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实导师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
【书号】957-97840-7-8
【开本】32开,全书共8章,380页
【定价】NT$300
新书快讯书籍简介
序言
内容试阅
古今中外,错悟之人如麻似粟,每以常见外道所说之灵知心,认作真心﹔或妄想虚空之胜性能量为真如,或错认物质四大元素藉冥性(灵知心本体)能成就吾人色身及知觉,或认初禅至四禅中之了知心为不生不灭之涅槃心。此等皆非通宗者之见地。复有错悟之人一向主张“宗门与教门不相干”,此即尚未通达宗门之人也。其实宗门与教门互通不二,宗门所証者乃是真如与佛性,教门所说者乃说宗门証悟之真如佛性,故教门与宗门不二。本书作者以宗教二门互通之见地,细说“宗通与说通”,从初见道至悟后起修之道、细说分明﹔并将诸宗诸派在整体佛教中之地位与次第,加以明确之教判,学人读之即可了知佛法之梗概也。欲择明师学法之前,允宜先读。
(节选)本书多引《阿含经》者,乃因现代禅张志成先生妄诬余为否定《阿含经》者, 故多引阿含佛语为証。后当别造《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详述诸方耆宿所不知 不証之阿含密意,令佛世阿含正义显示照耀于此时之娑婆。
复次,余之判教,悉不遵从智光、月称、宗喀巴、印顺诸人之见,彼等诸人所判皆是见始非分故。余不随诸错悟祖师言语,完全依三乘经典及所証道种智,重新检校,回归世尊三转法轮原旨,亦符合嘉祥大师之判教。完全不依现代佛教学术界研究所得之历史观点和立论文献,此诸学术研究者之所依论据,多依日本学术界及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先作定见而后立论故,此诸学术研究者皆未知解三乘菩提三转法轮经旨故。譬如印顺法师为佛门硕德耆宿,而其立论偏邪,违教悖理,不可信受,何况其余非有佛法修証之研究“佛教学术”者?不可信也。
菩萨依妙观察智,于一切有情中,观其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著性故)、无增减性(不可分割合并故)、不生性(从来不灭故)、涅槃性(法尔如是故,不生不灭故,恒住寂灭境中)、清净性(随七转识于六尘中运行,而自身不于六尘起任何贪厌取舍)、不来性(本不生故)、不去性(永不死故)、不异性(六根六尘六识由藏识生故)、不一性(藏识自心非即十八界故,现见其性非一故)、无所得性(离六尘取舍故)、无所失性(本来无所得故)、离四相性(不了知我人众生寿者故)、离断常性(体恒不灭故非断,种有熏习之用故非常)、是出世间性(三十七道品依藏识方能生故)、是一切智性(解脱果依藏识方能証故)、是种智性(蕴含一切种)、是无作性(不起贪憎及思量性故)、是无住性(不著一切法故)、是菩提性(三乘菩提之根本故)、是轮回性(体永不灭,贯通三世)、是圆觉性(世世能生见闻知觉性乃至佛地四智圆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