂,亦需工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禮佛為方便,欲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並非難事;則往生極樂淨土便有把握。亦可參究念佛:所謂「不暇方便,自得心開」,非無可能。若以念佛圓通法門之初步工夫轉而參禪,則無門之門自然現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禪與淨土,密不可分。

佛弟子若能以「禪定心要」修行淨土法門,以淨土法門之助益成就動中工夫,則無論修學禪或淨土,皆能得力,連獲成績。末學不揣譾陋,提出以上看法,欲以淺薄之經驗,粗鄙之文筆,效野人之獻曝。但求利益眾生,不計個人毀譽,執筆為文,漸積篇幅,終於成書。除提出前開淺見之外,並略述本書之緣起於後,以明始末。

末學於一九八七年初,因執行業務極為繁忙,無時間打坐,每晚課誦金剛經時,總是一面課誦、一面打哈欠,課誦完畢即禮拜佛菩薩。

是年夏天的某一晚上,課誦完畢拜佛時,忽然想及--應該試著摒除佛號佛相,而以專一憶念佛菩薩之念來禮佛,當下付諸實行。次日起,便都使用無相憶念的禮佛方法。日積月累,細法漸成,竟然熟習無相念佛之法,法喜充滿,渾然不覺世俗生活之忙與累。後來,拜得歡喜,索性停了晚課,專一無相憶念拜佛。日常生活中則專心地無相念佛。

一九八八年底,偶然思及應與大眾分享法喜,乃一方面思索、回憶,將過程逐一記載,一方面閱讀經論以為依據。即將完稿前,翻閱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讀至「憶佛念佛」四字,無限歡喜:而後看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恍然得知此一法門即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

隨於一九八九年四月整理記錄,寫成短文,名為「談無相拜佛與無相念佛」。完稿後因閱讀虛雲老和尚之開示錄,始真正摸清了看話頭的理路。方知以前自己以為的參話頭,其實都是在唸話語、看話尾,居然還大言不慚地回答同修道友們,說自己在參話頭。

為何以前不能參話頭,而後來可以呢?原因在於初學時沒有動中的功夫,後來修成無相念佛工夫以後,便有能力參話頭了。

一九八九年八月六日下午,與同參們共修時,兩次進入「見山不是山」的境界,初嚐「黑漆桶」的滋味。此後即常常進出疑團。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初從印度尼泊爾朝聖回國後,索性歇業,專一在家參禪,直到一九九0年年十一月初二下午四時許,黑漆桶兜底粉碎,才結束參禪的歷程。

檢視這一段過程,發覺一般人修習佛法而不得力者,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動中的工夫。因此,寫作此書,希望幫助念佛人迅速修成一心不亂的念佛工夫;並使參禪人早日獲得參話頭、參公案的能力。

末學於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起,應共修同參之要求,於台北市某金融機構佛學杜之禪修道場及石牌陳居士伉儷之共修禪堂,連續三週講述無相念佛之修持方法(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之入門方便),共分三次講完。

此二道場同修共約三十人,多數為持名念佛者。他們一面聽聞,一面練習,不過六週,即有二人修成。三個月屆滿時有六個人修成,至今日(1992.2.28)止,未滿六個月,已有十三人修成。目前仍陸續有人加入,並迅速進步中。比例之高,速度之快,令人鼓舞。而尚無進步消息者,除個人因緣不能拜佛外,主要係因不喜無相憶念拜佛及持名念佛等初期之善巧方便法門,不肯練習所致。及至彼等發覺有不少人陸續修成,並能看話頭參禪時,再急起直追,已遲了三、四個月。

此項實際講述觀察的結果,令末學極為振奮。證實此種法門只要有方便善巧的輔助,和精勤的練習,必能修得。於是再起悲願,所謂不忍聖教衰、不願眾生苦,因此,於寒假中奮筆急書,匆匆寫就。文筆實非典雅,但求信達。平鋪直敘,反復解說。儘量使用白話語句,求其易解。祈願一切有緣的佛弟子,皆可修成無相念佛,普霑法喜,遞相流傳,利益無量無數眾生,同入毗盧性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世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三寶弟子 蕭平實 謹識

公元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八日

行者此時若在路上行走,則見狗是佛、見人亦是佛。眼根所見莫非憶佛之念,而無佛號、聲音、形像。或於日常生活中,聞一切音聲,亦莫非憶佛之念,心中亦無佛號之音聲。佛說阿彌陀經所述「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聞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此也。吾人在此五濁堪忍世界,雖無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但因能依念佛圓通法門善巧修持,到此地步時,聞一切喧囂之音聲,自然起念佛之心,心中無非憶佛之念。

行者修行至此地步,法喜之覺受達於頂點。若極精進之人,於六周內修習到此地步,則法喜極強烈,乃至踴躍不已。逢人普勸修習此一法門:慈悲心起,普願人人皆能由此法門得入唯心淨土或往生諸佛淨土。自知必能於臨命終時往生極樂,毫無猶疑。心中極為篤定踏實,不同一般學佛者之心中傍徨、不能得力。行者若原本參禪,此時已具備參話頭及思惟觀之能力,無門之門就在眼前﹔心大歡喜,便發善願:願一切佛子俱得由此無相念佛法門、親見無門之門。

【目 錄】
  • 自 序
  • 第一章 緒言
  • 第二章 禪淨互通、禪淨雙修
  •   第一節 禪淨互通
  •   第二節 禪淨雙修之事例
  •   第三節 禪淨雙修略述
  • 第三章 修習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應有之知見。
  •   第一節 本法門是修定之法門,非持名法門。
  •   第二節 一點聲明和一些鼓勵
  •   第三節 念佛圓通之精義(續談知見之一)
  •   第四節 學佛人應遠離三毒心、攀緣心、覺觀心(續談知見之二)
  • 第四章 無相念佛之修習方法和次第
  •   第一節 三皈依及三福淨業
  •   第二節 拜佛之要領
  •   第三節 修念佛圓通之權巧方便--無相憶念拜佛
  •   第四節 從無相憶念拜佛到無相念佛之十種修學次第
  • 跋 、 跋後再記 、 續貂三記
  •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