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实导师

【出版日期】1999年7月

【书号】957-97840-1-9

【开本】32开,354页

【定价】NT$500 / 辑

  • 书籍简介

  • 序言

  • 内容试阅

继宗门法眼之后,再以金刚之作略、慈悲之胸怀、犀利之笔触,举示寒山、拾得、布袋三大士之悟处,消弭当代错悟者对于寒山大士……等之误会及诽谤。 亦举出民初以来与虚云和上齐名之蜀郡盐亭袁焕仙夫子——南怀谨老师之师,其“悟处”何在?并蒐罗许多真悟祖师之証悟公案,显示禅宗历代祖师之睿智,指陈部份祖师、奥修及当代显密大师之谬悟,作为殷挪,帮助禅子建立及修正参禅之方向及知见。假使读者阅此书已,一时尚未能悟,亦可一面加功用行,一面以此宗门道眼辨别真假善知识,避开错误之印証及歧路,可免大妄语业之长劫惨痛果报。欲修禅宗之禅者,务请细读。

2007年起,凡购买公案拈提第一辑至第七辑,每购一辑公案拈提,皆赠送本公司精制〈超意境〉CD一片,市售价格280元,多购多赠。

自 序

佛法浩瀚无涯,说者甚难;种性分为五类,中有不信。

具信机器有三,根性不同;欲令悉入佛法,必待权巧。

智慧方便双全,唯我世尊;巧设五时三教,纵贯横摄。

说法四十九年,三根普被;具阐成佛之道,化缘圆满。

我佛化缘已圆,故取灭度;常住色究竟天,度摄十地;

贻我佛子遗教,深奥微妙;缘于迦叶诸圣,实义流传。

辗转至于震旦,端赖达摩;一华开敷五叶,应在慧能。

宗门法要弘开,而趋浅薄;咎在末代狂禅,歧视诸经;

遂使禅宗证悟,难入初地。

诸派弘法座主,多失宗旨;唯我大唐玄奘,宗教俱通。

然以陈义深广,曲高和寡;一切种智奥义,后继乏人;

遂令唯识妙法,理难彰化。

古今聪慧文人,附庸风雅;竞研唯识义理,皆堕法相。

末了一切法相,皆依识变;迷失唯识宗旨,实义湮没;

咎在唯识宗徒,不了能变。

能变之识有三,藏识为要。迷于藏识行者,不通唯识;

能证藏识禅者,复堕狂禅;遂令宗教二门,分道扬镳;

佛道于焉支离,日渐飘零。

唯识研究学者,无能见道;宗门见道贤者,无力通达;

妙法辗转至今,遂益肤浅;佛子尚怯见道,况求入地?

三乘入道差别,何能知之?

大乘宗门若殁,佛法难弘;虽有二乘佛法,难御外道。

大乘微妙深广,古今难证;欲宣唯一佛乘,须立阶级;

狭广粗细浅深,次第弘宣。

欲令佛法大兴,须振禅宗;见道广有多人,其势遂壮;

能起佛子定信,禅法风流;无分贵贱老小,蔚成风气;

遂令宗门真旨,渐被娑婆。

顿悟佛子渐众,当宣法教;令学一切种智,入渐悟门;

令伏思惑性障,使永不起;令发十无尽愿,悉入初地。

贯通三乘宗教,佛教绵延;是乃大乘佛子,所应荷担。

伏惟大乘深广,难得其涯;欲证一佛乘义,必须其人。

然以胎昧之障,不自知机;或赧自身根钝,羞于自承;

或秉世智辩聪,谬居上圣;欲觅实义菩萨,极难可得。

必须先令培福,修集资粮;次令重修加行,以除我见;

末教修学宗门,触证空性;终能起菩萨性,发勇猛必。

复须破邢显正,摧伏众慢;方能匡正佛法,万年不断。

是则应以著作,久远流传;乃造公案拈提,奉献佛子;

即名宗门道眼,因之为序。至愿释尊正法,源远流长;

今世后世人天,悉蒙普熏。

菩萨戒弟子 萧平实 敬颂

公元一九九九年清明节于喧嚣居

天台德韶国师因僧问云:“承古有言:若人见般若,即被般若缚﹔若人不见般若,亦被般若缚。既见般若,为什么却被缚?”师答:“尔道般若见什么?”僧云:“不见般若,为什么却被缚?”师云:“尔道般若什么处不见?”又云:“若见般若,不名般若﹔不见般若,亦不名般若﹔般若且作么生说见不见?

临济义玄初至临济院开法时,其见地犹未离见闻觉知,真妄不分,何有见地?乃后人不知,竟将其早期开示奉为圭臬,直至如今,犹在误导众生﹔始作俑者非黄檗而何?此过平实不免,亦应自责﹔故近年来凡勘验学人者,必令入室口说手呈,以免唯以机锋勘验之失,可以避免放过野狐也。看倌欲知其详,请阅下则拈提。