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郭正益 绘者:李忆婷
【出版日期】2025年8月10日
【书号】ISBN978-626-7517-18-5
【定价】450元台币/ 辑
书籍简介
自序
内容试阅
以简单易懂的文字及图画,让人们从孩提时代就建立正知见,为将来证得解脱、出离生死苦,并为孩子预先打好未来实证佛菩提的基础;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读完便能了解生命的实相,为自己也为孩子预先种下将来究竟解脱及成为贤圣菩萨、成佛的种子,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读物。
作者:郭正益
台大电机系暨研究所毕业,曾任职计算机业;于中觅寻佛法,触证后回复数分证量。秉受「修行在于修心」、「佛道在于利他、帮助他人成佛」、「削减慢心,此消彼长,即增长菩萨性」、「断除慢心,方能入佛道」正知见。来此娑婆为护持一阐提大愿菩萨,永无「摄受佛土之畏、佛土不圆满之畏、何时能成佛之畏」,行于菩萨正道。
绘者:李忆婷 Yiting Lee
出生苗栗,毕业于英国剑桥艺术学院。
喜欢以轻柔笔触与丰富色彩,描绘一幅幅小故事。
作品遍及台湾、韩国、美国及欧洲。
个人绘本作品有《再等一下下!》、《动物们下班啦!》、《美好食堂》、《一封邀请函》、《美好动物园》和《再玩一下下嘛!》。
序言
藉真如心 迈向佛地
萧平实
出版《八个奇妙的心》的目的,是因为每一个人或迟或早都要走上解脱之路、成佛之路,因为这是最究竟的境界,没有一个世间境界可以比得上这个解脱、成佛的境界。然而想要证得成佛后的解脱与智慧境界,却是要从最基本的实修境界开始,也就是如实观察自己的五阴身心虚假,然后证真如,也就是亲自证实确实有一个真实不坏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金刚心;祂与我们的身心同在,而这个第八识心名为如来藏,有时称呼祂是阿赖耶识,祂是永远都如如不动而本来解脱的心,却是有很多功能而能出生我们每一世的身心、无穷无尽。好消息就是这个如来藏心是每一个人都有,不是经由修行以后才得来的;禅宗的开悟只是证实祂的本来存在而有各种功能,不是把觉知心修行变成如来藏。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眼识,就是能看到各种颜色的心,使我们能看见五颜六色的境界;也有耳识,是能听的心,所以能听见各种好听、不好听的声音;也有鼻、舌、身识三个心,所以能嗅香、尝味、知触;而这五个心对五种所能了知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并不能深入了知,只能在大致上来作了知,如果要对这五种境界加以详细了知,就要由第六意识觉知心来作详细的了知与整合,才能正常的生活在人间。
可是这六个心都只能存在一世,不能去到下一世,也不是从前世转生过来的,那么前世的生活中造作了许多善恶业,以及所学习的各种知识,死后变成种子而想要带到这一世,或是这一世所学所作的种子要带到未来世去,就得要有一个永远都存在而不会坏灭的心来收藏,死后投胎而带到下一世去,才能继续生活在人间;所以人们生来就会饮食及走路,鸟生来就会饮食与飞翔,鱼生来就会游水与饮食…… 等,这一世所熏习成功的各种技艺功能,都要由一个不理会善恶的心来收藏,死后投胎而带去下一世。
但是在人间生活时,还要有一个时时刻刻在作决定的心,才能使前面的眼耳…… 等六个心正常地运作,这个心就是处于第八个心如来藏与前六个了知色声香……等六种境界的心之间,作为前六个心与第八个心如来藏之间的起承转合,这就是第七识意根,是根据前六个了知境界的心所知的境界,然后时时都在作决定的心。意识等前六个心都是依这第七识意根而从如来藏中现前、运行的,因此意根的存在是绝对必要的,不能一时一刻没有这第七个剎那剎那作决定的心。这样,每一个人就同样都有八个心,如果没有第七个剎那剎那作决定的心――意根,对六尘离见闻觉知的第八个心就不会运作了,前六个能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觉知心也不会生起与运作,因此说,这第七个作决定的心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枢纽。
学佛而想要灭除前七个心,出离三界生死苦,成为无余涅盘的无生无死的无痛苦境界,就是要永远灭除前六个心;当前六个心对三界境界不再贪着而永远灭除时,第七个心意根就会随之消失,成为无余涅盘,永远不再领受生死中的种种痛苦了。若能证得第八个从来不作主、从来不会分别六尘境界的心,就能现前观察祂是真实而如如的本来解脱的心,这心就是阿罗汉们入涅盘时灭除前七个心以后剩下的唯一常住不灭的心,这就是菩萨摩诃萨们所证的真如心,又名金刚不坏心。因为祂真实而且如如,并且能生万法,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这种真如的自性;菩萨依这八个心修行而在将来成佛时,也是依靠这第八个心而成佛,所以这个心是宇宙中最大的秘密,是诸佛的不传之秘,只有进入佛教而被佛看中的人,成为真正的菩萨以后,努力修学一段时间才能证得这第八个心。如果您有兴趣亲证这第八个真如心,可以试着寻找善知识,看看有谁能教授而传给您方法,依着他所教导的方法来求实证,有一天您证得这第八个心,就会成为真正的菩萨摩诃萨,您也就会有解脱与实相智慧的功德了。
序文作者 萧平实
平实导师自修无相念佛法门,亲证生命实相,通达佛法的真实义理。为了帮助学人走在正确的修行道路上,他开始弘扬佛陀的三乘菩提正法。现为佛教正觉同修会导师,除了讲经著书,也定期举办精进禅三,引导有缘学人亲自证得生命的真实相。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身体与心理所组成的,人们习惯上总是将生理现象之外的一切功能,包括认知、思惟、记忆、判断、感受、情绪、决定等等,统称为「心的作用」。但是一个人究竟有几个心呢?
您可曾有过这样的经验:虽然心里知道生气是不好的,可是却控制不了愤怒的情绪,甚至管不住自己的嘴?
您是否想过:这想要不生气的心,与决定出口骂人的心,是同一个吗?又或者:对于课堂上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听着听着开始昏昏欲睡,虽然努力作笔记想要赶走瞌睡虫,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您是否曾经怀疑:这想要振作精神的心,与决定睡着的心,是同一个吗?
自古以来,人类的心理活动一直是心理学家、哲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但是各家各派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些人,就依于不完整的观察和自己的臆想,把人类的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层次,因此就有了潜意识、本我、超我、灵性、灵魂等等名词的施设,甚至有人直接把心的作用当作是大脑的功能。
显然,他们对心的了解都还不够清楚。
释迦牟尼佛的教导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降生了一位悉达多太子,他长大之后,由于看到世人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因此想要寻求能让人们离苦得乐的方法,于是他决心出家学道,后来在菩提树下证得究竟圆满的觉悟而成为佛陀,佛名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尽其一生教导大众解脱生死以及成就佛道的方法,为人们演说生命的真相,详细讲述「心」的种种内涵,让弟子们可以深入观察自己的心。您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吗?
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功能各不相同的心。在佛经里,这八个「心」通常被称为八个「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识」是指具有识别的功能,而这八个心识所能识别的内容与范围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